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94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



背景技术:

水槽的排水管种类很多,有适配单水槽的,也有适配双水槽的。由于不同牌号双水槽的高度以及两个水槽排水口之间的距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有自己的设计风格,现有的通用性的水槽只能适配特定结构的双水槽,不能同时适配多种尺寸。

同时,现有的水槽排水组件还存在排水管容易堵塞,排水效率低,防臭效果不佳等问题,尤其是一个水槽在排水时,另一个水槽会出现返水现象。为此,本申请人作出了改进,如申请号为201520639456.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水槽排水组件,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道和下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的出口连接三通管道主管上的第一端口,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连接三通管道支管上的第二端口,三通管道主管上的第三端口通过存水弯管连接下水管道;三通管道内还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三通管道的内腔分隔为连通第一端口的第一通道和连通第二端口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出口连通存水弯管的入口。

在上述排水组件中,其中一个水槽的溢水管的出口连接三通管道的支管,另一个水槽的溢水管连接第二排水管的长管,并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之间,实际应用时在第一水槽(通常为大槽)装满水的时候在排水的瞬间,由于水的冲击力较大,第二水槽(通常为功能槽)的排水口会有一定的水返上来;此外,由于密封性的问题,对排水组件的安装要求较高,而由于水槽橱柜的操作空间较小,安装较为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防返水的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主三通管、第一存水弯头和第二存水弯头;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到主三通管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到主三通管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存水弯头连接到主三通管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存水弯头与第二排水管连接;所述主三通管内设置有第一分水隔片,所述第一分水隔片将主三通管的内腔分隔为将第一排水管的出水口和第一存水弯头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将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和第一存水弯头连通的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在主三通管内互不连通、并且独立地与第一存水弯头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分水隔片,所述第二分水隔片将第二排水管的内腔分隔为将第二排水管的入水口与第二存水弯头连通的第三排水通道、将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与第二存水弯头连通的第四排水通道,所述第三排水通道和第四排水通道在第二排水管内互不连通、并且独立地与第二存水弯头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水弯头和第二存水弯头将第二排水通道和第四排水通道之间水封构成密闭的空间。

优选的,为便于排水,所述主三通管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水管和横向延伸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顶部的第一端构成所述主三通管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水管底部的第二端构成所述主三通管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水管的侧壁,所述第二水管远离第一水管的第二端构成主三通管的第二端口。

为便于第一分水隔片的设置,所述第一分水隔片设置在第一水管内,所述第一分水隔片的顶端延伸到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连接处的顶部,所述第一分水隔片的底端延伸到第一水管底部的第二端。

优选的,为便于排水,所述第二排水管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三水管和横向延伸的第四水管,所述第三水管顶部的第一端构成第二排水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三水管底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存水弯头连接,所述第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水管的侧壁,所述第四水管远离第三水管的第二端构成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

为便于第二分水隔片的设置,所述第二分水隔片设置在第三水管内,所述第二分水隔片的顶端延伸到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连接处的顶部,所述第二分水隔片的底端延伸到第三水管底部的第二端。

为避免溢水管路影响空气柱密封,所述主三通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仅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的溢水管接头。

为避免净水器排水管路影响空气柱密封,所述主三通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仅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的净水器排水接头。

为提高各管路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存水弯头为外排水零件,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主三通管为内排水零件,所述内排水零件和外排水零件之间通过第一螺母和平垫进行连接,所述内排水零件之间通过第二螺母和锥形垫进行连接。

为避免平垫脱落和变形,同时便于平垫的安装,所述第一存水弯头插入到主三通管内,所述第一存水弯头的末端边缘形成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存水弯头上靠近第一止挡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为朝向第二止挡部的倒钩,所述平垫设置在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之间。

为保证锥型垫能有很好的安装间隙,不容易挤压变形,避免漏水,提高密封性,其中一个内排水零件插入到相连接的另一个内排水零件内,用于插入的内排水零件和被插入的内排水零件之间还设置有o型圈。

为灵活适应、充分利用水槽柜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和主三通管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两个水槽的排水出口之间通过密闭的空气柱进行密封,由此能有效防止在一个水槽大量排水时造成另一水槽的返水返泡沫;通过在平垫处设置倒钩和止挡部,能避免平垫脱落和变形,同时便于平垫的安装;通过在锥形垫安装处设置o型圈,保证锥型垫能有很好的安装间隙,不容易挤压变形,避免漏水,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排水组件的a-a向剖视图(隐藏溢水管);

图3为图1的排水组件的b-b向剖视图(隐藏溢水管);

图4为图2的局部ⅰ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ⅱ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排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隐藏溢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组件,可用于如具有水槽式洗碗机的双槽结构,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均未示出)可分别为大槽(普通家用水槽)和功能槽(洗碗机)。

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主三通管3、连接弯管4和出水软管5,其中,第一排水管1的入水口可通过落水器11与第一水槽连通,第一排水管1的出水口与主三通管3的第一端口31连接。第二排水管2的入水口与第二水槽连通,第二排水管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弯管4与主三通管3的第二端口32连接(第二排水管2的出水口也可以直接与主三通管3的第二端口32连接)。主三通管3的第三端口33通过第一存水弯头61连接到出水软管5,第二排水管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存水弯头62。上述各管路之间的连接均可为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主三通管3包括第一水管34和第二水管35,第二水管35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水管34的侧壁(如第一水管34中部的侧壁),从而第二水管35与第一水管34连通构成三通管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管34纵向延伸,而第二水管35和连接弯管4均为横向延伸。第一排水管1的出水口位于底部,第一水管34顶部的第一端构成主三通管3的第一端口31,从而与第一排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水管34底部的第二端构成主三通管3的第三端口33,第二水管35远离第一水管34的第二端构成主三通管3的第二端口32。

主三通管3的第一水管34内设置有第一分水隔片81,第一分水隔片81的顶端延伸到第二水管35和第一水管34连接处的顶部,第一分水隔片81的底端延伸到第一水管34底部的第二端(即主三通管3的第三端口33),优选的,第一分水隔片81的底端延伸到第一水管34底部的第二端的中间。由此,第一分水隔片81将主三通管3的内腔分隔为连通在第一水管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将第一排水管1的出水口和第一存水弯头61连通)第一排水通道q1,以及连通在第二水管35和第一水管34的第二端之间的(将第二排水管2的出水口与第一存水弯头61连通)第二排水通道q2,且两个排水通道在主三通管3内互不连通,第一排水通道q1和第二排水通道q2独立地与第一存水弯头61连通。

第一水管34的侧壁上、位于第二水管35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溢水管接头36,从而用于与第一水槽连接的第一溢水管71和用于与第二水槽连接的第二溢水管72可通过三通接头与溢水管接头36连接。第一水管34的侧壁上、位于第二水管35上方位置处还可以设置有净水器排水接头37,以便于净水器独立排水。上述的溢水管接头36和净水器排水接头37均仅与第一排水通道q1连通

第二排水管2内设置有第二分水隔片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管2呈l形,包括较短的纵向延伸的第三水管21和较长的横向延伸的第四水管22,第三水管21顶部的第一端构成第二排水管2的入水口,第三水管21底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存水弯头62连接,第四水管22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水管21的侧壁,第四水管22远离第三水管21的第二端构成第二排水管2的出水口。第二分水隔片82设置在第三水管21内,第二分水隔片82的顶端延伸到第三水管21和第四水管22连接处的顶部,第二分水隔片82的底端延伸到第三水管21底部第二端,优选的,第二分水隔片82的底端可位于第三水管21底部第二端的中间。由此,第二分水隔片82将第二排水管2的内腔分隔为连通在第三水管21顶端和底端之间的(将第二排水管2的入水口与第二存水弯头62连通)第三排水通道q3,以及连通在第三水管21底端和第四水管22之间的(将第二排水管2的出水口与第二存水弯头62连通)第四排水通道q4,且两个排水通道在第二排水管2内互不连通,第三排水通道q3和第四排水通道q4独立地与第二存水弯头62连通。

第一水槽的废水经由第一排水管1进入主三通管3内后,从第一排水通道q1进入第一存水弯头61,然后从出水软管5排走;第二水槽内的废水经由第二排水管2的第三排水通道q3进入第二存水弯头62,再从第二存水弯头62进入第二排水管2的第四排水通道q4内,经由连接弯管4和主三通管3的第二排水通道q2然后进入第一存水弯头61排走。

当第一水槽内的水位高于溢水口时,第一水槽内的水从溢水口进入第一溢水管71,然后从第一排水通道q1排走;当第二水槽内的水位高于溢水口时,第二水槽内的水从溢水口进入第二溢水管72,同样都只从第一排水通道q1排走。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由于每次排水后两个存水弯头内存满水,两个分水隔片将各自相应的管道内腔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两个排水通道,且两个溢水管与第一水槽的排水通道连通,即使当第一水槽大量排水时,水流从第一排水通道q1排出到第一存水弯头61后通过出水软管5排出,第二排水通道q2、连接弯管4和第四排水通道q4共同构成一段密闭的空气柱(两端分别被第一存水弯头61和第二存水弯头62水封,且无其他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由此构成密闭的空间,空间内存储空气),从而可有效防止水流从第二排水通道q2、连接弯管4和第四排水通道q4返水到第三排水通道q3,甚至进入第二水槽。

参见图3~图6,上述落水器11、第一存水弯头61、出水软管5为外排水零件,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主三通管3和连接弯管4为内排水零件。内排水零件和外排水零件之间、外排水零件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螺母91和平垫92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排水管1和落水器11之间、主三通管3和第一存水弯头61之间、第一存水弯头61和出水软管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螺母91和平垫92连接。参见图4,以主三通管3和第一存水弯头61之间的连接为例,主三通管3的三个端口均形成有外螺纹,从而可与第一螺母91螺纹连接,第一存水弯头61插入在主三通管3内,主三通管3和第一存水弯头61之间设置平垫92,以提高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第一存水弯头61插入在主三通管3内的末端边缘形成有第一止挡部611,第一存水弯头61靠近第一止挡部6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止挡部612,第一止挡部611形成为朝向第二止挡部612的倒钩,平垫92设置在第一止挡部611和第二止挡部612之间,倒钩状的第一止挡部611可以避免平垫92脱落、漏装。由此,即使水槽柜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地将平垫92安装到第一存水弯头61和主三通管3之间(平垫92正装、反装均可)。第一止挡部611和第二止挡部612可将平垫92定位,防止其受挤压跑位,从而提升密封性。第二止挡部612远离平垫92的一侧则可以与第一螺母91定位,从而将第一存水弯头61和主三通管3稳定连接。

内排水零件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螺母92和锥形垫93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排水管1和主三通管3之间、主三通管3和连接弯管4之间、连接弯管4和第二排水管2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螺母93和锥形垫94连接。参见图5,以主三通管3和连接弯管4之间的连接为例,主三通管3的三个端口均形成有外螺纹,从而可与第二螺母93螺纹连接,连接弯管4插入在主三通管3内,主三通管3的第二端口32和连接弯管4之间设置锥形垫94,以提高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锥形垫94朝远离主三通管3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增大。连接弯管4插入在主三通管3内的部分和主三通管3之间还设置有o型圈95,由此锥形垫94和o型圈95可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而且装配过程中o型圈95还能起到很好的同心定位作用,这是由于o型圈95具有一定的壁厚使得配合过盈,如连接弯管4的外径为50mm,而主三通管3的内径为51mm,从而在插入过程中始终保持连接弯管4和主三通管3之间单边0.5mm的间隙,起到定心的作用;同时保证锥型垫94能有很好的安装间隙,由此锥形垫94不容易挤压变形,避免漏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