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40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夯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



背景技术:

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强夯机将8-30吨的重锤从6-30米高度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迅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形成比较均匀的、密实的地基,在地基一定深度内改变了地基土的孔隙分布。强夯法施工已广泛运用到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核电站、大工业区、港口填海等基础加固工程。优点工期短、效果好、造价低。

强夯时要用到强夯机,首先要把强夯机的门架由水平方向调整到接近垂直地面,在此过程中门架会绕着基座转动,由于门架自身重量较重,而且重锤从高处自由下落时也会对门架施加一定的压力,这就非常考验门架的转动基座,现有的门架都是通过其底部两侧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的,因为销轴较细,安全性较低,为了提高强夯机门架的转动安全性,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包括门架、水平轴和基座,所述门架底端设有转动连接柱,所述转动连接柱的轴向方向设有转轴孔,所述转动连接柱的侧边通过焊接固定在门架底端,所述转动连接柱的两端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与转轴孔同轴线,所述轴承槽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水平轴穿过转动连接柱两端的轴承槽和转轴孔,所述水平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连接,所述水平轴与转轴孔间隙连接,所述水平轴在转动连接柱两端露出的距离相等,所述水平轴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基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承槽从里向外依次设有垫片、密封挡圈、第一轴承和外挡圈,所述轴承槽的内壁与第一轴承的外壁过盈连接,所述密封挡圈和所述外挡圈紧贴在第一轴承的两个端面,可以防止第一轴承的润滑油外漏污染水平轴。

优选的,所述水平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抵住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使门架保持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水平轴的表面经过高频淬火和渗碳处理,提高了水平轴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轴转动代替门架底端的销轴,使转动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门架的压力依次通过第一轴承、水平轴、第二轴承、基座进行传递,区别与现有的压力直接从销轴传递到基座,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示意图;

图中:1-门架,2-水平轴,3-基座,4-转动连接柱,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垫片,8-密封挡圈,9-外挡圈,10-轴套,11-高频淬火,12-渗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包括门架1、水平轴2和基座3,所述门架1底端设有转动连接柱4,所述转动连接柱4的轴向方向设有转轴孔,所述转动连接柱4的侧边通过焊接固定在门架1底端,所述转动连接柱4的两端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与转轴孔同轴线,所述轴承槽内设有第一轴承5,所述水平轴2穿过转动连接柱4两端的轴承槽和转轴孔,所述水平轴2与第一轴承5的内圈过盈连接,所述水平轴2与转轴孔间隙连接,所述水平轴2在转动连接柱4两端露出的距离相等,所述水平轴2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6与基座3转动连接。

所述轴承槽从里向外依次设有垫片7、密封挡圈8、第一轴承5和外挡圈9,所述轴承槽的内壁与第一轴承5的外壁过盈连接,所述密封挡圈8和所述外挡圈9紧贴在第一轴承5的两个端面,可以防止第一轴承5的润滑油外漏污染水平轴2,所述水平轴2两端的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之间设有轴套10,所述轴套10的两端分别抵住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的内圈,使门架1保持稳定性,所述水平轴2的表面经过高频淬火11和渗碳12处理,提高了水平轴2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夯机门架的水平转轴工作流程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门架1的压力依次通过第一轴承5、水平轴2、第二轴承6、基座3进行传递,区别与现有的压力直接从销轴传递到基座3,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而且水平轴2的表面进过高频淬火11和渗碳12处理,可以提高水平轴2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