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243发布日期:2018-06-15 23:4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景观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旅游的方式来度假、放松心情,以及家人一起团聚。但是,在水边地区的景观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人们在游玩时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有些人甚至不顾景区旁边的安全提示,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发生了落水,人们因没有救生措施而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固定桩、救生浮标、网绳和上岸台阶的作用,具有帮助落水人们利用救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以及人们在落水后提供一个浮力支撑和为救援增加宝贵的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通过固定桩、救生浮标、网绳和上岸台阶的作用,具有帮助落水人们利用救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以及人们在落水后提供一个浮力支撑和为救援增加宝贵的时间的优点,解决了在水边地区的景观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人们在游玩时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有些人甚至不顾景区旁边的安全提示,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发生了落水,人们因没有救生措施而导致溺水事件发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包括固定桩、救生浮标、网绳和上岸台阶;

所述固定桩包括立桩和卡桩;所述立桩一端设置有圆锥体;所述立桩周侧面与卡桩过盈配合;所述卡桩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卡桩两端都设置有一斜面;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卡接;

所述救生浮标包括第一浮标和第二浮标;所述网绳包括救生绳和防落水网绳;

所述固定桩固定在湖边岸上;所述固定桩一侧固定有栅栏;所述固定桩周侧面系有一救生绳;所述救生绳依次固定有固定桩、第一浮标、防落水网绳和若干第二浮标;所述救生绳的作用是,人们在落水后,可以通过抓住救生绳,实现自救或者被救助者拉上岸;所述防落水网绳的作用是,当人们失足落水后,防落水网绳和救生浮标会给人们提供一个浮力支撑,为救援增加了宝贵的时间;

所述上岸台阶固定在湖边岸靠近水一侧的水里;所述上岸台阶的作用是,人们落水后,游到或者抓绳子移动到岸边时,人们可以利用上岸台阶爬上岸,具有帮助人们更快、更轻松的爬上岸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直径比立桩的直径大于1cm~10cm;所述第一卡板一端面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与第二卡板一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卡板一表面开有第一U型凹槽;所述第二卡板一表面开有第二U型凹槽;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直径比立桩的直径大的作用是,有利用卡桩卡住立桩,具有稳定立桩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标放置在湖水里,所述第一浮标距离岸边为1m~3m;所述第二浮标位于第一浮标朝向湖中央的一侧,两所述第二浮标之间的距离为1m~3m。

进一步地,所述网绳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布;所述聚酯纤维布具有防水、耐磨、耐酸、耐碱、耐腐蚀的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岸台阶设置有若干级的台阶;所述上岸台阶包括一级台阶、二级台阶和三级台阶;所述一级台阶的长度为15cm~20cm;所述二级台阶的长度为20cm~25cm;三级台阶的长度为25cm~30cm;所述每级台阶比上一级台阶的长度更长的作用是,人们在踩空一个台阶的时候,可能会踩住下一个台阶;同时根据水深设置不同长度的台阶,是因为针对小孩、成人的身高设置不同深度和长度的台阶,在达到所需帮助人们上岸效果的同时,具有减少制作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固定桩、救生浮标、网绳和上岸台阶的作用,具有帮助落水人们利用救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以及人们在落水后提供一个浮力支撑和为救援增加宝贵的时间的优点,解决了在水边地区的景观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人们在游玩时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有些人甚至不顾景区旁边的安全提示,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发生了落水,人们因没有救生措施而导致溺水事件发生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立桩和卡桩的作用,使得固定桩无需被固定的很深,只需将卡桩填至地下20cm~100cm的深度即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开挖深度较浅,工作强度低的优点。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桩,2-救生浮标,3-网绳,4-上岸台阶,5-栅栏,6-水面,7-湖岸,101-立桩,102-卡桩,103-圆锥体,104-第一卡板,105-第二卡板,106-斜面,107-矩形凹槽,108-第一U型凹槽,109-第二U型凹槽,201-第一浮标,202-第二浮标,301-救生绳,302-防落水网绳,401-一级台阶,402-二级台阶,403-三级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湖边景观防落水的救生装置,包括固定桩1、救生浮标2、网绳3和上岸台阶4;

固定桩1包括立桩101和卡桩102;立桩101一端设置有圆锥体103;立桩101周侧面与卡桩102过盈配合;卡桩102包括第一卡板104和第二卡板105;卡桩102两端都设置有一斜面106;第一卡板104与第二卡板105卡接;

救生浮标2包括第一浮标201和第二浮标202;网绳3包括救生绳301和防落水网绳302;

固定桩1固定在湖边岸上;固定桩1一侧固定有栅栏5;固定桩1周侧面系有一救生绳301;救生绳301依次固定有固定桩1、第一浮标201、防落水网绳302和三第二浮标202;救生绳301的作用是,人们在落水后,可以通过抓住救生绳301,实现自救或者被救助者拉上岸;防落水网绳302的作用是,当人们失足落水后,防落水网绳302和救生浮标2会给人们提供一个浮力支撑,为救援增加了宝贵的时间;

上岸台阶4固定在湖边岸靠近水一侧的水里;上岸台阶4的作用是,人们落水后,游到或者抓绳子移动到岸边时,人们可以利用上岸台阶4爬上岸,具有帮助人们更快、更轻松的爬上岸的优点。

其中,圆锥体103的底面直径比立桩101的直径大于1cm~10cm;第一卡板104一端面开有矩形凹槽107;矩形凹槽107与第二卡板105一端滑动配合;第一卡板104一表面开有第一U型凹槽108;第二卡板105一表面开有第二U型凹槽109;圆锥体103的底面直径比立桩101的直径大的作用是,有利用卡桩102卡住立桩101,具有稳定立桩101的优点。

其中,第一浮标201放置在湖水里,第一浮标201距离岸边为1m~3m;第二浮标202位于第一浮标201朝向湖中央的一侧,两第二浮标202之间的距离为1m~3m。

其中,网绳3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布;聚酯纤维布具有防水、耐磨、耐酸、耐碱、耐腐蚀的特性。

其中,上岸台阶4设置有三级的台阶;上岸台阶4包括一级台阶401、二级台阶402和三级台阶403;一级台阶401的长度为15cm~20cm;二级台阶402的长度为20cm~25cm;三级台阶403的长度为25cm~30cm;每级台阶比上一级台阶的长度更长的作用是,人们在踩空一个台阶的时候,可能会踩住下一个台阶;同时根据水深设置不同长度的台阶,是因为针对小孩、成人的身高设置不同深度和长度的台阶,在达到所需帮助人们上岸效果的同时,具有减少制作成本的优点。

其中,固定桩1的固定步骤如下:

SS01在湖岸边开挖一个矩形槽;将卡桩102放入矩形槽内;

SS02将立桩101的圆锥体103放置在卡桩102的第一U型凹槽108与第二U型凹槽109的交叉位置;

SS03用泥土将矩形槽填满;

SS04用锤子等工具将立桩101向下锤击,使得立桩101的圆锥体103位于卡桩102下部,即卡桩102卡住立桩10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