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913阅读:1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渗透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渗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渗透井。



背景技术:

雨水渗透系统是指天然原生态的自然入渗系统被破坏,雨水无法再次回补到地下,人工将落到受雨面上的雨水经处理后,再次回补到地下的一种处理系统;然而传统雨水渗透完全靠散坡绿化带,和雨水管渗透;渗透效果不理想;雨水的渗透质量差,不能有效保证补充地下水的渗透水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透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渗透井,由设备主体和渗透包裹物组成,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渗透外壳,渗透外壳埋设与绿化带内,渗透外壳顶部伸出绿化带;渗透外壳外侧设置有渗透包裹物;所述渗透包裹物由砂石层和土工布组成,土工布包裹在砂石层外侧;渗透外壳内设置有透水板,透水板将渗透外壳腔体分隔成内腔和外腔;渗透外壳内腔底部设置有一级过滤区,所述一级过滤区内填充过滤填料;渗透外壳内腔上部设置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中部设置凹槽,吸油棉的中部凹槽内设置有提篮,渗透外壳外侧壁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渗透外壳,进水管在透水板上对应渗透外壳内腔设置有进水口;渗透外壳的外腔设置有二级过滤区;二级过滤区内填充透水填料;渗透外壳顶端设置有检修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填料主要由石英砂、无烟煤和活性炭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呈圆柱体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水填料主要由细石英砂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渗透外壳和透水板顶部侧壁对应绿化带增设有多个溢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渗透井;结构新颖;市政道路小区道路雨水能过进水口进入设备主体,雨水通过吸油棉进入一级过滤区,垃圾截流到提蓝内,雨水通过一级过滤区内经透水板进入二极过滤区,经二级过滤区过滤后,透水外壳进入砂石层,砂石层的水通过土工布进入土壤,完成渗透工序;当进水口进水流量超过渗透量时设备内水位上升,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出进入绿化带,从绿化带直接渗透进土壤;打开检修盖可定期清理提篮内垃圾。

附图说明

图1为渗透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渗透井的俯视图。

图3为渗透井的侧视图。

图中:1-渗透外壳、2-透水板、3-砂石层、4-一级过滤区、5-吸油棉、6-提篮、7-二级过滤区、8-进水口、9-溢流口、10-绿化带、11-检修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渗透井,由设备主体和渗透包裹物组成;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渗透外壳1,渗透外壳1埋设与绿化带10内,渗透外壳1顶部伸出绿化带10;渗透外壳1外侧设置有渗透包裹物;所述渗透包裹物由砂石层和土工布组成,土工布包裹在砂石层外侧;渗透外壳1内设置有透水板2,透水板2将渗透外壳1腔体分隔成内腔和外腔;渗透外壳1内腔底部设置有一级过滤区4,所述一级过滤区4内填充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主要由石英砂、无烟煤和活性炭构成;渗透外壳1内腔上部设置有吸油棉5,所述吸油棉5中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呈圆柱体形状,吸油棉5的中部凹槽内设置有提篮6,渗透外壳1外侧壁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渗透外壳1,进水管在透水板2上对应渗透外壳1内腔设置有进水口8;渗透外壳1的外腔设置有二级过滤区7;二级过滤区7内填充透水填料;所述透水填料主要由细石英砂和颗粒粒径较细的过滤介质构成;渗透外壳1和透水板2顶部侧壁对应绿化带增设有多个溢流口9;渗透外壳1顶端设置有检修盖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渗透井;结构新颖;市政道路小区道路雨水能过进水口进入设备主体,雨水通过吸油棉进入一级过滤区,垃圾截流到提蓝内,雨水通过一级过滤区内经透水板进入二极过滤区,经二级过滤区过滤后,透水外壳进入砂石层,砂石层的水通过土工布进入土壤,完成渗透工序;当进水口进水流量超过渗透量时设备内水位上升,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出进入绿化带,从绿化带直接渗透进土壤;打开检修盖可定期清理提篮内垃圾。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