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435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水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



背景技术:

在水电站厂房、工业与民用等建筑中集水井无处不在,作为及时清除地面积水,暂时存储并进行排除,集水井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集水井的存在,给周围环境的维护带来了便捷,避免了脏水污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目前的集水井大多只是作为临时存储水用,在排水上的作用没得到充分体现。当排入的水量较大时,集水井容量、排水量达不到需求很可能导致水往上溢出,而水在溢出的时候会将原先集水井内的污物带出到地面,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同时目前的集水井对污水没有任何的处理程序,导致大量的污物堆积在集水井内,减小了集水井的容量且堵塞集水井的排水管道,影响集水井发挥的正常功能;目前的集水井内往往掺杂了各种污染物和气体,不能进行有效的隔绝或者处理。集水井对污物的处理能力、排除污水的能力有所欠缺,这些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旨在提供一种对污物进行过滤处理,防止污物造成堵塞,防止井内水外溢并且能够形成单向封闭,隔绝内部污染物和气体,防止污染物外泄的集水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包括井筒、井盖、滤筛、防溢管。通过滤筛对进入井筒的水实现过滤,阻挡水中的固体污物进入井筒;通过防溢管实现井筒内水的自动排放,避免井筒中水量持续上涨从上方溢出;本实用新型还专门设计了一种水封单向封闭井盖,通过井盖隔绝井筒内部的污染物和气体,将污染物和气体封闭在井筒内部,实现统一处理。

具体地说,井盖位于井筒的上端且井盖上设置有进水孔,滤筛设置在井筒内壁面且位于井盖的下方,防溢管置于滤筛下方的井筒的内壁上。

外部的污水从进水孔中进入,通过滤筛的作用后流入井筒并从井筒下端开始积蓄,当水位达到一定水位时,水可流入防溢管,且防溢管位于滤筛下方,进入防溢管中的水不易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的防溢管连通井筒和外部的暗渠,防溢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使水流只能从井筒流向暗渠。单向阀实现了防止回流的功能。

进一步,防溢管在井筒内部的端口与单向阀之间的管道内设置有滤网。

滤网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杂物,避免杂物进入管道造成堵塞,通过滤筛、滤网的双重过滤作用,将水中可能造成堵塞的绝大部分杂物阻挡,使管道被堵塞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了排水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的井盖包括井盖主体、井盖封板、滤盒。井盖主体上设置有通孔,且井盖主体连接有滤盒台,滤盒台下端与通孔内壁连接形成凹槽;面板封闭通孔且面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连通凹槽;围板下端进入凹槽且围板上设有过水孔,过水孔的最高处低于凹槽的两侧边缘。

外部的水通过进水孔进入通孔,沿通孔内壁面下滑进入凹槽并将凹槽积满,此时积满水的凹槽将过水孔完全淹没;再有水从进水孔进入时,凹槽中的水将漫过凹槽的边缘进入滤盒,在滤盒中水得到过滤并通过滤盒进入井筒。

凹槽处的设计采用了连通器原理,凹槽内水将过水孔封闭,外部的水可以持续从进水孔进入并通过滤盒进入井筒,而井筒内部的空气却因为凹槽处的水封不能传播到外部,以此实现了对井筒内部气体的隔绝,防止气体向外散播,实现了单向封闭。

单向封闭的意义在于,若井筒内产生可燃性气体,防止其外泄可以避免产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若井筒内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单向封闭防止其外泄可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群。

进一步,所述滤盒台中空且连通井盖主体上的通孔和井筒,滤盒设置于滤盒台内,滤盒上部边缘的尺寸大于滤盒台的最大内径。滤盒嵌入在滤盒台内,通过上部实现卡嵌固定,且滤盒只会在受到向上的力时从滤盒台中取出,此外不会从滤盒台中脱落。

进一步,所述井筒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的滤筛搭接在凸起上面。凸起可以为散布的块状,也可以是环状,以类似于轴肩或者台阶的结构将滤筛固定。

进一步,井盖封板上设置有由刚性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观察窗透明,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内部的情况,尤其是滤盒内部是否积累了较多的杂物,如果观察到滤盒内部已经积累较多杂物,影响水的进入速度,则需要打开井盖封板取出滤盒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的滤筛内壁为阶梯状结构,每一层阶梯上设置有过滤片。滤筛从上部往下的结构为倒梯形形结构,过滤片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便于维护过滤片,也便于更换过滤片。

进一步,所述的井筒内壁面上设置有爬梯。爬梯用于人员检修时上下攀爬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井筒下端设置有台阶。台阶为人员进入井筒检修时提供站立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的井筒外侧套有加强层,加强层内壁面与井筒外壁面紧密结合,且加强层的下端封闭井筒的下端。加强层使井筒的整体性保持得更好,也使井筒的密封性得到加强。

进一步,所述的加强层外侧还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水泵,水泵与控制主板相连,水泵一端连接汲水管且另一端连接排水管;汲水管穿过加强层并进入井筒内部且汲水管的端口位于井筒的内底部;排水管连通到暗渠。

水泵室设置的意义在于清除井筒内的积水,当需要进入井筒内部进行检修时,无法通过防溢管排出所有的积水;此时便由水泵将井筒内部的水抽出。除此之外,遇到防溢管排水流量低于井筒的进水流量时,还可主动开启水泵帮助排水防止造成溢水现象。

进一步,所述的汲水管上设置液位传感器和单向阀,液位传感器位于汲水管的下端部,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与水泵相接;单向阀使水只能从井筒流向水泵。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井筒内部水位,检测到不同的水位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主板传送相应的信号,控制主板根据信号控制水泵的启停。预先设置了水泵开启水位和水泵停止水位,当井筒内的水积蓄达到水泵开启水位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主板发出信号A,控制主板控制水泵开启并抽出井筒内的积水;当水位下降到水泵停止水位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主板发出信号B,控制主板控制水泵停止。

设置单向阀的目的在于封闭汲水管内部的空气,便于启动水泵时能够更快地进入正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设置防溢管,对过量的积水实现自动排除,实现了防止井筒内部的水积满后溢出的状况。

3.本实用新型设置水封单向封闭井盖,单向封闭的意义在于,若井筒内产生可燃性气体,防止其外泄可以避免产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若井筒内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单向封闭防止其外泄可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群,将内部气体封闭在井筒内部便于实现统一集中处理。

4.本实用新型设置滤盒和滤筛对进入的水实现过滤,避免杂物进入井筒造成堵塞,同时将杂物收集,便于对杂物的集中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井盖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井筒,101-凸起,102-滤筛,103-爬梯,104-台阶,105-过滤片,2-井盖,201-井盖封板,201a-进水孔,201b-过水孔,202-观察窗,203-滤盒,204-滤盒台,205-凹槽,206-井盖主体,3-防溢管,301-单向阀,302-滤网,4-水泵,401-汲水管,5-水泵室,8-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向封闭防外溢集水井,包括井筒1、井盖2、滤筛102、防溢管3。

具体地说,井盖2位于井筒1的上端且井盖2上设置有进水孔,滤筛102设置在井筒1内壁面且位于井盖2的下方,防溢管3置于滤筛102下方的井筒1的内壁上且防溢管3连通井筒1和外部的暗渠。

优选地,井筒1为圆柱筒形,且井筒1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

优选地,井筒1的内壁面涂有劳亚尔砂浆防水层。

如图1-图3所示,防溢管3上设置有单向阀301,单向阀301使水流只能从井筒1流向暗渠;防溢管3在井筒1内部的端口与单向阀301之间的管道内设置有滤网302。

优选地,防溢管3与井筒1内壁接触处密封。

优选地,端盖303和端口处设置有磁铁,端盖303吸附在端口上。

优选地,滤网302为金属滤网。

如图2、图3所示,井盖2包括井盖主体206、井盖封板201、滤盒203,井盖主体206上设置有通孔,且井盖主体206连接有滤盒台204,滤盒台204下端与通孔内壁连接形成凹槽205;井盖封板201由面板和围板组成,面板封闭通孔且面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进水孔201a,进水孔201a连通凹槽205;围板下端进入凹槽205且围板上设有过水孔201b,过水孔201b的最高处低于凹槽205的两侧边缘。

优选地,井盖2由铸铁制成。

如图1所示,井筒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起101,滤筛102搭接在凸起101上面。

优选地,凸起101为凸起的环状挡圈。

如图1-图3所示,滤盒台204中空且连通井盖主体206上的通孔和井筒1,滤盒203设置于滤盒台204内,滤盒203上部边缘的尺寸大于滤盒台204的最大内径。

优选地,滤盒台204为圆筒形。

如图1、图2所示,井盖封板201上设置有由刚性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202。

优选地,观察窗202由钢化玻璃制成。

如图4所示,滤筛102内壁为阶梯状结构,每一层阶梯上设置有过滤片105。

优选地,滤筛102的阶梯有四阶,放置了三片过滤片,从上往下依次是格栅过滤片,金属网过滤片,活性炭过滤片。

如图1所示,井筒1内壁面上设置有爬梯103。

优选地,爬梯103由多根固定到井筒1内壁的金属杆制成。

如图1所示,井筒1下端设置有台阶104。

优选地,台阶104的上表面高于汲水管401的下端口。

如图1所示,井筒1外侧套有加强层8,加强层8内壁面与井筒1外壁面紧密结合,且加强层8的下端封闭井筒1的下端。

优选地,加强层8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如图1所示,加强层8外侧还设置有水泵室5,水泵室5内设置水泵4,水泵4与控制主板相连,水泵4一端连接汲水管401且另一端连接排水管;汲水管401穿过加强层8和井筒1进入井筒1内部且汲水管401的端口位于井筒1的内底部;排水管连通到暗渠。

优选地,水泵室5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水泵室5内部密封。

优选地,汲水管401与井筒1内壁接触处密封。

如图1所示,汲水管401上设置液位传感器402,液位传感器402位于汲水管401的下端部,液位传感器402连接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与水泵相接;单向阀301使水只能从井筒1流向水泵4。

优选地,液位传感器402为静压式液位传感器。

如图1所示,汲水管401上设置有单向阀301,单向阀301使水只能从井筒1流向水泵4。

优选地,单向阀301为旋启式止回阀。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质仍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