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3739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试验桩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桩基础工程在基坑开挖到坑底才进行施工,但是大面积施工之前需要施工试验桩进行检测,而检测工期较长,一般在2-3个月之间,待检测结果出来之后,设计单位才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设计,更改桩基础参数,然后开始大面积施工桩基础。

为了缩短检测工期,避免大规模施工桩基础前的窝工,许多工程在基坑开挖前的现状地面开始施工试验桩,此时工程尚未开始,尚不具备大规模施工条件,但是试验桩的施工条件是具备的。当试验桩施工完成并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后,对试验桩向下加载压力,对该试验桩进行检测,获取试验桩参数。

但是,基坑深度范围内的试验桩桩身侧摩阻力无法消除,在进行检测时,侧摩阻力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多数设计院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经验进行折减,但是根据经验判断难以做到准确,从而造成桩基础承载力的浪费或导致建筑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套管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桩测试时受到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侧摩阻力的影响,难以准确获取试验桩检测结果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插设在桩孔中且底部延伸至桩孔底部以下的内层护筒和插设在桩孔中且底部抵接在桩孔底部的外层护筒;所述外层护筒套设在所述内层护筒外,所述内层护筒与所述外层护筒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内层护筒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外层护筒的顶部外,所述内层护筒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外层护筒的底部外。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浸过减摩剂的棉絮。

进一步地,所述棉絮分别缠绕在所述内层护筒的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棉絮围绕所述内层护筒均匀分布,各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护筒外周侧壁还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棉絮包裹的区域,并被所述棉絮完全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包括多根钢筋键条,所述钢筋键条通过焊接与所述内层护筒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筋键围绕所述内层护筒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包括内层护筒和套设在内层护筒外侧的外层护筒,内层护筒与外层护筒之间形成有间隙,内层护筒的顶部延伸至外层护筒的顶部外,内层护筒的底部延伸至外层护筒的底部外,通过内外护筒之间的间隙消除了基坑深度范围试验桩外周土层侧摩阻力,避免基坑深度范围试验桩外周土层侧摩阻力对试验桩检测结果的影响,解决了试验桩测试时受到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侧摩阻力的影响、难以准确获取试验桩检测结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用于试验桩的施工及检测,消除试验桩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受到的侧面摩擦阻力,也可以运用到其他桩基,不限于本实施例。

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护筒结构,包括内层护筒11和套设在内层护筒11侧壁外周的外层护筒12,这两个护筒形成双护筒结构,本实施例中,内层护筒11和外层护筒12分别由直径不同的钢管构成;内层护筒11和外层护筒12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内层护筒11的顶部延伸至外层护筒12的顶部外,内层护筒11的底部延伸至外层护筒12的底部外。在施工过程中,外层护筒12下端部恰好是在基坑的底部,内层护筒11下端部深入到基坑底部之下,同时为了便于灌注混凝土,内层护筒11上端部需高于外层护筒12上端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试验桩桩基础成孔至基坑底部位置后,插入外层护筒12,外层护筒12底部刚好位于基坑底部位置处,然后插入内层护筒11,内层护筒11下端部到达基坑底部后继续向下插入,插入基坑底以下约1m,即超过外层护筒12下端部约1m,此时内层护筒11上端部相比外层护筒12高约0.2m,然后继续在内层护筒11内对基坑底以下部分进行成孔,直至设计深度,下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内层护筒11结合为一体结构,形成试验桩。

当试验桩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后,对该试验桩进行检测,当对试验桩向下加载时,由于基坑深度范围内两层护筒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桩身轴力直接向下传递至基坑底以下的桩基础中,消除了土层侧摩阻力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这样,通过该用于试验桩检测的双层护筒结构,解决了试验桩测试时受到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侧摩阻力的影响、难以准确获取试验桩检测结果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间隙中设置有填充物,这样,可以防止孔内泥浆进入护筒之间的间隙,同时防止后期浇灌桩身混凝土进入内外护筒之间的间隙,避免内外护筒之间因泥浆或混凝土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试验状的检测结果。

具体地,填充物为浸过减摩剂的棉絮13。棉絮13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棉絮13可以实现封堵内外护筒之间的间隙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填充而产生的摩擦力。在填充前,使用减摩剂进行浸泡,使用浸泡过的棉絮13进行填充,可以进一步减少棉絮13与内外护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具体地,述棉絮13分别缠绕在内层护筒11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内层护筒11和外层护筒12之间的间隙上下端被棉絮13填充,其余部分仍是未被填充的间隙,这样,通过棉絮13防止孔内泥浆及后期浇灌桩身的混凝土进入护筒之间间隙的同时,减少内层护筒11和外层护筒12之间的间接接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检测的结构更加精确。

另外,棉絮13围绕内层护筒11均匀分布,各处厚度相同,这样,使得棉絮13更好的封堵在间隙的两端,避免孔内泥浆及混凝土进入护筒之间的间隙,影响检测结果。另外,各处厚度相同的棉絮13可以使得内层护筒11和外层护筒12相互平行,便于后续施工。

具体地,缠绕在内层护筒11上部的棉絮13与内层护筒11上端部的距离不少于0.2米,缠绕在内层护筒11下部的棉絮13与内层护筒11下端部的距离不少于1米,因为在施工时,内层护筒11下端部要超出外层护筒12下端部1米左右,上端部超出外层护筒12下端部0.2米左右,所以只有这样设置才能保证棉絮13不超出外层护筒12内层壁的范围,实现棉絮13的封堵功能。

本实施例中,内层护筒11外周侧壁还设置有固定块14,该固定块14分别设置在棉絮13包裹的区域,并被棉絮13完全包裹,通过固定块14,可以将缠绕在内层护筒11外侧壁的棉絮13固定住,防止内层护筒11往下插入时,棉絮13沿着内层护筒11侧壁滑出。

具体地,固定块14包括多根钢筋键条,钢筋键条通过焊接与内层护筒11固定连接,且钢筋键围绕内层护筒11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得固定块14固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缠绕在内层护筒11外侧壁的棉絮13滑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