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拦截网膜系统处理面源污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0936发布日期:2018-06-08 21:47阅读:1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拦截网膜系统处理面源污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修复水体污染生态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吸附拦截网膜系统处理面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3-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水体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是指河道、湖泊等水陆交错带的污染控制。目前许多水系采用硬质结构,忽略水陆交错带的构建,造成水体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及景观不佳等问题。目前直立硬质驳岸的软化一般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也有采用外挂式水生植物种植装置,而缓坡硬质驳岸则由于水位过低无法采用生态浮床及外挂种植槽等,同时由于坡度的存在难以进行覆土种植进而无法构建水陆交错带,裸露在外的驳岸一方面无法对外来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另一方面景观效果也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型的驳岸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构建生态驳岸、水陆交错带,从而控制水体面源污染、美化水体景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拦截网膜系统处理面源污染的方法,主要用于缓坡式硬质驳岸的面源污染控制,同时对硬质驳岸进行软化及美化。包括以下步骤,

(1)滨岸带整理: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保证坡面没有大的杂物;

(2)铺设土工布:沿同一方向铺设针刺无纺土工布,规格150g/㎡,保留一定的伸缩量以避免变形;

(3)拦截格室安装固定;

其中,拦截格室为吸附网膜、加筋布构成的蜂窝巢室,土工布先铺在坡面上然后将拦截格室放在土工布上,通过锚杆将拦截格室固定在坡面上,然后在拦截格室的巢室中填充种植基质并回填水生植物。

所述吸附网膜呈波浪状,相邻的两个吸附网膜的波峰和波谷通过H型连键连接,在吸附网膜上还贯穿有加筋布,在垂直于加筋布的位置还固定有锚杆,通过锚杆将吸附网膜构成的蜂窝结构水平的固定在路基或边坡上。

所述吸附网膜上均匀的分布有通孔,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体大颗粒物质,防止浑浊水体扩散。

所述锚杆的端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截面呈T型,通过两侧的短臂与固定部本体之间的空隙卡接在固定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拦截吸附网膜减缓水体流速,促进水体中颗粒悬浮物质沉降,拦截吸附网膜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体大颗粒物质,防止浑浊水体扩散。

拦截吸附网膜是由多种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具有广泛适用性,其主要特点是:比表面积大、单丝利用率高,重量轻便于安装布设;牵伸强度高,在恶劣自然条件下保持结构完好;独特的结构设计,达到减缓流速促进沉降、控制再悬浮。同时吸附网膜上打孔可加强水域陆域的信息流、能量流互换,为生物提供多样化栖息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拦截格室安装侧视图,

图2是拦截格室安装主视图,

图3是拦截格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附网膜,2加筋布,3土工布,4H型连键。

具体实施方式

(1)滨岸带整理: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保证坡面没有大的杂物。

(2)铺设土工布:沿一定方向铺设针刺无纺土工布,规格150g/㎡,保留一定的伸缩量以避免变形。

(3)拦截格室安装固定

蜂窝结构拦截格室由加筋布构成,其安装步骤如下:

●格室选择:当设计边坡小于1:6时,宜采用50mm以上;当设计边坡为1:6~1:3时,宜采用75mm以上;设计边坡为1:3~1:1.75时,宜采用100mm以上;设计边坡大于1:1.75时,宜采用150mm以上。

●格室打孔:加筋布上均匀打孔,孔径宜设计在10-20mm,通过加筋布上的小孔增加滨岸带水体与中间水体的交换,连通水域与陆域,构建水陆交错带生物流通道。

●格室连接:当边坡坡度小于1:3.0时,格室宜采用焊缝间距为712mm以下,当边坡坡度大于1:3.0时,格室宜采用焊缝间距为445mm以下。相邻的两个加筋布的波峰和波谷通过H型连键连接。

●锚固:专用锚杆有效锚固长度应大于等于0.5m或3倍格室高度中的大值,强冻胀土坡按取值的1.5倍计,锚杆直径12mm~14mm。通过锚杆将加筋布构成的蜂窝结构水平的固定在路基或边坡上。

(4)底部滤层铺设:格室铺装及锚固施工完成后,可开始填充料回填。按照从坡顶到坡脚的施工方式,以200mm高度格室为例,填料采用20-40mm粒径碎石做为基层,厚度10mm。

(5)种植土回填及植物种植:在滤层上回填种植土,以200mm高度格室为例,种植土回填适宜深度100mm。滨岸带由于水位变化较大,适宜选择一些耐劳耐旱型的湿生植物,可供选择的植物品种有常绿鸢尾、千屈菜、芦竹、灯芯草、芒草等,植物种植密度20-30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