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783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的土壤排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属于农田水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轻质土壤的农田排水沟多采用梯形截面,不加砌护容易导致瘫坡、淤积等问题,较大的开口又占据大量耕地,严重影响耕地的有效利用率。但对排水沟加砌护,又会造成新的问题:(1)如果做成两侧和底板均加衬砌的“三面光”排水沟,浪费材料,同时也会影响到排水沟的降渍功能;(2)如果做成梯形或U形断面的排水沟,施工时沟槽不便于整理,回填土不便于压实,这些施工中的制约因素会对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

可见,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轻质土壤的农田的新型排水沟,在保证排涝、降渍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和材料利用率,避免瘫坡、淤积等问题,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 。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包括布置在农田地沟中的渠壁和底板,所述底板低于田面,所述渠壁的顶端高于田面,所述渠壁与底板形成矩形的排水沟截面,所述渠壁的顶端安装有压顶,所述压顶是普通混凝土压顶,所述渠壁是多孔混凝土渠壁,所述底板是多孔混凝土底板。

具体地,所述渠壁竖直布置,所述底板水平布置,所述渠壁与底板连接成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多孔混凝土渠壁和多孔混凝土底板上均具有用于排水的孔隙。

具体地,所述渠壁的外侧具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与田面之间具有斜坡。

具体地,所述压顶的上表面与回填土平齐,所述压顶靠近排水沟内的侧壁与渠壁平齐,所述压顶的宽度大于渠壁的厚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1)采用具有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解决了传统不加砌护所带来的瘫坡、淤积、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相比梯形或U形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排水沟能够便于施工时沟槽整理和回填土的压实,提高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2)相比传统“三面光”排水沟,具有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保证排涝能力前提下,提高了降渍能力,节省材料。

3)结构简单,便于施工。

除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为使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做更为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其基础上未经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顶1,渠壁2,底板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有多孔混凝土砌护的矩形排水沟如图1所示,包括铺设在排水沟底部的底板3,两侧的渠壁2,以及顶部的压顶1,其中压顶1由普通混凝土制成,渠壁2和底板3由多孔混凝土制成。在渠壁2的外侧具有回填土,回填土与田面之间由斜坡过渡。压顶1的上表面与回填土平齐,压顶1靠近排水沟内的侧壁与渠壁2平齐,压顶1的宽度大于渠壁2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排水沟立足于农田排水沟要求而设计,排水沟压顶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排水沟渠壁与底板采用多孔混凝土浇筑。渠壁是分别连接在底板两端的第一渠壁和第二渠壁,多孔混凝土渠壁和底板的孔径和密度应按混凝土强度和降渍要求设计。多孔混凝土中无粗、细骨料,内部充满大量细小封闭的孔,孔隙率较高,孔隙的排水能力不低于土壤渗透能力。

施工时,采用矩形断面排水沟形式,首先按沟宽和沟深尺寸直接开挖,然后修建排水沟渠壁2和底板3,最后进行回填土,并利用压实工具对回填土直接碾压。

使用时,利用排水沟渠壁和底板的多孔混凝土结构,先将水迅速渗透到土壤中,行正常排水;而超出渗透能力的水则会随沟道流入河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布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低”、“高”、“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