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挖掘机液压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液压挖掘机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在各种工程建设领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液压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得人们对挖掘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挖掘机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挖掘机的节能、高效、可操作性以及系统的快速响应上。
目前常用的挖掘机控制系统有负荷传感控制系统、负流量控制系统和正流量控制系统,相对于前两种控制系统,正流量控制系统具有调速性能好、系统响应时间短、可操作性能好等优点,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由于挖掘机复杂恶劣的工况,以及外界负载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发动机常常偏离低油耗以及最优工作区,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功率损失,增加了挖掘机燃油油耗,降低了整个挖掘机系统的性能表现。并且正流量的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有如下难点:考虑采集哪些参数进行控制,采用哪些控制方法,如何分配双泵的吸收功率,符合匹配泵和发动机的功率,如何防止发动机熄火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平缓前泵和后泵流量变化,减少发动机转速波动,提高整车操控性能。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提供一种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挖掘机操作先导油路上分别动臂提升先导压力传感器、动臂下降先导压力传感器、斗杆打开先导压力传感器、斗杆回收先导压力传感器,铲斗打开先导压力传感器、铲斗回收先导压力传感器、左行走先导压力传感器、右行走先导压力传感器、左回转先导压力传感器、右回转先导压力传感器。在前泵和后泵分别安装前泵压力传感器、后泵压力传感器;在前泵与后泵上分别安装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挖掘机的操作动作包括动臂提升、动臂下降、斗杆打开、斗杆回收、铲斗打开、铲斗回收、左行走、右行走、左回转、右回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控制步骤:
S1:根据各操作动作的先导压力和对应的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采用步长和限值法调整各动作对应前泵和后泵的正流量排量,在前泵的各操作动作正流量排量中取最大值作为前泵正流量排量q′1,在后泵的各动作正流量排量中取最大值作为后泵正流量排量q′2;
依据发动机空转转速、掉速率和扭矩曲线计算前泵与后泵的理想输出功率N、和发动机目标转速v,利用前泵与后泵的理想输出功率N、发动机目标转速v、前泵压力p1和后泵压力p2分别计算前泵扭矩排量q″1和后泵扭矩排量q″2:
S3:取前泵正流量排量q′1、前泵扭矩排量q″1中最小值作为前泵理论输出排量q″′1;取后泵正流量排量q′2、后泵扭矩排量q″2中最小值作为后泵理论输出排量q″′2,计算出前泵输出排量和后泵输出排量
其中:为前泵上一次输出排量;为后泵上一次输出排量;α取值范围0-1;
S4:根据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与前泵和后泵的实际排量的比例关系,用前泵输出排量计算前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用后泵输出排量计算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
S5:使用前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和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分别控制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
上述发明中,挖掘机在设计完成、各参数确定后就确定了各个操作动作的先导压力与正流量需求排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排量在前泵和后泵上的分配,形成各操作动作对应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其中就包括与动臂提升、动臂下降、斗杆打开、斗杆回收、铲斗打开、铲斗回收、左行走、右行走、左回转、右回转等各操作动作对应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
上述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1中,所述的步长和限值法是依据与操作动作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该操作动作的先导压力计算该操作动作对应的前泵或后泵的正流量限值q′,比较该操作动作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限值q′与该操作动作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排量q,如果q与q′之间的差值小于排量调整步长Δq,则将该操作动作的对应前泵或后泵的正流量排量q调整至q′,如果q与q′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该操作动作的前泵或后泵正流量排量q增加Δq或降低Δq,使调整后的q与q′之间的差值比调整之前q与q′之间的差值减少Δq。
上述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中,调整的前泵对应各操作动作正流量排量包括: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
调整的后泵对应各操作动作正流量排量包括: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中最大值作为后泵正流量排量q′2;
取q11、q13、q14、q15、q16、q17中的最大值作为前泵正流量排量q′1;
取q21、q22、q23、q24、q28、q29、q2A中的最大值作为后泵正流量排量q′2。
确定前泵正流量排量q′1和后泵正流量排量q′2的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与动臂提升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动臂提升先导压力计算动臂提升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1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1,比较q′11与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和比较q′21与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
如果q11与q′11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调整至q′11,如果q11与q′11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1与q′21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调整至q′21,如果q21与q′21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动臂下降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动臂下降先导压力计算动臂下降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2,比较q′22与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
如果q22与q′22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调整至q′22;如果q22与q′22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斗杆打开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斗杆打开先导压力计算斗杆打开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3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3,比较q′13与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和、比较q′23与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
如果q13与q′13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调整至q′13,如果q13与q′13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3与q′23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调整至q′23,如果q23与q′23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斗杆回收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斗杆回收先导压力、计算斗杆回收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4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4,比较q′14与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和、比较q′24与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
如果q14与q′14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调整至q′14,如果q14与q′1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4与q′24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调整至q′24,如果q24与q′2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铲斗打开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铲斗打开先导压力计算铲斗打开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5,比较q′15与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
如果q15与q′15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调整至q′15,如果q15与q′1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铲斗回收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铲斗回收先导压力,计算铲斗回收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6,比较q′16与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
如果q16与q′16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调整至q′16,如果q16与q′16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左行走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左行走先导压力,计算左行走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7,比较q′17与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
如果q17与q′17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调整至q′17,如果q17与q′17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右行走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右行走先导压力,计算右行走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8,比较q′28与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
如果q28与q′28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调整至q′28,如果q28与q′28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左回转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左回转先导压力,计算左回转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9,比较q′29与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
如果q29与q′29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调整至q′29,如果q29与q′29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右回转对应的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右回转先导压力,计算右回转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A,比较q′2A与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
如果q2A与q′2A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调整至q′2A,如果q2A与q′2A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增加Δq或降低Δq。
取调整后的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中最大值作为前泵正流量排量q′1;
取调整后的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中最大值作为后泵正流量排量q′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计算正流量排量时采用步长和限值方式,并将计算出前泵正流量排量和前泵扭矩排量的最小值通过一阶滤波后转化为前泵目标电流输出至前泵电磁比例阀,后泵正流量排量和后泵扭矩排量的最小值通过一阶滤波后转化为后泵目标电流输出至后泵电磁比例阀,平缓前泵和后泵流量变化,使前泵和后泵功率恒定,从而减少发动机转速波动。采用本方案后,可有效平缓前泵和后泵流量变化,减少发动机转速波动,提高整车操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前泵正流量排量确定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后泵正流量排量确定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前泵电磁比例阀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后泵电磁比例阀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施例的挖掘机中,在挖掘机操作先导油路上分别动臂提升先导压力传感器、动臂下降先导压力传感器、斗杆打开先导压力传感器、斗杆回收先导压力传感器,铲斗打开先导压力传感器、铲斗回收先导压力传感器、左行走先导压力传感器、右行走先导压力传感器、左回转先导压力传感器、右回转先导压力传感器。在前泵和后泵分别安装前泵压力传感器、后泵压力传感器;在前泵与后泵上分别安装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挖掘机的操作动作包括动臂提升、动臂下降、斗杆打开、斗杆回收、铲斗打开、铲斗回收、左行走、右行走、左回转、右回转;挖掘机正流量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S1:确定前泵正流量排量q′1和后泵正流量排量q′2。
根据与动臂提升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动臂提升先导压力计算动臂提升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1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1,比较q′11与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和比较q′21与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
如果q11与q′11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调整至q′11,如果q11与q′11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1与q′21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调整至q′21,如果q21与q′21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动臂下降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动臂下降先导压力计算动臂下降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2,比较q′22与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
如果q22与q′22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调整至q′22;如果q22与q′22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斗杆打开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斗杆打开先导压力计算斗杆打开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3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3,比较q′13与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和、比较q′23与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
如果q13与q′13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调整至q′13,如果q13与q′13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3与q′23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调整至q′23,如果q23与q′23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斗杆回收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和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斗杆回收先导压力、计算斗杆回收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4和后泵正流量限值q′24,比较q′14与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和、比较q′24与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
如果q14与q′14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调整至q′14,如果q14与q′1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增加Δq或降低Δq;
如果q24与q′24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调整至q′24,如果q24与q′2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铲斗打开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铲斗打开先导压力计算铲斗打开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5,比较q′15与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
如果q15与q′15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调整至q′15,如果q15与q′14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铲斗回收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铲斗回收先导压力,计算铲斗回收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6,比较q′16与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
如果q16与q′16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调整至q′16,如果q16与q′16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左行走对应的前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左行走先导压力,计算左行走时前泵正流量限值q′17,比较q′17与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
如果q17与q′17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调整至q′17,如果q17与q′17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右行走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右行走先导压力,计算右行走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8,比较q′28与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
如果q28与q′28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调整至q′28,如果q28与q′28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左回转对应的后泵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左回转先导压力,计算左回转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9,比较q′29与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
如果q29与q′29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调整至q′29,如果q29与q′29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增加Δq或降低Δq;
根据与右回转对应的正流量需求排量曲线、右回转先导压力,计算右回转时后泵正流量限值q′2A,比较q′2A与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
如果q2A与q′2A之间的差值小于Δq,则将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调整至q′2A,如果q2A与q′2A之间的差值大于Δq,则将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增加Δq或降低Δq。
取调整后的动臂提升前泵正流量排量q11、斗杆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3、斗杆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4、铲斗打开前泵正流量排量q15、铲斗回收前泵正流量排量q16、左行走前泵正流量排量q17中最大值作为前泵正流量排量q′1;
取调整后的动臂提升后泵正流量排量q21、动臂下降后泵正流量排量q22、斗杆打开后泵正流量排量q23、斗杆回收后泵正流量排量q24、右行走后泵正流量排量q28、左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9、右回转后泵正流量排量q2A中最大值作为后泵正流量排量q′2;
S2:计算前泵扭矩排量q″1和后泵扭矩排量q″2。
获取发动机空转转速并依据发动机的掉速率和扭矩曲线得到前泵与后泵的理想输出功率N和发动机目标转速v,利用前泵与后泵的理想输出功率N、发动机目标转速v、前泵压力p1和后泵压力p2分别计算前泵扭矩排量q″1和后泵扭矩排量q″2:
在挖掘机中,前泵与后泵的参数相同,因此其理想输出功率N也相同。
S3:计算出前泵输出排量和后泵输出排量
取前泵正流量排量q′1、前泵扭矩排量q″1中最小值作为前泵理论输出排量q″′1;取后泵正流量排量q′2、后泵扭矩排量q″2中最小值作为后泵理论输出排量q″′2,计算出前泵输出排量和后泵输出排量
其中:为前泵上一次输出排量;为后泵上一次输出排量;α取值范围0-1。
S4:计算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
根据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与前泵和后泵的实际排量的比例关系,用前泵输出排量计算前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用后泵输出排量计算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
S5:使用前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和后泵电磁比例阀的驱动电流分别控制前泵电磁比例阀和后泵电磁比例阀。
本发明计算正流量排量时采用步长和限值方式,并将计算出前泵正流量排量和前泵扭矩排量的最小值通过一阶滤波后转化为前泵目标电流输出至前泵电磁比例阀,后泵正流量排量和后泵扭矩排量的最小值通过一阶滤波后转化为后泵目标电流输出至和后泵电磁比例阀,平缓前泵和后泵流量变化,使前泵和后泵功率恒定,从而减少发动机转速波动。采用本方案后,可有效平缓前泵和后泵流量变化,减少发动机转速波动,提高整车操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