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59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便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节水型坐便器,其不仅能够根据排便种类对从储水槽向主体排出的排水量设置等级而使耗水量最小化,而且在沿排放通道排出主体内的污物和水时通过使排放通道内部空气向外部流动以在排放通道内形成负压而顺畅地排出污物和水,从而也能够利用更少量的水容易实现排便后处理。



背景技术:

排便时普遍利用坐便器。

坐便器包括:主体,其支撑处于就坐于主体上的状态的用户并且收容排便时的污物;和储水槽,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并且通过内部空间储存用于清洗所述主体内部的水,由于用户能够以就坐状态进行排便,因此不仅排便姿势舒适而且在排便以后利用储水槽中的水来清洗主体内部之后使之与污物一同向主体外部排出,从而排便后处理很卫生。

但是,由于普通坐便器在排便后向主体内部排出储存到储水槽的约12~15l的所有水,因此具有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相当多的问题。

由此,部分家庭通过在储水槽内配置块等以减少储水容量而实现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的最小化,但这只会稍微减少排水量,最终与排便种类无关地排出储存到储水槽的所有水,因此仍然具有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相当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如近期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95110号(公开日:2010年03月30日)中公开的那样,提出了能够根据排便种类调节从储水槽排出的排水量的改进型坐便器。

改进型坐便器通过选择性地操作设置于储水槽的外表面上的一对按钮而在大便后处理时排出储存到储水槽的约6~7l的水,并且在小便后处理时排出储存到储水槽的约3~4l的水,因此与普通坐便器相比能够减少耗水量。

但是,在设置于坐便器的主体内下部的排放通道上形成有防臭阀部并在防臭阀部内总是填充有空气,从而在利用排放通道排出污物和水时因防臭阀部的空气导致的排出干涉相当大而无法顺畅地排出污物和水,因此即使是改进型坐便器,在将向主体排出的排水量设为规定水平以下即小便后处理时为3~4l和大便后处理时为6~7l以下的情况下,也难以通过排放通道排出污物和水,从而具有无法进一步减少耗水量的问题。

鉴于上述理由,在本领域中试图开发能够根据排便种类调节从储水槽向主体排出的排水量,并且通过使因防臭阀部中填充的空气导致的排出干涉最小化而也能够利用更少量的水顺畅地排出主体内部的污物和水的节水型坐便器,但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坐便器,其能够解决因现有坐便器在排便后向主体排出储存到储水槽的所有水而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相当多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下问题的节水型坐便器:即,现有坐便器在经由排放通道排出污物和水时,因在排放通道的防臭阀部中填充的空气导致的排出干涉而只能将向主体排出的排水量维持在规定的水平以上,因此无法进一步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包括:主体,其支撑处于就坐于主体上的状态的用户并且收容排便时的污物;储水槽,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并且通过内部空间储存用于清洗所述主体内部的水;辅助储水槽,其被安装在所述储水槽内并且收容储存在所述储水槽内的水的一部分,并且在从所述主体内部排出污物和水时所述辅助储水槽收容所述主体内的流动空气的一部分;和排水调节装置,其被安装在所述辅助储水槽内并且根据排便种类改变向所述主体内部排出的排水量。

在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提供就坐面的座圈,在所述主体的内侧下部设置用于排出水的开口,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从所述开口连接至污水管的排放通道。

所述排放通道包括上侧防臭阀部和下侧防臭阀部。

在所述储水槽的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在排便后开始排出内部的水的一对按钮,在所述储水槽的内部设置与外部的水管连接的进水管,在所述储水槽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

通过操纵操作轴而开闭所述进水管,所述操作轴上设置有根据所述储水槽内部的水位变动而升降的浮子。

所述辅助储水槽包括:下部主体,其被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储水槽的底面上,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底面上设置用于向内侧流入水的进水口和与所述储水槽的通孔相对的出水口,并且在所述下部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与所述主体的排放通道连通的空气流动管;和上部主体,其与所述下部主体接合,并且在所述上部主体的上表面的一侧设置凹陷部。

所述进水口被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中的与所述储水槽的底面间隔开的阶状部上。

在所述出水口的下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在所述储水槽的底面上固定所述下部主体。

所述支撑件与螺杆螺旋接合而根据旋转方向升降。

在所述空气流动管的上端设置能够膨胀的膨胀构件。

所述膨胀构件可以被形成为柔软材料的薄膜形式。

所述膨胀构件可以包括阀,所述阀在所述空气流动管内部的压力超过允许压力时自动打开。

通过沿纵向延伸的隔壁而分割所述上部主体的内部空间,在分割后的一侧空间的下部设置形成有开孔的底面。

在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管。

在所述凹陷部的一侧设置沿纵向延伸的开口槽。

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放置有清洗剂。

所述排水调节装置包括:圆形管形式的壳体;一对按压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连接杆,其根据是否对所述按压板进行加压而升降;排水阻断板,其接合到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并且通过所述连接杆的上升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向内侧插入而将所述储水槽的通孔打开;和浮子,其根据所述壳体内部的水位变动而升降。

所述按压板通过与设置于所述储水槽的按钮接触而被加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包括根据排便种类而改变向主体内部排出的排水量的排水调节装置,能够通过在小便后处理时排出比大便后处理时更少量的水而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而言,辅助储水槽收容储存在储水槽内的一部分水,在通过排水调节装置排出水时,排出储存在辅助储水槽中的水而不是储存在储水槽内的所有水,因此能够通过利用相对少量的水实现主体清洗而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而言,辅助储水槽在从主体内部排出污物和水时收容主体内的流动的一部分空气,通过将主体内的一部分空气收容在辅助储水槽中而在排放通道中形成负压,并且利用负压顺畅地排出污物和水,因此即使利用相对少量的水也能够实现排便后处理,从而能够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结构的分离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结构的结合状态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的辅助储水槽结构的分离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的辅助储水槽结构的结合状态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利用辅助储水槽来收容水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利用辅助储水槽来收容空气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辅助储水槽的膨胀构件的膨胀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对辅助储水槽配置清洗剂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中利用排水调节装置来排出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则如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a包括主体10、储水槽20、辅助储水槽30和排水调节装置40。

所述主体10以支撑处于就坐于主体上的状态的用户并且收容排便时的污物。

在所述主体10的上端设置有提供就坐面的座圈11。

由于在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所述座圈11,因此利用所述座圈11来稳定用户的就坐状态。

并且,在所述主体10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物和水的开口12。

由于在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所述开口12,因此能够利用所述开口12来排出所述主体10内部的污物和水。

并且,所述主体10具有从所述开口12向污水管(附图中未图示)延伸的排放通道13。

由于在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所述排放通道13,因此能够利用所述排放通道13将从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的污物和水排出到外部。

此时,所述排放通道13包括上侧和下侧防臭阀部13a。

由于所述排放通道13包括所述防臭阀部13a,因此能够利用所述防臭阀部13a来双重阻断从所述排放通道13向所述主体10内部传递的臭味。

另外,由于所述主体10的详细结构遵循普通坐便器的主体结构,因此省略更多的详细说明。

所述储水槽20被配置在所述主体10的一侧,并且通过内部空间来储存用于清洗所述主体10内部的水。

在所述储水槽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对按钮21,该一对按钮21用于在排便后开始排出内部的水。

由于在所述储水槽20上设置有所述按钮21,因此能够通过操作所述按钮21中的一者而在小便后开始向所述主体10侧排出水并且能够通过操作所述按钮中的另一者而在大便后开始向所述主体10侧排出水。

并且,在所述储水槽20的内部设置与外部的水管(附图中未图示)连接的进水管22。

由于在所述储水槽20上设置有所述进水管22,因此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22流入自来水而在所述储水槽20内储存水。

此时,通过操纵操作轴23而开闭所述进水管22,在所述操作轴23上设置根据所述储水槽20内部的水位变动而升降的浮子23a。

由于所述进水管22通过对所述操作轴23进行操纵而开闭,因此在所述储水槽20内部的水为低水位时自动进行水补充并且在所述储水槽20内部的水为满水位时自动阻断水补充。

并且,在所述储水槽20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主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24。

由于在所述储水槽20上设置有所述通孔24,因此随着打开所述通孔24而使所述储水槽20内部的水向所述主体10侧排出。

另外,由于所述储水槽20的详细结构遵循普通坐便器的储水槽结构,因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所述辅助储水槽30被安装在所述储水槽20内并收容储存在所述储水槽20内的水的一部分,并且在从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污物和水时所述辅助储水槽30收容所述主体10内的流动空气的一部分。

此时,所述主体10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为所述防臭阀部13a中填充的空气的一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辅助储水槽30包括:下部主体30',其被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储水槽20的底面上;和上部主体30",其与所述下部主体30'接合。

在此,在所述下部主体30'的底面上设置用于向下部主体30'的内侧流入水的进水口31。

由于在所述下部主体30'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31,因此通过经由所述进水口31而使所述储水槽20内的水流入而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储存所述储水槽20中的水的一部分。

此时,所述进水口31被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30'中的与所述储水槽20的底面间隔开的阶状部32上。

由于所述进水口31被设置在所述阶状部32而所述进水口31的下端被打开,因此能够经由所述进水口31而使所述储水槽20中的水的一部分流入。

并且,在所述下部主体30'的底面上设置与所述储水槽20的所述通孔24相对的出水口33。

由于在所述下部主体30'上设置有所述出水口33,因此随着所述出水口33打开而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的水能够经由所述通孔24向所述主体10的内部流动。

此时,在所述出水口33上设置有支撑件33a。

由于在所述出水口33上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3a,因此通过使所述支撑件33a悬挂在所述通孔24中而将所述下部主体30'固定在所述储水槽20上。

在此,所述支撑件33a与螺杆33b螺旋接合。

由于所述支撑件33a与所述螺杆33b螺旋接合,随着旋转所述螺杆33b上的所述支撑件33a而使所述支撑件33a升降,因此通过使悬挂在所述通孔24中的所述支撑件33a最大限度地上升而使所述支撑件33a被牢固地紧贴在所述通孔24上。

并且,在所述下部主体30'的上表面上设置与所述主体10的所述排放通道13连通的空气流动管34。

由于在所述下部主体30'上设置有所述空气流动管34,随着所述防臭阀部13a的空气向所述空气流动管34的内部流动而在所述主体10的所述排放通道13中形成负压,因此能够利用负压使所述主体10内的污物和水抽吸到所述排放通道13,从而通过所述排放通道13顺利地排出水。

此时,能够通过额外的连接管(未标注附图标记)来连接所述空气流动管34的下端与所述排放通道13之间。

并且,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的上端设置能够膨胀的膨胀构件34a。

由于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上设置有所述膨胀构件34a,因此能够通过所述膨胀构件34a的膨胀来增加向所述空气流动管34内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量。

在此,所述膨胀构件34a可包括阀34b,所述阀34b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内部的压力超过允许压力时自动打开。

由于所述膨胀构件34a包括所述阀34b,因此能防止因所述空气流动管34内部的压力过度上升导致的所述空气流动管34和所述膨胀构件34a的损伤。

另外,只要所述膨胀构件34a为能够根据向所述空气流入管34内部流入的空气而膨胀的构件,则也可以是通常的任何结构和方式的膨胀构件,作为该膨胀构件的例可以是柔软材料的薄膜。

此外,只要所述阀34b是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内部的压力超过允许压力时能够自动打开的阀,则也可以是通常的任何结构和方式的阀,因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上部主体30"的上表面的一侧设置凹陷部35。

由于在所述上部主体30"上设置有所述凹陷部35,因此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在所述凹陷部35放置清洗剂50而在从所述辅助储水槽30向所述主体10排出的水中包含所述清洗剂50的清洗成分,从而利用水顺畅地清洗所述主体10的内部。

此时,在所述凹陷部35的一侧设置沿纵向延伸的开口槽35a。

由于在所述凹陷部35上设置有所述开口槽35a,因此即使在储存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无法到达所述凹陷部35上端的相对低水位的状况下,也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槽35a向所述凹陷部35内侧流入水,从而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的水中容易包含所述清洗剂50的清洗成分。

并且,所述上部主体30"通过沿纵向延伸的隔壁(未标注附图标记)来分隔内部空间,在分割后的一侧空间的下部设置形成有开孔(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底面(未标注附图标记)。

由于在分割所述上部主体30"后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设置形成有所述开孔的所述底面,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底面来设置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

此时,在所述底面上设置向下延伸的延伸管36。

由于在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所述延伸管36,因此随着经由所述延伸管36流入水,也能够通过设置有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的所述上部主体的内部空间来储存水。

另外,如果所述上部主体30"和所述下部主体30'的接合能够牢固地维持该接合状态,则也可以遵循通常的任何接合方法,作为该接合方法的例可以是凸起与槽的配合。

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被安装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并且根据排便种类而改变向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的排水量。

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通过在小便后处理时排出储存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部的所有水中的1.5~2.0l的一部分水,并且在大便后处理时排出储存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部的3.0~4.0l的所有水,从而与现有的坐便器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排便后处理相关的耗水量。

另外,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包括:圆形管形式的壳体41;一对按压板42,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41内的上部;连接杆43,其根据是否对所述按压板42进行加压而升降;排水阻断板44,其接合到所述连接杆43的下端并且通过所述连接杆43的上升从所述壳体10的外侧向所述壳体41的内侧插入而将所述储水槽20的通孔24打开;和浮子45,其根据所述壳体41内部的水位变动而升降。

此时,能够通过打开所述壳体4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向该壳体41的内部流入水。

并且,通过在设置于所述储水槽20的所述按钮21的正下方配置所述按压板42,而利用与所述按钮21的接触来对所述按压板42加压。

对由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带来的耗水量减少进行详细说明则如下所述。

在所述储水槽20的内部设置与外部的所述水管连接的所述进水管22,通过经由所述进水管22流入自来水而在所述储水槽20内储存水。

并且,在所述储水槽20内安装有所述辅助储水槽30,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31,如图5所示,通过经由所述进水口31而使所述储水槽20内部的水流入而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储存所述储水槽20内的水的一部分。

此时,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内安装有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包括:圆形管形式的壳体41;一对按压板42,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41内的上部;连接杆43,其根据是否对所述按压板42进行加压而升降;排水阻断板44,其接合到所述连接杆43的下端并且通过所述连接杆43的上升从所述壳体10的外侧向内侧插入而将所述储水槽20的通孔24打开;和浮子45,其根据所述壳体41内部的水位变动而升降。

因此,在排便后操作设置于所述储水槽20的外表面上的所述按钮21时,所述按压板42受到加压而使所述连接杆43上升,并且通过所述连接杆43的上升而使与其接合的所述排水阻断板44从向所述壳体41的外部突出的状态向所述壳体41的内部插入,从而利用所述排水阻断板44来阻断开放的所述储水槽20底面的所述通孔24如图9所示的那样被打开,由此能够从所述辅助储水槽30向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水,并且利用水来清洗所述主体10的内部的同时,收容在所述主体10内部的污物与水一同经由设置于所述主体10内的下部的所述开口12沿所述排放通道13排出,因此能够干净利落地实现排便后处理。

此时,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根据排便种类而改变向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的排水量。

即,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使通过操作设置于所述储水槽20的所述一对按钮21中的一者而加压所述按压板42中的一者时的排水量和通过操作所述一对按钮21中的另一者而加压所述按压板42中的另一者时的排水量不同。

因此,通过操作小便后排出相对少量的水(1.5~2.0l)的所述按钮21,并且操作大便后排出相对多量的水(3.0~4.0l)的排出的所述按钮21,而能够使排便后处理时的耗水量最小化。

但是,由于在设置于所述主体10的所述排放通道13的所述防臭阀部13a中填充有空气,因此在排出污物和水时有可能会带来因空气导致的排出干涉,如果在小便后处理时排出比普通坐便器更少量的1.5~2.0l的水,或者在大便后处理时排出比普通坐便器更少量的3.0~4.0l的水,则因空气导致的排出干涉而无法顺畅地进行排出而有可能会在排便后处理时产生困难。

但是,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上设置有与所述主体10的所述排放通道13连通的所述空气流动管34,当污物和水沿所述排放通道13流动时,如图6所示那样所述防臭阀部13a内部空气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中而所述排放通道13的一部分排空并形成负压,因此能够利用负压将所述污物和水吸入所述排放通道,即使在从所述辅助储水槽30向所述主体10排出相对少量的水,也能够容易进行排便后处理。

此时,在所述空气流动管34的上端具有能够膨胀的膨胀构件34a,如图7所示,通过所述膨胀构件34a的膨胀而增加向所述空气流动管34的内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量而在所述排放通道13内形成更强的负压,因此能够利用所述负压顺畅地排出污物和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节水型坐便器a包括根据排便种类改变向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的排水量的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能够通过在小便后处理时排出比大便后处理时更少量的水而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所述辅助储水槽30收容储存在所述储水槽20内的水的一部分,当利用所述排水调节装置40来实现排水时,排出储存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中的水而不是储存在所述储水槽20内的所有水,因此能够通过利用相对少量的水来清洗所述主体10而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所述辅助储水槽30收容在从所述主体10内部排出污物和水时所述主体10内的流动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在所述辅助储水槽30中收容所述主体10内的空气的一部分而在所述排放通道13中形成负压,并且利用负压顺畅地排出污物和水,因此也能够利用相对少量的水来实现排便后处理,从而能减少用于排便后处理的耗水量。

如上述所说明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这种变更属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体11:座圈

12:开口13:排放通道

13a:防臭阀部20:储水槽

21:按钮22:进水管

23:操作轴23a:浮子

24:通孔30:辅助储水槽

30':下部主体30”:上部主体

31:进水口32:阶状部

33:出水口33a:支撑件

33b:螺杆34:空气流动管

34a:膨胀构件34b:阀

35:凹陷部35a:开口槽

36:延伸管40:排水调节装置

41:壳体42:按压板

43:连接杆44:排水阻断板

45:浮子50:清洗剂

a:节水型坐便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