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用道路地漏。
背景技术:
道路地漏通常设置在下水道口,广泛应用于各种街道上,可以防止人随意进入下水道以及具有排水、滤水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道路地漏一般都只是平面网格形状,为了防止体积较大杂物进入下水道,这些道路地漏的网孔宽度一般为1.5cm左右,这样的结构若是碰到大雨天冲过来较多杂物,道路地漏的十分容易堵塞,若是将网孔宽度扩大,过多杂物进入下水道会引起下水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弊端,提供一种市政用道路地漏,该地漏通过设置防护网格以及V形滤网,能使道路地漏不容易堵塞,保持排水功能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市政用道路地漏,包括基座、盖在基座上的防护网格、设置在基座内的V形滤网以及用于安装V形滤网的支撑架,所述基座为环形结构,基座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上都固定连接有一根条形结构的固定块,两根固定块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两个固定块上,所述V形滤网的开口朝下安装在支撑架上,V形滤网的宽度大于两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所述防护网格的网孔宽度大于V形滤网的网孔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V形滤网的开口两侧各设有一个竖板,竖板设置在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H形结构的横板,H形结构的横板的两个交接处上各设有一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上端设有一根横杆,所述横杆与V形滤网的下侧面顶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V形滤网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格的网孔宽度为2-4cm。
作为优选,所述V形滤网的网孔宽度为1-2cm。
作为优选,所述V形滤网的开口角度为120-1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护网格和V形滤网,防护网格的网孔宽度为2-4cm,能防止过大宽度的垃圾进入下水道,也能防止路人的脚陷入地漏内,不影响路面同行,而V形滤网能将容易造成堵塞的杂物引导向两侧,防止杂物堵塞V形滤网,支撑架能很好的支撑V形滤网,提升V形滤网的结构牢固性。需要清理V形滤网拦截下来的杂物时,清理人员只需打开防护网格,将拉环7向外拉,就能将支撑架、V形滤网以及杂物一起拉出,便于清理垃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护网格、V形滤网的分段式过滤以及V形滤网的垃圾导向功能,能使道路地漏以及下水道不容易发生堵塞,保持道路地漏的排水性能,同时结构牢固,便于杂物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防护网格,3、V形滤网,4、支撑架,5、固定块,6、竖板,7、拉环,8、横板,9、支撑杆,10、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市政用道路地漏,包括基座1、盖在基座1上的防护网格2、设置在基座1内的V形滤网3以及用于安装V形滤网3的支撑架4,所述基座1为环形结构,基座1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上都固定连接有一根条形结构的固定块5,两根固定块5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支撑架4通过自身重力放置在两个固定块5上,所述V形滤网3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V形滤网3的开口角度为150°,V形滤网3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4上,V形滤网3的宽度大于两固定块5之间的距离;所述防护网格2的网孔宽度大于V形滤网3的网孔宽度,所述防护网格2的网孔宽度为3cm,所述V形滤网3的网孔宽度为1.5cm。所述V形滤网3的开口两侧各设有一个竖板6,竖板6设置在支撑架4上,竖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7。所述支撑架4包括H形结构的横板8,H形结构的横板8的两个交接处上各设有一根支撑杆9,两根支撑杆9上端设有一根横杆10,横杆10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横杆10与V形滤网3的下侧面顶部连接,所述横板8、支撑杆9、横杆10之间固定连接。
当混有杂物的水流进入本实用新型时,树枝等过大的杂物会被防护网格2拦截在外,而树枝等杂物不容易堵住防护网格2,相对较小的杂物进入本实用新型后会受到V形滤网3的过滤,宽度小于1.5cm的杂物经过V形滤网3进入下水道后基本不会引起下水道的堵塞,而杂物宽度在防护网格2网孔宽度到V形滤网3的网孔宽度范围内时就会被V形滤网3拦截,这些杂物会沿着V形滤网3的上侧面滑落到V形滤网3两侧底部,这样就能防止这些杂物堵塞道路地漏。当V形滤网3上侧面积累较多垃圾时,清理人员打开防护网格2,将拉环7向外拉,就能将支撑架4、V形滤网3以及杂物一起拉出,便于清理垃圾。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