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9497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施工方法中,井盖底部均用散模进行施工,难以加固,而且经常出现跑模,跑模后的混凝土掉落指井底,对后期管道运行造成影响,用散模施工,容易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对管井维修人员上下通行造成了影响,而且散模拆除后,无法再次利用,对材料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简单,确保井盖底部混凝土的成型尺寸,避免跑模导致混凝土落入井内,对后期管井使用造成影响,提高了施工质量,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包括圆形模板,圆形模板内侧沿圆形模板的圆心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撑杆,圆形模板内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方木,撑杆的端部通过方木与圆形模板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撑杆为方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方木上设有凹槽,撑杆的端部插入凹槽内,凹槽和撑杆的截面尺寸的长边为15~25mm,宽边为15~25m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模板的上端设有圆形井盖,圆形模板的下端设有砖砌井。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砖砌井外侧铺设有级配碎石。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模板外侧铺设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以现场取材,制作简单,成本低,本装置确保井盖底部混凝土的成型尺寸,避免跑模导致混凝土落入井内,对后期管井使用造成影响,提高了后期维修人员上下通行的便利性,提高了施工质量,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多个撑杆从内侧多个方向均匀的支撑圆形模板,使圆形模板能均匀承受外部的压力,保证圆形模板的外形,不易跑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图中,1-模板,2-方钢,3-方木,4-圆形井盖,5-级配碎石,6-砖砌井,7-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包括圆形模板1,圆形模板1内侧沿圆形模板1的圆心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撑杆,圆形模板1内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方木3,撑杆的端部通过方木3与圆形模板1内侧连接;撑杆可以很方便的从方木上拆除和安装,且多个撑杆从内侧多个方向均匀的支撑圆形模板,使圆形模板能均匀承受外部的压力,保证圆形模板的外形,不易跑模。

进一步地,撑杆为方钢2。

进一步地,方木3上设有凹槽,撑杆的端部插入凹槽内,凹槽和撑杆的截面尺寸为20*20mm。

进一步地,圆形模板1的上端设有圆形井盖4,圆形模板1的下端设有砖砌井6。

进一步地,砖砌井6为环形。

进一步地,砖砌井6外侧铺设有级配碎石5,圆形模板1外侧铺设有混凝土7,可以进一步防止圆形模板跑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图2所示,路面圆形井盖底部定型化模板装置,它特征在于它包括模板1,20*20方钢2,方木3,圆形井盖4,级配碎石5,砖砌井6,混凝土7组成,路面以下底部井盖支撑采用砖砌井6砌筑而成,然后两侧回填级配碎石5,然后浇筑混凝土,最后摊铺沥青。由于沥青路面在进行沥青摊铺施工时,首先所有的井盖需要平混凝土面,然后铺设完沥青后,啄除井盖上的沥青,根据设计要求,对井盖尺寸进行配模,然后在方木3中间开设长宽为20mm*20mm深20mm的孔洞,然后将方钢2插入,然后方钢2交接处采用满焊施工,最后将模板1与方木3固定即可。随后将模板加固装置放在砖砌井6上,随后再啄除部分浇筑混凝土7,然后固定圆形井盖4即可。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