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136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基坑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17709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土方开挖分级降水结构,该结构设在软土地基基坑之中,软土地基从地表至不透水层含有浅层地下水,从不透水层以下含有深层地下水,在所述软土地基内设有多口浅层降水井和多口深层降水井,浅层降水井和深层降水井相互间隔均匀分布设置。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基坑降水结构,其通过在基坑内排布多个降水井对基坑进行降水,而在基坑的侧壁透水时,基坑内的积水无法快速直接的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在于能够将基坑侧壁透出的水快速汇聚、排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基坑本体和污水泵,所述基坑本体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基坑本体的底部外沿上开设有环形的下排水沟,所述下排水沟中连接有若干深度深于下排水沟的下集水井;所述基坑本体高度方向的中部外沿上设置有环形的上排水沟,所述上排水沟中连接有若干深度深于上排水沟的上集水井;所述污水泵上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入水端分别连接于下集水井和上集水井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本体上设置下排水沟和上排水沟,下排水沟能够将基坑底部的积水汇聚到下集水井中,而上排水沟能够缓解下排水沟的排水压力,将基坑中部水汇集到上集水井中,同时由于基坑本体的侧壁时倾斜设置的,所以若基坑的侧壁向外渗水能够通过侧壁流入下排水沟或上排水沟内,使得渗出的水快速的汇聚;之后通过污水泵连续或间断的对下集水井和上集水井进行抽水,能够相对较快的降低基坑中的水位,而当下集水井和上集水井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基坑外周向的水位会随之降低,基坑外侧的水中会优先渗入上排水沟或下排水沟内,从而使得基坑的侧壁能够保持干燥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本体高度方向的中部周向上设置有平台,所述上排水沟设置于平台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的中部周向上设置平台,便于上排水沟的开设;同时平台形成一个阶梯,使得上排水沟更加容易接收基坑上侧侧壁渗出的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排水沟和上排水沟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倒置的等腰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置的等腰梯形便于挖掘,同时倒置的等腰梯形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排水沟的内壁上铺设有金属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下排水沟设置于基坑本体的底部,集水量大于上排水沟,而在下排水沟集水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下排水沟的侧壁上的泥沙流失,通过铺设金属网,对下排水沟的侧壁进行加固,同时由于金属网上是有网孔的不会影响排水沟侧壁向排水沟内渗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排水沟的内壁上铺设有尼龙编织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编织布将上排水沟的内壁中的泥沙阻隔,对上排水沟具有固定的作用,同时尼龙编织布能够透水,不影响上排水沟向内渗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的入水端上包裹有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起到对泥沙过滤的效果,减少水管吸走的水中带走的泥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集水井、上集水井的数量至少为4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下集水井与上集水井的数量,提高污水泵对基坑内积水的抽取速度,加快基坑的降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集水井至少比下排水沟深0.5米;所述上集水井至少壁上排水沟深0.3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集水井壁下排水沟深,能够保证下排水沟中的水能够较为流畅的流入下集水井中,而深至少0.5米使得积水不易从排水沟中溢出;而上集水井内的积水相较于下集水井较少,因此上集水井深度可以小于下集水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基坑侧壁倾斜设置,基坑底部和基坑中均设置有排水沟和集水井,便于将侧壁中直接渗出的水直接汇聚,在通过污水泵排出;

2、在基坑的高度的中部上设置周向的平台,对基坑中的渗水通过上下排水沟两级的排水,提高了基坑的降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部分的带降低水位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本体;2、污水泵;3、下排水沟;4、下集水井;5、上排水沟;6、上集水井;7、水管;8、平台;9、金属网;10、尼龙编织布;11、无纺布;12、降低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坑本体1和平台8,基坑本体1的侧壁向内倾斜,平台8水平设置于基坑本体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周向外沿上。

如图1所示,基坑的底部外沿设置有环形的下排水沟3,下排水沟3的连接有多个下集水井4,图中下集水井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下集水井4分别设置下排水沟3的四个拐角上,下集水井4的数量可以根据基坑本体1的大小进行增加;平台8上设置有环形的上排水沟5,上排水沟5上的四个拐角上均设置有上集水井6,同理上集水井6的数量也能增加。

如图2所示,下排水沟3和上排水沟5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结构稳定;在下排水沟3两侧的侧壁上铺设固定有金属网9,金属网9对下排水沟3的两侧侧壁加固;上排水沟5中的水流量相较于下排水沟3中的流量较小,因此上排水沟5两侧的侧壁上铺设固定有尼龙编织布10对上排水沟5的侧壁进行加固。

如图2所示,下集水井4比下排水沟3深0.5m,使得下排水沟3中的水能够较为流畅的流入下集水井4中,且下排水沟3中的积水通过流入下集水井4不易溢出;上集水井6的比上排水沟5深0.3m。

如图2所示,基坑本体1外固定有污水泵2,污水泵2上连接有水管7,水管7上设置有多个入水端,多个入水端分别放置于下集水井4或上集水井6中,且入水端的外侧包裹有无纺布11,无纺布11对下集水井4或上集水井6中的泥沙进行过滤,减少进入水管7中的泥沙。

降水过程,如图2所示,基坑本体1中下侧的侧壁渗出的水沿侧壁先流入下排水沟3中再流入下集水井4内,上侧的侧壁渗出的水沿侧壁先流入上排水沟5中在流入上集水井6内;通过持续或间断的启动污水泵2,将下集水井4和上集水井6持续抽出;结合图3,在污水泵2将下集水井4和上集水井6抽取后,降低水位线12能够保持在基坑本体1内壁的下侧,使得基坑本体1的内壁保持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