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06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桩,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背景技术:

打桩指把桩打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而打桩培训则是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施工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以及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理想选择。因为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现有的打桩机不方便对组合桩进行牢固打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组合桩牢固地安装在地基内,方便土木工程使用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包括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呈平行布置,第一桩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一插槽的底部为尖角状,第一桩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插头,第一插头与第一插槽对应;第一桩体的两侧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二桩体的两侧壁设有第二卡槽;第二桩体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底部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桩体的下端设有第二插头,第二插头与第二插槽对应,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通过对接柱连接,对接柱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对接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设置在第一卡槽内,第二卡块设置在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柱、第一卡块以及第二卡块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柱、第一卡块以及第二卡块呈工字型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槽为圆锥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槽为圆锥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二插槽内,通过对接柱可以使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对接更加牢固;可以将第一根组合桩打入地基内,再将相同的第二根组合桩打在第一根组合桩的上部,从而可以使组合桩牢固地安装在地基内,方便土木工程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包括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呈平行布置,第一桩体1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3,第一开口3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4,第一插槽4与第一开口3连通,第一插槽4的底部为尖角状,第一桩体1的下端设有第一插头5,第一插头5与第一插槽4对应;第一桩体1的两侧壁设有第一卡槽6,第二桩体2的两侧壁设有第二卡槽7;第二桩体2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8,第二开口8的底部设有第二插槽9,第二桩体2的下端设有第二插头10,第二插头10与第二插槽9对应,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通过对接柱11连接,对接柱1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12,对接柱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块13,第一卡块12设置在第一卡槽6内,第二卡块13设置在第二卡槽7内;对接柱11、第一卡块12以及第二卡块13为一体结构;对接柱11、第一卡块12以及第二卡块13呈工字型布置;第一插槽4为圆锥形形状;第二插槽9为圆锥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桩,第一卡块12卡接在第一卡槽6内,第二卡块13卡接在第二插槽9内,通过对接柱11可以使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对接更加牢固;可以将第一根组合桩打入地基内,再将相同的第二根组合桩打在第一根组合桩的上部,从而可以使组合桩牢固地安装在地基内,方便土木工程使用。

其中,对接柱11、第一卡块12以及第二卡块13为一体结构;所以连接更加牢固。

其中,对接柱11、第一卡块12以及第二卡块13呈工字型布置;所以方便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