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被动纠偏的基础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修建在软土或其他不良地质地区的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由此会造成建筑物倾斜、挠曲或开裂。对该类建筑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快速发展中的建筑物,需及时采取止倾措施,防止倾斜进一步增大,同时还应采取纠倾措施,以消除现有倾斜对建筑物结构或地基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结构或地基发生破坏,达到恢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目的。
常规措施为先采用迫沉或顶升等方法进行纠倾,然后补设锚杆静压桩进行基础加固,使沉降稳定,该法对地基和基础扰动相对较大,纠倾速率控制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被动纠偏的基础加固方法,该纠偏方法通过在建筑物的底板设置若干预应力锚杆,并根据预应力锚杆的位置采用不同的封装方法,从而有效且准确对建筑物进行被动纠偏。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建筑物被动纠偏的基础加固方法,所述基础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建筑物底板上开设若干桩孔;在所述桩孔中施工锚杆静压桩;对位于所述建筑物沉降较大侧的所述锚杆静压桩进行预应力封桩;对位于所述建筑物沉降较小侧的所述锚杆静压桩使用常规封桩桩帽进行常规封桩,所述常规封桩过程中,在所述锚杆静压桩的顶端与所述常规封桩桩帽之间设置变形材料层。
所述预应力封桩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清理所述建筑物底板的所述桩孔;在所述锚杆静压桩的顶部焊接桩帽梁;支设模板,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所述桩孔,所述混凝土包裹所述桩帽梁以及所述锚杆静压桩的顶端。
所述常规封桩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清理所述建筑物底板的桩孔;根据所述锚杆静压桩的位置计算所述变形材料层的厚度;在所述锚杆静压桩的顶部设置指定厚度的变形材料层;支设模板,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所述桩孔形成常规封桩桩帽。
计算所述变形材料层的厚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位于所述建筑物沉降最大区域的所述锚杆静压桩,将其作为基准桩;计算所述变形材料层的厚度hm-n,所述变形材料层的厚度hm-n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hm-n=h1-1+ln×β/1000+bm×α/1000
其中,m为所述锚杆静压桩的行编号,n为所述锚杆静压桩的列编号,α为所述建筑物的南北向倾斜率,β为所述建筑物的东西向倾斜率,bm为所述锚杆静压桩与所述基准桩之间的南北向距离,ln为所述锚杆静压桩与所述基准桩之间的东西向距离,h1-1为0。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建筑物的底板的两侧采用不同的封桩方式,可以分别调节建筑物两侧的沉降速度,从而有效的纠正建筑物的倾斜状态;设置在沉降较小侧的变形材料层以及锚杆静压桩可有效的控制纠偏过程中沉降较小侧的沉降幅度,避免沉降较小侧过度沉降,危害建筑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建筑物底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建筑物底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建筑物底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建筑物底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图中标记1-8分别为:建筑物1、建筑物底板2、沉降较大侧3、沉降较小侧4、锚杆静压桩5、变形材料层6、常规封桩桩帽7、基准桩8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被动纠偏的基础加固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建筑物1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及不均匀沉降情况,在建筑物底板2上开设若干桩孔,桩孔呈阵列装分布;桩孔开设完成后在每个桩孔中施工锚杆静压桩5。
2)由于建筑物1存在倾斜,因此建筑物的一侧沉降较大,另一侧沉降较小;根据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将建筑物底板2划分为沉降较大侧3和沉降较小侧4;对位于建筑物1的沉降较大侧3的锚杆静压桩5进行预应力封桩,对位于建筑物1的沉降较小侧4的锚杆静压桩5进行常规封桩。
建筑物底板2的沉降较大侧3和沉降较小侧4的划分由建筑物底板2的沉降情况确定;在划分过程中,首先计算建筑物1不发生倾斜时建筑物底板2的沉降情况的理论值;根据计算的理论值将沉降深度大于理论值的区域划分为沉降较大侧3,将沉降深度小于理论值的区域划分为沉降较小侧4;本实施例中建筑物底板2的沉降较大侧3和沉降较小侧4的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建筑物1的东北角沉降最大,因此在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的过程中,将位于建筑物东北角的锚杆静压桩作为基准桩8。
在预应力封桩过程中,清理建筑物底板2的桩孔;在锚杆静压桩5的顶部焊接桩帽梁;支设模板,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桩孔,混凝土包裹桩帽梁以及锚杆静压桩5的顶端,使得锚杆静压桩5与建筑物底板2连接成整体;采用预应力封桩,使得位于沉降较大侧3的锚杆静压桩5迅速发挥作用,产生止倾效果,阻止沉降较大侧3继续沉降。
在常规封桩过程中,清理建筑物底板2的桩孔;根据锚杆静压桩5的位置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hm-n;在锚杆静压桩5的顶部设置指定厚度的变形材料层6;变形材料层6所采用的材料并不唯一,但应具有可压缩、易变形的特性,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塑料泡沫;支设模板,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桩孔形成常规封桩桩帽7。
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hm-n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位于所述建筑物沉降最大区域的所述锚杆静压桩5,将其作为基准桩8,在本实施例中,基准桩8位于建筑物1的东北角;随后测量建筑物1的东西向倾斜率β、建筑物1的南北向倾斜率α、待封桩的锚杆静压桩5与基准桩8之间的东西向距离ln以及待封桩的锚杆静压桩5与基准桩8之间的南北向距离bm;测量完成后依据公式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hm-n;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hm-n的计算公式为:
hm-n=h1-1+ln×β/1000+bm×α/1000
其中,m为所述锚杆静压桩的行编号,n为所述锚杆静压桩的列编号,h1-1为0。
3)封桩完成后,沉降较大侧3采用预应力封桩,锚杆静压桩5迅速发挥作用,产生止倾效果,阻止沉降较大侧3继续沉降;而沉降较小侧4采用常规封桩,位于常规封桩桩帽7和锚杆静压桩5之间的变形材料层6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进行压缩;因此在变形材料层6压缩到极限体积前,沉降较小侧4可持续沉降,从而实现被动纠偏的目的;各锚杆静压桩5采用的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使得建筑物1完成纠偏后,变形材料层6刚好被压缩至极限体积,变形材料层6压缩至极限体积后,其下方的锚杆静压桩5顶撑在常规封桩桩帽7的底部,使得沉降较小侧4不会继续沉降,避免沉降较小侧过度沉降,危害建筑安全。
本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建筑物的底板的两侧采用不同的封桩方式,可以分别调节建筑物两侧的沉降速度,从而有效的纠正建筑物的倾斜状态;设置在沉降较小侧的变形材料层以及锚杆静压桩可有效的控制纠偏过程中沉降较小侧的沉降幅度,避免沉降较小侧过度沉降,危害建筑安全。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筑物底板的沉降情况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建筑物底板2的西南角的沉降程度大于理论值;因此将建筑物的西南部分划分为沉降较大侧3,将建筑物的东北部分划分为沉降较小侧;建筑物西南角的沉降程度最大,因此在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的过程中,将位于建筑物西南角的锚杆静压桩作为基准桩8。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筑物底板的沉降情况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建筑物底板2的南部的沉降程度大于理论值;因此将建筑物的南部分划分为沉降较大侧3,将建筑物的北部分划分为沉降较小侧;建筑物西南角的沉降程度最大,因此在计算变形材料层6的厚度的过程中,将位于建筑物西南角的锚杆静压桩作为基准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