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629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镇化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经常在暴风雨季节发生城市内涝灾害,大多因为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雨水,同时大多的市政管网都是埋设在道路下面的泥土里,若发生故障必须挖开道路等地表检修,修好再次填埋,如此往复,存在工程强度大、费时费力成本高、民怨载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科学设计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通过科学布局,周密实施将城镇化建设中所有的地下管网集中在一起,一次性将城市内涝、市政管网铺设、检修等问题解决掉。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包括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

所述的市政管网结构包括在城市地面下一定深处挖掘隧道,所述的隧道深于城市地铁的深度;

所述的隧道呈方底穹顶型,在所述的隧道底面中央位置并列设置两条深沟分别作为雨水沟和污水沟,所述的雨水沟连通设置雨水支管道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的设施,所述的污水沟连通设置污水支管道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的设施;

在所述的雨水沟和所述的污水沟分别向所述的隧道两侧壁铺设两条机动车通行道,在所述的雨水沟和所述的污水沟上面隔段距离架设平面桥梁,连接两侧所述的两条机动车通行道;

在所述的隧道两侧壁固定设置管道架,所述的管道架分层铺设若干市政主管道,所述的管道架每层都根据所述的城市地面上相应需求分别设置与所述的市政主管道相连通的支管道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的设施;

在所述的隧道穹顶正中央设置通风机,并根据所述的城市地面上的相应设施设置通风管道与所述的通风机连通工作;

在所述的隧道穹顶上所述的通风机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两排照明设备;

在所述的隧道两侧壁每隔段距离固定设置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的出入通道和逃生通道;

在所述的隧道与所述的城市地面上相应位置设置供工作车辆进入所述的隧道的坡道和闸门,在所述的隧道的另外端分别将雨水排入江河湖海,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处理。

所述的实施方法包括将所述的隧道挖掘于城市地面下一定深度,深于所述的城市地铁的深度,并确保所述的城市地铁施工、运行的安全,接收所述的城市地铁的雨水和污水的排放,给所述的地铁内的设施提供市政服务;

所述的雨水沟通过所述的雨水支管道将所述的城市地面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中的雨水排入江河湖海;所述的污水沟通过所述的污水支管道将所述的城市地面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中产生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处理;

所述的隧道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的管道架上分别铺设若干所述的市政主管道,所述的市政主管道按常温类管道和易发热、易引起火花类管道分类分别铺设于两侧的所述的管道架上;

若干所述的市政主管道中的每种市政主管道都通过各自所述的支管道与所述的城市地面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中的设施连接工作;

所述的隧道内可以将原来城市地下铺设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线、电缆、光缆、网线、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输油管道、供热管道及若干市政管道的功能都集中分类铺设,各类市政工作人员可以驾驶工作车辆通过所述的闸门和所述的坡道直接进入所述的隧道中检修;

所述的隧道根据城市发展在所述的城市地面下相应挖掘、铺设延伸,连接交织成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通过科学布局、周密实施,将城镇化建设中所有的市政管道的铺设、检修工作和城市内涝灾害等问题都解决了,可谓一劳永逸的实施方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包括市政管网结构及实施方法;

所述的市政管网结构包括在城市地面1下一定深处挖掘隧道7,所述的隧道7深于城市地铁3的深度;

所述的隧道7呈方底穹顶型,在所述的隧道7底面中央位置并列设置两条深沟分别作为雨水沟13和污水沟17,所述的雨水沟13连通设置雨水支管道12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1的设施,所述的污水沟17连通设置污水支管道16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1的设施;

在所述的雨水沟13和所述的污水沟17分别向所述的隧道7两侧壁铺设两条机动车通行道11,在所述的雨水沟13和所述的污水沟17上面隔段距离架设平面桥梁,连接两侧所述的两条机动车通行道11;

在所述的隧道7两侧壁固定设置的管道架8,所述的管道架8分层铺设若干市政主管道10、15,所述的管道架8每层都根据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相应需求分别设置与所述的市政主管道10、15相连通的支管道9、14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1的设施;

在所述的隧道7穹顶正中央设置通风机5,并根据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的相应设施设置通风管道4与所述的通风机5连通工作;

在所述的隧道7穹顶上所述的通风机5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两排照明设备6;

在所述的隧道7两侧壁每隔段距离固定设置连接所述的城市地面1的出入通道和逃生通道;

在所述的隧道7与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相应位置设置供工作车辆进入所述的隧道7的坡道和闸门,在所述的隧道7的另外端分别将雨水排入江河湖海,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处理。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实施方法包括将所述的隧道7挖掘于城市地面1下一定深度,深于所述的城市地铁3的深度,并确保所述的城市地铁3施工、运行的安全,接收所述的城市地铁3的雨水和污水的排放,给所述的城市地铁3内的设施提供市政服务;

所述的雨水沟13通过所述的雨水支管道12将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3中的雨水排入江河湖海;所述的污水沟17通过所述的污水支管道16将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3中产生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处理;

所述的隧道7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的管道架8上分别铺设若干所述的市政主管道10、15,所述的市政主管道10、15按常温类管道10如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光缆等,和易发热、易引起火花类管道15如电线、电缆、供热等,分类分别铺设于两侧的所述的管道架8上;

若干所述的市政主管道10、15中的每种市政主管道10、15都通过各自所述的支管道9、14与所述的城市地面1上和所述的城市地铁3中的设施连接工作;

所述的隧道7的一端分别将雨水排入江河湖海,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处理。

所述的隧道7内可以将原来城市地下铺设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线、电缆、光缆、网线、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输油管道、供热管道及若干市政管道的功能都集中分类铺设,各类市政工作人员可以驾驶工作车辆通过所述的闸门和所述的坡道直接进入所述的隧道7中检修;

所述的隧道7根据城市发展在所述的城市地面1下相应挖掘、铺设延伸,连接交织成全功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网。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有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全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