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马桶安装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326阅读:1297来源:国知局
用于马桶安装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马桶安装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马桶时,需使用速干水泥将马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待水泥完全固化后,马桶方可使用。这种安装方式,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出现水泥开裂的现象,导致马桶无法正常使用。在对马桶重新进行固定前,需将原有的水泥清理干净彻底才能保证再次使用水泥固定的可靠性,操作非常麻烦。另外,并非人人都能操作,不会操作的家庭还需请专业的安装工,又多出了一笔开支,同时也比较耗时、费力。

根据上述的缺陷,本发明人发明出一种无需使用水泥,操作简单的密封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靠性强、使用便捷的用于马桶安装的密封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本体,本体与马桶底面配合安装,本体的横向形状与马桶底面的形状相一致,本体的上端与马桶底面连接,本体下端的纵向截面形状呈人字形,用于使马桶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并固定马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本体的上端嵌入马桶底面的壁中,为嵌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本体的上端与马桶底面相粘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嵌入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防脱出部,另一部分为连接部,防脱出部在纵向上呈空心的矩形,连接部在纵向上的宽度小于防脱出部在纵向上的宽度,用于连接防脱出部与本体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嵌入端的防脱出部的上端面设有一开口,用于使嵌入端在嵌入过程中变形从而减小嵌入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本体的上端面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本体的下端在横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小吸盘。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小吸盘的外圆直径均与本体下端的外壁宽度一致且小吸盘的內圆直径均与本体下端的内壁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圈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本体上设置有嵌入端,这种结构可通过与马桶厂家合作生产出底面设有与嵌入端相配合的凹槽的马桶并同时配套密封圈,消费者仅需将密封圈的嵌入端压入凹槽中,将马桶放置在安装位置并使排污口放入排污管中,按压马桶使密封圈彻底吸在地面上即可实现马桶的安装。另一种结构是本体的上端面为平面,直接实现与马桶底面的粘接,这种结构适用于已经购买或使用马桶的消费群体。密封圈的本体本身就是一个吸盘结构,在本体下端增加均匀分布的小吸盘,使得密封圈的吸力更大,同时也避免了因地面的不平整产生的缝隙,不仅实现了良好的固定可靠性,还实现了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及附图标记做简单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密封圈在有小吸盘的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密封圈在无小吸盘的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密封圈嵌入马桶底面壁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密封圈在任意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嵌入端、3-防脱出部、4-连接部、5-小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和图3,包括本体1,本体1与马桶底面配合安装,本体1的横向形状与马桶底面的形状相一致,本体1的上端与马桶底面连接,本体1下端的纵向截面形状呈人字形,本体1的上端嵌入马桶底面的壁中,为嵌入端2,嵌入端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防脱出部3,另一部分为连接部4,防脱出部3在纵向上呈空心的矩形,防脱出部3的上端面设有一开口,用于使嵌入端2在嵌入过程中变形从而减小嵌入的阻力,参见图3密封圈嵌入马桶底面壁内。连接部4在纵向上的宽度小于防脱出部3在纵向上的宽度,用于连接防脱出部3与本体1下端。

本体1的下端在横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小吸盘5,小吸盘5的外圆直径均与本体1下端的外壁宽度一致且小吸盘5的內圆直径均与本体1下端的内壁宽度一致。

密封圈用于使马桶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并固定马桶的位置。

实施例2,参见图1和图4,包括本体1,本体1与马桶底面配合安装,本体1的横向形状与马桶底面的形状相一致,本体1的上端面为平面,与马桶底面相粘连。本体1下端的纵向截面形状呈人字形,本体1的下端在横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小吸盘5,小吸盘5的外圆直径均与本体1下端的外壁宽度一致且小吸盘5的內圆直径均与本体1下端的内壁宽度一致。

密封圈用于使马桶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并固定马桶的位置。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