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761阅读:2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人们开始设计越来越多的高层,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往地下扩展,地下室的深度及规模越来越大,基坑围护结构越来越复杂。目前的高大建筑均有深大基坑,担负着基坑内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的塔吊大部分放在地下室中,可以有效提高塔吊的覆盖范围。在深大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创造条件以使塔吊尽早投入使用对于提高基坑围护和地下室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塔吊基础的施工是塔吊安装的制约因素之一。地下室内的塔吊大部分采用逆作格构柱,格构柱的上端设置有塔吊基础,塔吊基础节安装在塔吊基础上,其中常见的塔吊基础通常采用实心混凝土承台或回字形混凝土承台,为确保格构式塔吊的正常安全地运行,需要确保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的塔吊基础之间的有效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有利于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情况,增强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的使用安全性的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内的格构柱,以及浇筑成型在所述格构柱上端的上混凝土承台基础;所述格构柱包括均布在四角处的由角钢制成的构柱;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构柱的上端均焊接有沿竖向方向设置的锚筋,所述锚筋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构柱外,且位于所述构柱上方的所述锚筋沿背离所述格构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构柱的上端以及锚筋均与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浇筑成一体。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格构柱的构柱上端焊接设置锚筋,可以增加格构柱在上混凝土承台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另外,将位于构柱上方的锚筋沿远离格构柱中心的方向倾斜设置,呈放射分布,可以改善锚筋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之间的结合强度,还可以使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以及上方的塔吊的重量较为均匀地传递到格构柱上,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提高格构柱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化,所述锚筋紧贴在所述构柱的内侧拐角处,且二者的焊接长度大于800mm。

采用上述结构,将锚筋紧贴设置在角钢制成的构柱内侧拐角处,可以使得锚筋能够与构柱的两侧接触并焊接固定,提高二者的焊接强度。焊接长度大于800mm,可以进一步增强焊接强度。

作为优化,所述格构柱的外侧设置有一圈托梁,所述托梁包括四根沿横向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格构柱的四个面上的角钢托,四根所述角钢托的一侧紧贴焊接固定在所述格构柱的外表面上,另一侧承托设置在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下端。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增加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于格构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力能够均匀地施加到格构柱上,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避免格构柱的构柱受力不均而造成的失稳,有利于提高塔吊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化,所述角钢托的内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筋肋。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角钢托的承载能力。

作为优化,位于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内的格构柱的外侧沿横向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部分钢筋框架架托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

这样,上混凝土承台基础浇筑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以及安装在上方的塔吊的重量通过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钢筋框架传递至第一加强筋上,最终传递给格构柱,有利于提高格构柱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结合紧密性。

作为优化,所述加强筋沿竖向方向布置由多层。

作为优化,所述格构柱的下端浇筑设置有下混凝土承台基础,位于所述下混凝土承台基础内的格构柱的外侧沿横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下混凝土承台基础的部分钢筋框架架托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混凝土承台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有利于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情况,增强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的使用安全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混凝土承台基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构柱与锚筋焊接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角钢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混凝土承台基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塔吊格构柱与混凝土承台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内的格构柱1,以及浇筑成型在所述格构柱1上端的上混凝土承台基础2;所述格构柱1包括均布在四角处的由角钢制成的构柱;,四个所述构柱的上端均焊接有沿竖向方向设置的锚筋3,所述锚筋3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构柱外,且位于所述构柱上方的所述锚筋3沿背离所述格构柱1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构柱的上端以及锚筋3均与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2浇筑成一体。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格构柱的构柱上端焊接设置锚筋,可以增加格构柱在上混凝土承台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另外,将位于构柱上方的锚筋沿远离格构柱中心的方向倾斜设置,呈放射分布,可以改善锚筋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之间的结合强度,还可以使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以及上方的塔吊的重量较为均匀地传递到格构柱上,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提高格构柱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时,所述锚筋3紧贴在所述构柱的内侧拐角处,且二者的焊接长度大于800mm。

采用上述结构,将锚筋紧贴设置在角钢制成的构柱内侧拐角处,可以使得锚筋能够与构柱的两侧接触并焊接固定,提高二者的焊接强度。焊接长度大于800mm,可以进一步增强焊接强度。

实施时,所述格构柱1的外侧设置有一圈托梁4,所述托梁4包括四根沿横向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格构柱1的四个面上的角钢托,四根所述角钢托的一侧紧贴焊接固定在所述格构柱1的外表面上,另一侧承托设置在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2的下端。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增加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于格构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力能够均匀地施加到格构柱上,改善格构柱的受力分布,避免格构柱的构柱受力不均而造成的失稳,有利于提高塔吊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时,所述角钢托的内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筋肋。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角钢托的承载能力。

实施时,位于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2内的格构柱1的外侧沿横向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上混凝土承台基础2的部分钢筋框架架托在所述第一加强筋5上。

这样,上混凝土承台基础浇筑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以及安装在上方的塔吊的重量通过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钢筋框架传递至第一加强筋上,最终传递给格构柱,有利于提高格构柱与上混凝土承台基础的结合紧密性。

实施时,所述加强筋5沿竖向方向布置由多层。

实施时,所述格构柱1的下端浇筑设置有下混凝土承台基础6,位于所述下混凝土承台基础6内的格构柱1的外侧沿横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7,所述下混凝土承台基础6的部分钢筋框架架托在所述第一加强筋5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混凝土承台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