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生型石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015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笼,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生型石笼。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但支撑维系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而且更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生态河流整治理念已经融入到现代堤防工程建设中,堤防是防洪的工程保证,河道水生态环境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项目,生态河流石笼网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生态河流的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生态工艺、资料、功能的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石笼技术是指将抗腐耐磨并且高强度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或同质包塑钢丝),编织成双绞、六边形网目的网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蜂巢网箱,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的一项工程技术。该技术拥有较好的透水性、结构整体性能好、防冲系数高、柔韧性强、造价低、施工简单等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石笼孔隙较大,很容易形成植物无法生长的干燥贫瘠环境,用覆土填塞缝隙又很容易被水流冲散,被动的等待泥沙淤积和土壤的自然形成则需要耗费漫长的岁月;而且在施工现场石料并不丰富的情况下,远距离的运输石料会增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生型石笼。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生型石笼,包括石笼,所述的石笼中从外层到内层依次设有碎石填料层,所述的碎石填料层内部设有植物生长基质层,所述的植物生长基质层由防蚀土工布包裹。

石笼网强韧耐腐蚀,其抗拉强度不少于38kg/m2,尺寸可根据工程需要自由定制,能适应河道的变动而不被破坏,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碎石填料(包含强化型净水填料)具有较强的过滤作用,截留水中悬浮物和淤泥沉淀于石缝中,有利于自然植物生长,同时强化水质净化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碎石填料层中碎石的孔隙率在20-30%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石笼由低碳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编制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石笼的网孔孔径小于碎石粒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石笼在其迎水面设有净水填料层。内填充生物活性炭、球形净水材料等,增强净水能力,提升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用碎石包裹土壤基质及水生植物,可以快速形成生态景观,外围碎石起到了消浪和护土的作用,使得水生生物拥有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植物种类的选择更加具有多样性和目的性,可以快速修复受损的河道微生态系统,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生存条件和微生物生长的微生境,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优化河岸的生态景观,大大提高河道周边的人居环境,本实用新型使用碎石的量相对于传统石笼工艺较少,所选基质和植物就地取材,成本更低,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可现场组装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批量预制,加工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整体,更有利于生态景观的构建,待植物深根固土后吊装到项目地,施工方便、快捷、高效、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石笼,2-碎石填料层,3-植物生长基质层,4-防蚀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生型石笼,包括石笼1,由低碳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编制而成,石笼1的网孔孔径小于碎石粒径,石笼1中从外层到内层依次设有碎石填料层2,碎石填料层2内部设有植物生长基质层3,植物生长基质层3由防蚀土工布4包裹。本实用新型中,碎石填料层2中碎石的孔隙率在20%-30%之间,起到防浪、护土和增强稳定性的作用,同时碎石填料松散的结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泥沙淤积,实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自然循环。

土工布用于防止水流土壤基质的冲刷和溶解,基质和植物在项目地就近选取,基质应当压实增强其水稳性,同时栽种的植物漂浮而脱离基质,植物种植根据需要可选择播种、扦插、移植等种植方式。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传统石笼工艺植物生长的生长处于自然状态,需要漫长的时间,且无法选择植物种类。本工艺在传统石笼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质填料,使得人为参与的植物选择成为可能,更有利于生态景观的构建,植物的预先栽培使其见效快,景观效果更好。此外,本实用新型所用石料较少,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