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砌块。
背景技术:
河岸、河道、堤坎等防护形式主要有挡墙和铺面结构。传统的砌块结构复杂,上下砌块之间不能纵向移动或者移动距离随意,没有可以互嵌的部件进行限位,各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不利于墙体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岸砌块,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岸砌块,包括矩形的纵向型材,所述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前面、后面和两个端面,所述纵向型材的底面往上开设有凹部,所述纵向型材在凹部与前面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定位台阶,所述纵向型材的顶面往上凸出有用于嵌入上一砌块的凹部的第二定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包括下凸条,所述下凸条的上表面固设有上限位凸块,所述凹部内固设有用于在纵向与上限位凸块对卡的下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凹部由下凹部与上凹部组成,所述下凹部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上凹部的形状为直角梯形,其中,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下底长度与长方形的长度相等,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位于近前面侧,所述凹部分别贯穿纵向型材的后面和两个端面。
优选的,所述下限位凸块包括对称设置于纵向型材的两个端面上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第二下限位凸块,所述下限位凸块均固设于凹部内,所述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倒的直角梯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与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斜腰相平行,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均竖直延伸且高度与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相等,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凹部在斜腰处的上壁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其中,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中短的平行边位于长的平行边的下方,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的直角腰与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相重合,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的直角腰的高度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高度、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高度相等。
优选的,每个端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第二下限位凸块的外侧壁均与该端面重合。
优选的,所述下凸条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长度与纵向型材的纵向长度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朝向纵向型材的后面侧,所述下凸条的一边与纵向型材的后面边沿,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长直角边与顶面重合,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短直角边的高度与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的长度与斜度均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的长度与斜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凸块的形状为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形状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上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相平行,平行四边形的上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均竖直延伸。
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凸块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于下凸条的两端,所述上限位凸块与纵向型材的端面之间具有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护岸砌块的结构简单;施工简单方便、省工、省时;下砌块的第二定位台阶可嵌入上砌块的凹部,上下砌块之间在进行纵向移动时,上砌块的下限位凸块与下砌块的上限位凸块相互对卡,限制移动距离,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墙体整体稳定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砌块堆叠方式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砌块堆叠方式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6为在图4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7为在图4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8为在图4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另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9为在图4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另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砌块堆叠方式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砌块堆叠方式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12为在图10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13为在图10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14为在图10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另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15为在图10的堆叠方式下形成的另一种护墙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16为凹部与第二定位台阶的开设示意图。
图中:1-纵向型材,2-顶面,3-底面,4-前面,5-后面,6-端面,7-凹部,8-第一定位台阶,9-第二定位台阶,10-下凸条,11-上限位凸块,12-下凹部,13-上凹部,14-第一下限位凸块,15-第二下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6所示,一种护岸砌块,包括矩形的纵向型材1,所述纵向型材包括顶面2、底面3、前面4、后面5和两个端面6,所述纵向型材的底面往上开设有凹部7,所述纵向型材在凹部与前面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定位台阶8,所述纵向型材的顶面往上凸出有用于嵌入上一砌块的凹部的第二定位台阶9,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包括下凸条10,所述下凸条的上表面固设有上限位凸块11,所述凹部内固设有用于在纵向与上限位凸块对卡的下限位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由下凹部12与上凹部13组成,所述下凹部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上凹部的形状为直角梯形,其中,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下底长度与长方形的长度相等,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位于近前面侧,所述凹部分别贯穿纵向型材的后面和两个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限位凸块包括对称设置于纵向型材的两个端面上的第一下限位凸块14与第二下限位凸块15,所述下限位凸块均固设于凹部内,所述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倒的直角梯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与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斜腰相平行,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均竖直延伸且高度与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相等,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凹部在斜腰处的上壁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中短的平行边位于长的平行边的下方,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的直角腰与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相重合,直角梯形的第二下限位凸块的直角腰的高度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高度、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直角梯形的上凹部的直角腰高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端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第二下限位凸块的外侧壁均与该端面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凸条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长度与纵向型材的纵向长度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朝向纵向型材的后面侧,所述下凸条的一边与纵向型材的后面边沿,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长直角边与顶面重合,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短直角边的高度与长方形的下凹部的高度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的长度与斜度均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的长度与斜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凸块的形状为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下限位凸块形状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上限位凸块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斜边相平行,平行四边形的上限位凸块的另一组对边均竖直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凸块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于下凸条的两端,所述上限位凸块与纵向型材的端面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砌时,如图4、图5所示,下砌块的第二定位台阶嵌入上砌块的凹部,其中,下砌块中直角三角形的下凸条的短直角边与上砌块的第一定位台阶的内侧壁顶接,上砌块的第一定位台阶的底面与下砌块的顶面顶接,下砌块的平行四边形的上限位凸块嵌入上砌块的凹部,此时上砌块与下砌块的前面之间错开、后面之间错开;如图6所示,在图4、图5的砌块堆叠方式下形成的护墙,相邻砌块之间无缝衔接;如图8所示,在图4、图5的砌块堆叠方式下形成的护墙,相邻砌块之间间隔连接,此时下砌块的上限位凸块与上砌块的下限位凸块之间对卡进行纵向限位,相邻砌块之间的间隔空隙处可以种草,美化河岸,生态环保、工程质量稳定;干砌时可以在下凸条的周部套上塑料格栅或者绳索,格栅或者绳索的另一端埋置于土体,以增加砌块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砌时,如图10、图11所示,上砌块的第一定位台阶的底面与下砌块的顶面顶接,上砌块的第一下限位凸块与下砌块的下凸条相顶接,下砌块的上限位凸块与上砌块的凹部的上壁相顶接,此时上砌块与下砌块的前面之间重合、后面之间重合;如图12所示,在图10、图11的砌块堆叠方式下形成的护墙,相邻砌块之间无缝衔接;如图14所示,在图10、图11的砌块堆叠方式下形成的护墙,相邻砌块之间间隔连接,此时下砌块的上限位凸块与上砌块的下限位凸块之间对卡进行纵向限位,相邻砌块之间的间隔空隙处可以种草,美化河岸,生态环保、工程质量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下凹部12与上凹部13为切除部分,下凸条10与上限位凸块11为凸出部分。
该护岸砌块可以不用石材作为原材料,可以掺入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也具有环保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护岸砌块。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