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路面井是每个城市路面建设不可缺少的设施。目前,传统井盖结构的井圈是直接坐在砖砌的窖井上,日益繁忙的交通车辆行使而过,对于窖井的承压要求越来越高。长时间使用后井盖就会塌陷到路面以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盖结构,这种井盖结构牢固耐用,使用寿命长,能够防止井盖下沉塌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和井圈,所述井圈为横截面呈倒“T”形的矩形框架结构,井圈的上部为纵向环,纵向环对应安装在窖井的井口正上方;井圈的下部为横向环,横向环的内环大小不能大于窖井的井口内圈,所述井盖托装在内环所形成的支撑台上;横向环的外环大小大于窖井的井口外圈,外环伸入到路面内部,使得大部分井盖承受的压力能转移到路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盖的下端面中部设置有加强环,加强环的外圆周被径向加强筋均等分割。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环的外环与纵向环之间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加强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盖的上端面向内形成有矩形倒角结构的凹槽,在凹槽内依次铺设有水泥砂浆层和铺装面层,铺装面层为沥青铺面、石材铺面或者砖块铺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盖上对称开设有四个提吊孔,提吊孔设置在井盖的四个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井盖结构安装后与路面成为整体,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井盖始终与路面保持齐平,减少对窖井的压力,井圈将大部分压力能够传导给路面上,有效防止井圈下沉破坏路面的基础结构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计的一种井盖结构,其具体包括:井盖1和井圈2,井盖1配合嵌装在井圈2上,井盖1的上端面与井圈2的上端面齐平,且都与路面3齐平。
在井盖1的上端面向内形成有矩形倒角结构的凹槽,在凹槽内依次铺设有水泥砂浆层11和铺装面层12,铺装面层12根据实际路面情况,可以是沥青铺面、石材铺面或者砖块铺面等等。
为了便于开启和维护,在井盖1上对称开设有四个提吊孔13,提吊孔13要设置在井盖1的四个角上,且位于凹槽的矩形倒角外侧,以免影响铺设水泥砂浆层11和铺装面层12。
为了使井盖结构更稳固,首先在铺装面层12上嵌固拉锚14;其次在井盖1的下端面中部设置加强环15,加强环15的外圆周再被径向加强筋16均等分割。
井圈2为横截面呈倒“T” 形的矩形框架结构,井圈2的上部为纵向环21,纵向环21要对应安装在窖井4的井口正上方。井圈2的下部为横向环22,横向环22的内环大小不能大于窖井4的井口内圈,井盖1直接托装在内环所形成的支撑台上;横向环22的外环大小要大于窖井4的井口外圈,外环伸入到路面3内部,使得大部分井盖1承受的压力能转移到路面上,从而减轻对窖井的压力。
为了增强井圈2的结构强度,在横向环22的外环与纵向环21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加强肋23。
本实用新型的井盖结构安装后与路面成为整体,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井盖始终与路面保持齐平,减少对窖井的压力,井圈大部分压力能够传导给路面上,有效防止井圈下沉破坏路面的基础结构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