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566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泥沙截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冲刷的河床和海床的床面上,当一处水流的挟沙力大于上游来流的含沙量时,该该处就会出现冲刷现象,反之则发生淤积,冲刷与淤积是当地泥沙水力输移趋向平衡的结果,冲刷是国内外经常遇到的一种灾害,随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入海泥沙的急剧减少,原有的泥沙冲淤平衡遭到破坏,使得大江大河中下游区域的河岸河堤侵蚀加剧,然而现有技术中河道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和防冲刷装置,通常只注重河水中上水位中河水内的泥沙截留,对于河底深层水位中泥沙的截留效果不佳,并且随着河水流速的变化,极容易使得河中的滤网或者浮漂发生偏移,稳定性差,影响泥沙截留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具备稳定性高,泥沙截留效果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以及河底泥沙截留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第一连接环和三个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均固定有连接挂钩,所述第一连接环上的连接挂钩顶部通过第一缆绳固定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二连接环上的连接挂钩顶部固定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通过第二缆绳连接有第一漂浮体,所述第一漂浮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中心杆,所述第二缆绳延伸至第一漂浮体的内部与中心杆相连接,所述中心杆的两端还连接有第三缆绳,所述中心杆的两端贯穿第一漂浮体并延伸至第一漂浮体两端的外侧,所述第二滤网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漂浮体,所述第二漂浮体与第一滤网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五缆绳相连接,所述承重梁横向并排铺设在河床上,河床上铺设的承重梁不少于三排,横向铺设的承重梁顶部的第一漂浮体之间通过第三缆绳相连接,且靠近河道边沿位置的第一漂浮体通过第三缆绳与河岸或河堤相固定,纵向铺设的承重梁顶部的第一漂浮体之间通过第四缆绳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承重梁为长条形结构,且承重梁整体由水泥混凝土构成,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环和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环均分别设置在承重梁顶部的两端以及中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承重梁底部的中部为内凹型结构,且承重梁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桩。

优选的,所述加固桩为水泥混凝土构成,且加固桩的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底端为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重梁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配合在第一连接环上通过连接挂钩和第一缆绳安装的第一滤网,以及在第二连接环上通过连接挂钩连接的第二滤网,再配合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顶部安装的第一漂浮体和第二漂浮体,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好对河道中的上、中以及底层水流中的泥沙进行截留,并且配合在第一漂浮体内腔的中部设置中心杆,以及在中心杆的两端设置第三缆绳,以及在第一漂浮体与第一漂浮体之间连接的第四缆绳,使得第一漂浮体与第一漂浮体之间进行连接,再配合设置的第三缆绳,使得接近河道两侧的第一漂浮体能够与河岸之间进行固定,再配合第二漂浮体与第一滤网底端之间设置的第五缆绳,使得该装置中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稳定性得到有晓得提高,防止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在水流湍急情况下出现偏移,使得该装置具备较强的抗变形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以及河底泥沙截留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漂浮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梁、2第一连接环、3第二连接环、4连接挂钩、5第一缆绳、6第一滤网、7第二缆绳、8第一漂浮体、9中心杆、10第三缆绳、11第四缆绳、12第二滤网、13第二漂浮体、14第五缆绳、15加固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包括承重梁1,承重梁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第一连接环2和三个第二连接环3,承重梁1为长条形结构,且承重梁1整体由水泥混凝土构成,三个第一连接环2和三个第二连接环3均分别设置在承重梁1顶部的两端以及中部的位置,承重梁1底部的中部为内凹型结构,且承重梁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桩15,加固桩15为水泥混凝土构成,且加固桩15的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底端为锥形结构,第一连接环2和第二连接环3的内侧均固定有连接挂钩4,第一连接环2上的连接挂钩4顶部通过第一缆绳5固定有第一滤网6,第二连接环3上的连接挂钩4顶部固定有第二滤网12,第一滤网6的顶部通过第二缆绳7连接有第一漂浮体8,第一漂浮体8内腔的中部设有中心杆9,第二缆绳7延伸至第一漂浮体8的内部与中心杆9相连接,中心杆9的两端还连接有第三缆绳10,中心杆9的两端贯穿第一漂浮体8并延伸至第一漂浮体8两端的外侧,第二滤网1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漂浮体13,第二漂浮体13与第一滤网6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五缆绳14相连接,承重梁1横向并排铺设在河床上,河床上铺设的承重梁1不少于三排,横向铺设的承重梁1顶部的第一漂浮体8之间通过第三缆绳10相连接,且靠近河道边沿位置的第一漂浮体8通过第三缆绳10与河岸或河堤相固定,纵向铺设的承重梁1顶部的第一漂浮体8之间通过第四缆绳11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重梁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环2和第二连接环3,配合在第一连接环2上通过连接挂钩4和第一缆绳5安装的第一滤网6,以及在第二连接环3上通过连接挂钩4连接的第二滤网12,再配合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的顶部安装的第一漂浮体8和第二漂浮体13,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好对河道中的上、中以及底层水流中的泥沙进行截留,并且配合在第一漂浮体8内腔的中部设置中心杆9,以及在中心杆9的两端设置第三缆绳10,以及在第一漂浮体8与第一漂浮体8之间连接的第四缆绳11,使得第一漂浮体8与第一漂浮体8之间进行连接,再配合设置的第三缆绳10,使得接近河道两侧的第一漂浮体8能够与河岸之间进行固定,再配合第二漂浮体13与第一滤网6底端之间设置的第五缆绳14,使得该装置中的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的稳定性得到有晓得提高,防止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在水流湍急情况下出现偏移,使得该装置具备较强的抗变形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以及河底泥沙截留效果不佳的问题。

该河床泥沙截留、促淤积防冲刷的装置,铺设时,施工人员先将承重梁1横向并排铺设在河床上,纵向至少铺设三排承重梁1,再将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安装到第一连接环2和第二连接环3上,再将第一漂浮体8和第二漂浮体13分别安装到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上,并将第二漂浮体13与第一滤网6底端通过第五缆绳14进行连接,然后再将并排铺设的承重梁1上第一滤网6顶部的第一漂浮体8采用第三缆绳10进行连接,并且将靠近河岸或者河堤的第一漂浮体8通过第三缆绳10与河岸或者河堤进行固定,最后将每一排承重梁1上的第一滤网6顶部的第一漂浮体8之间通过第四缆绳11进行连接即可,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漂浮体8和第二漂浮体13将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在河水中进行拉升,并随着涨水和退水自由控制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12的深浅,使得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对河水中、上以及底层水位中的泥沙进行截留,具有良好的促淤积和防冲刷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