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138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属于水利水电行业建筑物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堆石坝属于土石坝的一种,由石料经抛填、碾压制成。相比于重力坝、拱坝等传统坝形,堆石坝具有节省钢筋水泥用量、可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施工简易等优点,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一系列的高心墙堆石坝在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如已建的261.5m高的糯扎渡高心墙堆石坝、在建的240m高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在建的314m高的双江口高心墙堆石坝等。

对于高堆石坝,由于筑坝材料本身的透水特性,需要使用黏土、砂砾土等不透水材料作为防渗体,减少坝基渗流量,降低坝体浸润线。此外,为进一步控制深厚覆盖层中的渗流量,混凝土防渗墙得到了广泛应用。防渗墙通过插入式或头顶廊道式与心墙连接,相比于插入式,头顶廊道式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心墙出现较大沉降,进一步降低心墙出现水力劈裂现象的可能性。堆石坝和地基在施工和蓄水的过程中,由于荷载的作用,土体不断压实、沉降,使得心墙、廊道、防渗墙都有竖直向下的位移。通过研究发现,当廊道与防渗墙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时,心墙沉降以及防渗墙和廊道间的变形不协调,使得廊道底部受较大的压应力。此外,当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压力占主导地位,廊道下游侧将会出现拉应力,导致此处配筋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廊道、防渗墙、倒梯形混凝土块、不透水柔性材料层,所述廊道正下方连接有倒梯形混凝土块,所述倒梯形混凝土块下方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渗墙顶部插入到倒梯形混凝土块的凹槽内,所述防渗墙与凹槽之间空隙处填充有不透水柔性材料层。

还包括水平止水,所述不透水柔性材料层上游侧设置有两道水平止水,不透水柔性材料层下游侧设置有一道水平止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平止水设置为止水铜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止水铜片厚度1.0mm-1.6mm,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05MPa,伸长率应不小于2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透水柔性材料层采用橡胶材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透水柔性材料层采用沥青材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既能保证廊道与防渗墙连接处防渗可靠性,同时又可以减缓防渗墙和廊道间的变形不协调,降低廊道应力,减少廊道配筋量。通过在不透水柔性材料层上游侧设置两道水平止水,在不透水柔性材料层下游侧设置一道水平止水,并在防渗墙两侧和顶部填充不透水柔性材料层,可以在保证连接处防渗可靠性的同时减缓防渗墙和廊道间的变形不协调,降低廊道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部位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为了缓解廊道1和防渗墙5间的变形不协调,在两者之间浇筑一个倒梯形混凝土块2,倒梯形混凝土块2与防渗墙5两侧和顶部之间空隙内有不透水柔性材料层4。在防渗墙5上游侧不透水柔性材料层4内设置两道水平止水3,下游侧不透水柔性材料层4内设置一道水平止水3,水平止水3采用厚1.0mm-1.6mm,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05MPa,伸长率应不小于20%的止水铜片。

本发明的施工工序为:开挖基坑,在基坑底部,使用钻机造孔成槽,以泥浆固壁,浇筑混凝土防渗墙。在防渗墙上游侧设置两道铜止水,在防渗墙下游侧设置一道铜止水,并用柔性不透水材料包裹防渗墙两侧及顶部形成不透水柔性材料层。在此基础上,为连接心墙和防渗墙,浇筑倒梯形混凝土块和廊道。

综上所述,通过在防渗墙上游侧设置两道水平止水,在防渗墙下游侧设置一道水平止水,并在防渗墙两侧和顶部填充不透水柔性材料,可以在保证连接处防渗可靠性的同时又可以适应防渗墙和廊道间的变形协调,降低廊道应力,减少廊道配筋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