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666阅读:3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水流携带的杂物清理装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穿过城区河流的上游段,河道周围的植物秸秆、树叶、塑料废品、旱生湿生植物等会在雨季期间顺流而下;在中游段,一般属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居民、工厂在旱季沉积大量漂浮、悬浮物,导致雨天会集中涌出;在下游段,城市河道、管道沉积、悬浮、生活垃圾等等,这些均会在雨季或洪水作用下一并参与漂浮,一旦堵塞河道或者城市排水系统将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

长期以来,我国对河道整治和维护,仅关注的是河道两岸景观的设计规划,忽视了汛期漂浮垃圾的清除,几十公里外的垃圾一并入海,而清除全部依靠后期的机械、人工打捞,而未能做到在洪水产生期间即时清除漂浮垃圾,严重影响了河道防汛安全,造成城市河道污染和近海的生态环境恶化。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436668A)公开了“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缓流机构、收集机构以及升降控制机构三个子系统模块的构建,其中所述缓流机构主要降低水流速率,防止流速过大将大型垃圾冲进软网而被破坏,所述的收集机构对表层水面垃圾进行全方位过滤和收集,所述升降控制机构根据水位变化控制所述格栅面板整体升降。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当前河面上漂浮物需要依靠人工打捞的难题,特别是解决了洪水后漂浮物等垃圾沉积或附在植物体上或岸边,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和费时费力清理等问题。该方法较为复杂、耗能较高,同时对于随水流流动垃圾的拦截范围、拦截效率较低。

除此外,现有的拦截网等设施,由于长期处在河道水内浸泡、各种杂物的碰撞、夏日暴晒等因素,很容易腐蚀、变脆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包括斜拉网,所述斜拉网两端分别固定在河道内的水流两侧,斜拉网迎向河道内水流的倾斜角为10~30°范围,所述斜拉网的网目为2*2~4*4cm之间,所述斜拉网的上端高于河道内水流平面2~5cm之间,其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悬浮式网角地缰。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所述斜拉网沿河道的水流走向间隔设置有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所述斜拉网由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制成,包括无纺布层,无纺布层的上部设置聚氨酯层,无纺布层的下部设置棉纤维层,棉纤维层的内部设置弹性纤维层,弹性纤维层上安装数个增强纤维绳,增强纤维绳的一端与弹性纤维层连接,聚氨酯层的内部安装数个排成一排的弹性橡胶板和数个排成一排的弹性橡胶柱,弹性橡胶板为弧形板,弹性橡胶板弧的方向向上,每个弹性橡胶柱均位于一个弹性橡胶板的下部,无纺布层上开设数个锥形槽和数个柱形槽,锥形槽为圆锥体形槽,锥形槽的尖部向下,每个柱形槽位于一个锥形槽下部,柱形槽的内部与锥形槽的内部相通,聚氨酯层的下部设置数个聚氨酯锥形块,聚氨酯锥形块的下部设置弹性橡胶柱,聚氨酯锥形块与锥形槽配合,弹性橡胶柱与聚氨酯柱形块配合;所述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外周包覆有保护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所述无纺布层与棉纤维层之间设置增强纱网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所述保护层为防晒橡胶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以斜拉网拦截和聚集漂浮垃圾,方便后期进行定点打捞和清除,避免漂浮、悬浮物堵塞河道,降低河道泄洪阻力;通过模拟和实验,通过层层拦截和清除,彻底解决河道垃圾漂浮、污染和堵塞的问题。与现有的漂浮垃圾打捞技术相比,取代了河面垃圾、异物的机械操作,减少人工和设备使用成本,具有投资少、见效明显,便于施工、管理和不影响泄洪等多方面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斜拉网采用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制成,在无纺布层的下部设置棉纤维层,棉纤维层可以增加复合多层材料内部的透气性,提高复合多层材料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在无纺布层上开设锥形槽,锥形槽为圆锥体形槽,锥形槽可以在无纺布层涂布聚氨酯层时使聚氨酯快速渗入到锥形槽中,形成聚氨酯锥形块。从而增大了聚氨酯层与无纺布层的接触面积,避免复合多层材料由于无纺布与聚氨酯的粘附力不强在使用时出现脱离的现象。

3、柱形槽可以在锥形槽可以在聚氨酯快速渗入到锥形槽中时使聚氨酯进一步渗入到柱形槽中,形成聚氨酯柱形块,进一步增加聚氨酯层与无纺布层的接触面积,提高聚氨酯层与无纺布层的连接强度。聚氨酯层与无纺布层的粘附方式更加合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聚氨酯层与无纺布层的连接强度。锥形槽与柱形槽配合,可以提高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的强度。在聚氨酯层中加入了弹性橡胶板和弹性橡胶柱,弹性橡胶板为弧形板,可以有效分散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橡胶柱可以通过形变见分解弹性橡胶板所受压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聚氨酯层的抗压强度。无纺布层可以大大增加聚氨酯层的抗拉伸强度,为聚氨酯层提供基底。由于无纺布层容易磨损,设置的棉纤维层可以防止无纺布层快速损坏。增强纤维绳可以增加棉纤维层的抗拉伸强度。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绳可以增加棉纤维层与增强纤维绳的连接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棉纤维层的强度。

4、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斜拉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河道,2-水流,3-斜拉网,31-保护层,32-聚氨酯层,33-无纺布层,34-增强纱网层,35-棉纤维层,36-弹性纤维层,37增强纤维绳,38-弹性橡胶板,39-弹性橡胶柱,40-聚氨酯锥形块,41-锥形槽,42-聚氨酯柱形块,43-柱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拦截系统,包括斜拉网3,斜拉网3两端通过引绳固定在河道1的水流2两侧,斜拉网3通过引绳与固定杆或固定锚实现端部固定,安装时保证斜拉网3具有一定的缓冲量,克服水流的冲击,通常保证斜拉网3安装部位河道直线跨度的1/5~1/10范围即可,在斜拉网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悬浮式网角地缰。

结合河道水流的特性,经过长期的模拟和试验计算,使用中,一般将斜拉网3迎向河道内水流2的倾斜角a在10~30°范围内,优选采用15°左右,能够有效降低垃圾等漂浮物等斜拉网3的冲刷;同时,斜拉网3的网目在3*3cm左右、上端高于河道内水流平面5cm以上时,对漂浮垃圾的自动拦截效果较好。

在河道1沿水流方向在相对宽阔、水流缓慢、地势较高河段间隔设多道斜拉网3,中小水流时垃圾自动斜移,大水流时快速斜移,超出承载范围时自动翻网,翻网后恢复正常。在水流作用下漂浮垃圾积极自动聚集于夹角a处,然后对该部位的漂浮垃圾外运收集处。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斜拉网3采用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制成,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设置在保护层31内部。该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在无纺布层33的上部设置聚氨酯层32,无纺布层33的下部设置棉纤维层35,棉纤维层35的内部设置弹性纤维层36,弹性纤维层36上安装数个增强纤维绳37,增强纤维绳37的一端与弹性纤维层36连接,聚氨酯层2的内部安装数个排成一排的弹性橡胶板38和数个排成一排的弹性橡胶柱39,弹性橡胶板38为弧形板,弹性橡胶板38弧的方向向上,每个弹性橡胶柱39均位于一个弹性橡胶板38的下部,无纺布层33上开设数个锥形槽41和数个柱形槽43,锥形槽41为圆锥体形槽,锥形槽41的尖部向下,每个柱形槽43位于一个锥形槽41下部,柱形槽43的内部与锥形槽41的内部相通,聚氨酯层32的下部设置数个聚氨酯锥形块40,聚氨酯锥形块40的下部设置弹性橡胶柱39,聚氨酯锥形块40与锥形槽41配合,弹性橡胶柱39与聚氨酯柱形块42配合。

在无纺布层的下部设置棉纤维层35,棉纤维层35可以增加复合多层材料内部的透气性,提高复合多层材料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本实用新型在无纺布层33上开设锥形槽41,锥形槽41为圆锥体形槽,锥形槽41可以在无纺布层33涂布聚氨酯层32时使聚氨酯快速渗入到锥形槽41中,形成聚氨酯锥形块10。从而增大了聚氨酯层32与无纺布层33的接触面积,避免复合多层材料由于无纺布与聚氨酯的粘附力不强在使用时出现脱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柱形槽43可以在锥形槽41可以在聚氨酯快速渗入到锥形槽41中时使聚氨酯进一步渗入到柱形槽43中,形成聚氨酯柱形块42,进一步增加聚氨酯层32与无纺布层33的接触面积,提高聚氨酯层32与无纺布层33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层32与无纺布层33的粘附方式更加合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聚氨酯层32与无纺布层33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槽41与柱形槽43配合,可以提高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聚氨酯层32中加入了弹性橡胶板38和弹性橡胶柱39,弹性橡胶板38为弧形板,可以有效分散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橡胶柱39可以通过形变见分解弹性橡胶板38所受压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聚氨酯层32的抗压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层33可以大大增加聚氨酯层32的抗拉伸强度,为聚氨酯层32提供基底。由于无纺布层33容易磨损,本实用新型的棉纤维层35可以防止无纺布层33快速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纤维绳37可以增加棉纤维层35的抗拉伸强度。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绳37可以增加棉纤维层35与增强纤维绳37的连接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棉纤维层35的强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无纺布层33与棉纤维层35之间设置增强纱网层34。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纱网层34可以在棉纤维层35与无纺布层33粘结时与胶黏剂配合,增加棉纤维层35与无纺布层33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设置保护层31可以防止聚氨酯层32被轻易损坏,保护层31为防晒橡胶软管,以避免防水透气复合多层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变脆,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