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涵闸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22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涵闸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治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涵闸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态治河理念的深入理解,河道整治工程越来越趋向于生态化,多样化,景观化,经济化。以往许多水利项目需要修建多种不同的水工建筑物来达到多样化的河道治理效果,大部分是由于水工建筑物的作用相对单一死板。我国中小型河道存在着汛期洪水源短流促,暴涨暴落;非汛期流量小,但过流速度较快,无法自然存蓄来水减缓流速的问题。作为小型河道上的重要交通纽带,某些桥梁因其特殊性无法单独调节河道内桥涵上下游的水位与水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的结构来结局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涵闸门装置,该装置可与桥涵配合使用,能有效控制桥涵上下游的水位和水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涵闸门装置,包括闸门槽与闸门板,所述闸门槽包括迎水板,所述迎水板与桥体涵管对应位置开设有过水孔,迎水板的迎水面上设置有下底板与滑道,所述下底板水平置于迎水板的底部且与迎水板垂直,所述滑道包括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位于迎水板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闸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滑槽内,并可沿滑槽上下移动,当闸门板底部与下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时,可将过水孔完全遮挡,迎水板的背水面上固定有若干钢筋,所述钢筋轴线与迎水板垂直。

所述迎水板的左右两侧相对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迎水板的顶部设置,固定板靠近迎水板的迎水面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闸门板背离迎水面的端面上沿闸门板移动方向成对设置有若干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固定孔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连接。

所述固定板靠近迎水板的背水面端的长度大于靠近迎水板的迎水面端的长度。

所述闸门板顶部设有提手。

所述过水孔尺寸不小于桥体涵管的内径。

所述钢筋为带钩钢筋,在所述迎水板的背水面上均布设置。

所述滑槽与迎水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供了一种桥涵闸门装置,该桥涵闸门装置造价低廉,在保证桥涵过流和满足交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升级,使其拥有调控桥涵上下游水位与水量的功能,进一步发掘桥涵拥有的多样化价值的潜力,打破水工建筑物作用单一的局限性,适用于地势平整的中小型河流。本桥涵闸门装置只需在桥涵设计施工的同时进行制作安装,无需额外占地、无需大范围动工,节约了人力资源,减少了工作内容,大大降低了项目的重复投资。当闸门板关闭时,该桥涵闸门装置可阻断上游水位通过涵管,最大程度地拦蓄上游来水,壅高上游水位和水量,从而进行水生、湿生植物的栽种和养殖经济生物等,产生生态景观效果、创造经济收入;当下游河道需水量增加或河道汛期行洪时,可将闸门板开启,是上游水流从涵管顺利通过,满足下游河道需求。通过涵管的水流量,可通过闸门板上限位板的位置来控制调节,既不切断河道,改善了河道连续性,又拥有较大的生态价值,使桥涵更加生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桥涵闸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闸门槽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闸门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中:1-闸门槽,2-闸门板,3-迎水板,4-涵管,5-过水孔,6-迎水面,7-下底板,8-滑道,9-滑槽,10-背水面,11-钢筋,12-固定板,13-固定孔,14-限位板,15-限位孔,16-定位销,17-提手,18-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桥涵闸门装置,属于水利工程设备,可在桥梁架设时与桥体涵管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控制桥涵上下游的水位和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桥涵闸门装置包括闸门槽1与闸门板2,闸门槽1包括迎水板3,迎水板3与桥体18涵管4对应位置开设有过水孔5,过水孔5用于使上游水流通过,过水孔5尺寸不小于桥体18涵管4的内径,以确保上游水量能够最大限度的通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漫水桥作为桥体18来设计安装本实用新型桥涵闸门装置,且过水孔5尺寸与涵管4内径尺寸相等。迎水板3的迎水面6上设置有下底板7与滑道8,下底板7水平置于迎水板3的底部且与迎水板3垂直,滑道8包括两个滑槽9,滑槽9分别位于迎水板3的左右两侧且相对设置,滑槽9通过迎水板3连接,从而固定两个滑槽9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防止采用分体滑槽9时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相对位置移动,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滑槽9与迎水板3一体成型,下底板7与迎水板3也采用一体成型,即将迎水板3的两侧向内折弯,以形成滑槽9,将迎水板3的底部向迎水面6侧折弯,以形成下底板7。迎水板3的背水面10上固定有若干钢筋11,钢筋11轴线与迎水板3垂直,钢筋11用于闸门槽1在桥体18上安装时进行锚固,防止闸门槽1从桥体18脱落。在本实施例中,钢筋11为带钩钢筋,以使闸门槽1的锚固更加稳固,数量为四根,并在迎水板3的背水面10上均布设置。迎水板3的左右两侧相对固定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靠近迎水板3的顶部设置,固定板12靠近迎水板3的迎水面6端开设有固定孔1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固定板12靠近迎水板3的背水面10端的长度大于靠近迎水板3的迎水面6端的长度,以便于在桥体18安装时,将固定板12靠近迎水板3的背水面10端埋入桥体18内部,以增大固定板12的强度。

闸门板2顶部设有提手17,用于在闸门板2开启或关闭时提拉闸门板2。闸门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滑槽9内,并可沿滑槽9上下移动,当闸门板2底部与下底板7的上表面接触时,可将过水孔5完全遮挡。下底板7可对闸门板2进行阻挡和限位,防止闸门板2脱离滑槽9行程,从闸门槽1中脱离掉落。当闸门板2完全关闭时,即闸门板2将过水孔5完全遮挡时,可拦截水流从漫水桥桥体18的涵管4中通过,从而壅高漫水桥上游水位,蓄存水量;当下游河道有较大水量需求时,可将闸门板2提起,使上游水量通过涵管4流入下游河道,满足下游河道的水量需求。闸门板2背离迎水面6的端面上沿闸门板2移动方向成对设置有若干限位板14,限位板14上开设有限位孔15,限位孔15与固定孔13之间通过定位销16进行定位连接。限位板14沿闸门板2移动方向的距离间隔,可根据水流的过流量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置,以适应不同的水流过流量,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4沿闸门板2移动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以用于新建漫水桥的安装为例,本实用新型的闸门装置安装于新建漫水桥的上游来水侧。首先,在漫水桥设计施工的同时,将闸门槽1背水面10上的钢筋11及固定板12靠近迎水板3的背水面10的一端置于桥体18内部,确保迎水板3的背水面10平顺地贴合于漫水桥的桥身,并保证过水孔5与涵管4内圈相重合,且滑槽9为竖直方向之后,对桥体18进行浇铸,从而将钢筋11与固定板12锚固于桥体18内。桥体18浇铸凝固后,将闸门板2插入滑道8内,在安装前,需对闸门槽1与闸门板2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

当闸门板2的底部置于下底板7的上表面时,闸门装置关闭,从而可最大程度的拦蓄上游来水,壅高上游水位;当需要增大过流量或下游河道需水量增加时,可先取出定位销16,通过提手17向上提起闸门板2,使闸门板2下部的限位板14移动至固定板12处,并插入定位销16,露出过水孔5与涵管4,以使上游水量通过涵管4及过水孔5流入下游河道,满足使用需求。限位板14位置的选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水流过流量的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