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247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井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是用来掩盖道路上或者家中深井的防御物,用来防止人或物掉下。现有的井盖结构过于简单,车辆经过碾压经常使井盖脱离井圈,导致井口暴露出来,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公告号为cn2014597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防脱井盖,它包括设置在井盖下侧的定位挡铁,所述定位挡铁为3~6块,其外边所确定的圆周比井口内径少10~20mm,挡铁高50~100mm。所述的井盖为20~25mm的钢板。

这种井盖虽然能够达到防脱的目的,但其只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简单的防脱,在竖直方向上无法进行防脱,当井盖的边缘在受到碾压时,井盖仍能够从井圈上脱离,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井盖进行限位,减小井盖从井圈上脱离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包括井盖和井圈,所述井盖设置在井圈上,所述井圈内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上方设有能够自如旋转的第一齿环,所述井圈内壁通过转动轴连接有齿轮,且所述转动轴通过螺纹紧固在井圈内壁上,所述齿轮与第一齿环啮合,所述井盖上靠近井圈一侧设有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与齿轮啮合,所述井圈上还设有“l”形暗槽,且所述“l”形暗槽垂直于地面的部分延伸至井圈口处,所述井盖上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一齿环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齿环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井盖放置在井圈上,使限位杆处于“l”形暗槽垂直于地面的部分,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齿环转动,第一齿环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环转动,第二齿环的转动带动井盖转动,限位杆随着井盖一起转动,限位杆运动到“l”形暗槽平行于地面的部分,实现在竖直方向上对井盖与井圈之间的限位,减小井盖从井圈上脱离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齿环背离井盖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井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驱动轴和手轮,所述主动锥齿轮通过主动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均与主动锥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均通过从动轴固定连接于第一齿环的内侧,所述主动轴背离支撑板一端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有卡块,且带有卡块的一端穿过通孔卡嵌在卡槽内,所述驱动轴背离主动轴一端连接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井盖时,将驱动轴卡嵌在主动轴上,通过转动驱动轴带动主动带动,主动轴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轴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环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环转动,使井盖转动,使限位杆运动至“l”形暗槽平行地面的部分或者使限位杆从“l”形暗槽平向地面的部分移动出来,实现井盖和安装或者拆卸。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轴上的卡槽形状为一字槽、十字槽、米字槽,所述驱动轴上的卡块设置为与一字槽、十字槽、米字槽相匹配的一字块、十字块、米字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轴与主动轴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化,避免连接形式单一导致井盖一起被盗。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轴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一字槽和一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上设有01编号;所述主动轴与驱动轴之间通过十字槽和十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上设有02编号;所述主动轴与驱动轴之间通过米字槽和米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上设有03编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编号对应不同的连接方式,工作人员在安装时,根据编号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在需要将井盖拆下时,工作人员能够根于编号知道相应井盖的连接方式,知道井盖内主动轴上卡槽上的形状,找出带有相应的卡块的驱动轴插入卡槽内驱动主动轴,通过第一齿环、第二齿环和齿轮之间的传动,将井盖拆卸下来,非工作人员无法得知井盖下面的连接方式,避免井盖被盗走。

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挡板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齿环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滚珠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齿环转动,第一齿环在转动时,第一齿环与环形挡板之间产生滑动摩擦,而第一滚珠的设置使第一齿环与环形挡板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第一齿环与环形挡板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第一齿环转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盖边沿下表面设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抵触于井圈边沿的支撑台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在相对于井圈转动时,第二滚珠的设置使井盖与井圈之间由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井盖与井圈之间的转动更加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圈内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通过滑移构件相连,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边缘上均设有连接杆,所述井圈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杆背离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一端处于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施力,使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相互靠近,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组成的过滤件放入井圈内,再同时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向相反的方向施力,使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连接杆进入到环形槽内,当未及时安装井盖时,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从井口上的掉落下来的树叶过滤,避免树叶掉落至井圈底部。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构件包括燕尾块和燕尾槽,所述燕尾块设置在第一过滤网上,所述燕尾槽开设在第二过滤网上,所述燕尾块嵌设在燕尾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施力,燕尾块在燕尾槽内滑动,从而改变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的将过滤件从井圈内取出或者放入井圈。

进一步设置:所述燕尾块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背离燕尾块的一端连接燕尾槽的侧壁,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连接杆处于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施力,使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相互靠近,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放置井圈内,解除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施力,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此时连接杆处于环形槽内,方便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安装在井圈内,避免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施方向相反的力才能使连接杆处于环形槽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均设有“u”形杆,且所述“u”形杆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杆的设置为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提供了施力点,方便对过滤件的安装或者拆卸,提高安装或者拆卸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限位杆的设置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井圈和井盖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位,避免井盖的边缘受力不均时从井圈上脱离,减小井盖对人们出行带来安全隐患的可能性,降低了井盖的脱离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

2、工作人员能够知道每一种编号对应一种连接方式,使井盖与井圈之间的连接多样化,方便工作人员对井盖安装和拆卸,非工作人员不知道每种编号代表的连接方式,使井盖被盗的可能性降低,提高了井盖的安全性;

3、井圈与过滤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过滤件的安装或者拆卸;

4、过滤件能够对从通孔上掉落下来的垃圾进行过滤;

5、转动轴与井圈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需要工作人员进入井内或者需要将过滤件取出时,能够将转动轴及齿轮从井圈内壁上拆卸下来,进而将第一齿环取出,方便工作人员进入井内或者将过滤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用于体现滑移构件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l”形暗槽与井圈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杆与井盖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用于体现环形挡板与过滤件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块为一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槽为一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块为十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槽为十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块为米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槽为米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盖;2、井圈;3、环形挡板;4、第一齿环;5、转动轴;6、齿轮;7、第二齿环;8、“l”形暗槽;9、限位杆;10、驱动装置;101、主动锥齿轮;102、第一从动锥齿轮;103、第二从动锥齿轮;104、驱动轴;105、手轮;11、支撑板;12、通孔;13、主动轴;14、从动轴;15、卡槽;16、卡块;17、过滤件;171、第一过滤网;172、第二过滤网;18、滑移构件;181、燕尾块;182、燕尾槽;19、连接杆;20、环形槽;21、弹簧;22、“u”形杆;23、第一滚珠;24、第二滚珠;25、支撑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带有防脱装置的井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井盖1和井圈2,井盖1设置在井圈2上,且井盖1上设有通孔12和第二滚珠24,且第二滚珠24抵触井圈2边沿的支撑台阶25上,在井圈2内设有环形槽20和过滤件17,过滤件17包括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之间通过滑移构件18连接,滑移构件18包括燕尾块181和燕尾槽182,燕尾块181设置在第一过滤网171上,燕尾槽182设置在第二过滤网172上,且燕尾块181嵌设在燕尾槽182内,在燕尾块181的端部连接有弹簧21,弹簧21背离燕尾块181的一端连接于燕尾槽182的侧壁,在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上各设有一个“u”形杆22,且两个“u”形杆22互相平行,在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的边缘上设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背离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的一端处于环形槽2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井圈2上还设有“l”形暗槽8和环形挡板3,“l”形暗槽8垂直于地面的部分延伸至井圈2口处,井盖1靠近井圈2凸出部分的侧壁上设有与“l”形暗槽8相匹配的限位杆9,如图5所示,环形挡板3处于过滤件17上方,环形挡板3背离过滤件17一侧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设有第一滚珠23,环形挡板3背离过滤件17一侧还设有第一齿环4,且第一齿环4背离井盖1的一侧设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抵触第一滚珠23,井圈2内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上设有齿轮6,齿轮6与转动轴5之间转动连接,齿轮6与第一齿环4啮合,井盖1靠近井圈2一侧设有第二齿环7,且第二齿环7与齿轮6啮合,第一齿环4内设有驱动装置10。

如图3和图6所示,驱动装置10包括主动锥齿轮101、第一从动锥齿轮102、第二从动锥齿轮103、驱动轴104和手轮105,主动锥齿轮101通过主动轴13设置在支撑板11上,第一从动锥齿轮10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03均与主动锥齿轮101啮合,且第一从动锥齿轮10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03均通过从动轴14固定连接于第一齿环4的内侧,主动轴13背离支撑板11一端设有卡槽15,驱动轴104的一端设有与卡槽15相匹配的卡块16,且驱动轴104上带有卡块16的一端贯穿通孔12卡嵌在卡槽15内。

主动轴13上卡槽15的形状设置为一字槽(如图8所示)、十字槽(如图10所示)或者米字槽(如图12所示),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轴104上卡块16相应的设置为与一字槽相匹配的一字块,且主动轴13与驱动轴104之间通过一字槽和一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1上设有01编号;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轴104上卡块16相应的设置为与十字槽相匹配的十字块,且主动轴13与驱动轴104之间通过十字槽和十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1上设有02编号;如图11和图12所示,驱动轴104上卡块16相应的设置为与米字槽相匹配的米字块,且主动轴13与驱动轴104之间通过米字槽和米字块连接,相应的井盖1上设有03编号,如图6所示,驱动轴104背离卡块16的一端连接手轮105,且手轮105处于通孔12外。

实施过程:在安装时,握住“u”形杆22,对“u”形杆22施力,使燕尾块181在燕尾槽182内滑动,弹簧21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相互靠近,此时由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组成的过滤件17的面积变小,将过滤件17穿过环形挡板3,使过滤件17处于与环形槽20相对应的位置,缓慢减小对“u”形杆22施加的力,弹簧21由压缩状态缓慢恢复到自然状态,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相互背离运动,过滤件17的面积逐渐变大,当连接杆19处于环形槽20内时,松开“u”形杆22,此时过滤件17安装在井圈2内壁上。

将过滤件17安装在井圈2内壁上后,将井盖1盖在井圈2的圈口处,在安装井盖1的过程中,井盖1上的限位杆9进入到“l”形暗槽8垂直于地面的部分,根据主动轴13上卡槽15的形状,选择带有与卡槽15相匹配的卡块16的驱动轴104,将带有卡块16的一端穿过井盖1上的通孔12,将卡块16卡嵌在卡槽15内,转动手轮105,手轮105的转动带动驱动轴104转动,驱动轴104通过主动轴13带动主动锥齿轮101转动,主动锥齿轮10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10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03转动,从动轴14随着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6的转动而转动,从动轴14的转动带动第一齿环4转动,第一齿环4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其啮合的齿轮6转动,齿轮6的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环7转动,第二齿环7的转动带动井盖1转动,井盖1的转动带动限位杆9转动,限位杆9从“l”形暗槽8内垂直于地面的部分转动至“l”形暗槽8内平行于地面的部分,此时“l”形暗槽8对限位杆9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将井盖1与井圈2连接在一起,避免井盖1在受力不均匀时从井圈2上脱离,将井盖1在井圈2上限位后,通过手轮105将驱动轴104提起,使驱动轴104与主动轴13分离,将驱动轴104从井圈2内取出,将井盖1上的通孔12暴露出来,一方面避免有人通过转动手轮105将井盖1从井圈2上拆卸下来,导致井盖1被盗,另一方面方便在雨天使雨水通过通孔12流入井内,达到排水的效果,在将驱动轴104取出后,根据驱动轴104与主动轴13之间的卡槽15与卡块16的形状记下相应编号,方便以后在需要拆卸井盖1时,根据井盖1上的编号知道井盖1下面主动主动轴13上卡槽15的形状,直接使用带有相应形状卡块16的驱动轴104,将井盖1拆卸下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若因工作需要,要将过滤件17从井圈2内取出时,工作人员根据井盖1上的编号,找出带有与编号对应的卡块16的驱动轴104,通过驱动轴104上的手轮105将驱动轴104带有卡块16的一端穿过井盖1上的通孔12,使驱动轴104上的卡块16卡嵌在主动轴13上的卡槽15内,转动手轮105,此时手轮105的转动方向与安装井盖1时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轴104通过主动轴13带动主动锥齿轮101转动,主动锥齿轮10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10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0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0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03上的从动轴14转动,从动轴14的转动带动第一齿环4转动,第一齿环4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6转动,齿轮6在转动时,与其啮合的第二齿环7随着齿轮6的转动而转动,第二齿环7的转动带动井盖1转动,在井盖1转动的过程中,井盖1上的限位杆9从“l”形暗槽8平行于地面的部分移动至“l”形暗槽8垂直于地面的部分,限位杆9不再对井盖1与井圈2限位,将井盖1从井圈2上取下来,再将带有齿轮6的转动轴5从井圈2内壁上拆卸下来,将第一齿环4从井圈2内取出,对“u”形杆22施力,使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相互靠近,连接杆19脱离出环形槽20,将第一过滤网171和第二过滤网172组成的过滤件17从井圈2内取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