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01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蓄水装置,为安装在地下用于蓄水的装置,例如蓄水槽。现有技术中的蓄水装置,一般在底下设置为方形,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蓄水装置在地下需要承受四周混凝土的压力,而方形的蓄水装置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由此导致需要较多的材料去增加其抗压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节省材料的地下蓄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地下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包括圆筒形的槽体、圆形的槽顶和槽底;在所述槽体内设置有上布水器和位于所述上布水器下方的下布水器;在所述槽体内还设置有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与所述槽底连接,所述支撑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槽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至少一条实心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至少两条支撑管,所述上布水器与其中一条所述支撑管连通,所述下布水器与另外的一条所述支撑管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槽顶上设置有检修孔,在所述检修孔上设置有孔盖。

进一步地,所述检修孔为圆形检修孔。

进一步地,所述检修孔偏置在所述槽顶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槽体的外侧设置爬梯,所述爬梯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槽顶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爬梯与所述蓄水槽相接处设置有保温元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槽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槽体的外侧紧挨着所述槽体的外表面布置有混凝土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槽体设置为圆筒状,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抗压能力强,并且使用材料更少,而在相同的条件下,圆筒状的槽体的体积比方形的槽体的体积更大,蓄水更多,提高了蓄水能力。

通过在槽体内设置支撑元件,使其顶端支撑槽顶,在纵向上提高了蓄水槽的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蓄水装置,抗压能力强,节省了材料,提高了蓄水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蓄能量,为用户节约更多的电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蓄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槽顶的俯视图;

图3为在槽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的示意图;

图4为在槽体的外侧紧挨着槽体的外表面布置有混凝土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蓄水槽; 11-槽体; 12-槽顶;

13-槽底; 14-上布水器; 15-下布水器;

2-支撑元件; 3-检修孔; 4-孔盖;

5-爬梯; 6-保温层; 7-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槽1,蓄水槽1包括圆筒形的槽体11、圆形的槽顶12和槽底13。

在槽体11内设置有上布水器14和位于上布水器14下方的下布水器15。

在槽体11内还设置有支撑元件2,支撑元件2的底端与槽底13连接,支撑元件2的顶端与槽顶12连接。

上布水器14和下布水器15用于向蓄水槽1内注水或将蓄水槽1内的水放出,当被制冷的冷水经下布水器15进入蓄水槽1内进行蓄水时,实现蓄冷功能,当被加热的热水经上布水器14进入蓄水槽1内进行蓄水时,实现蓄热功能,因此其具有蓄能功能。蓄水槽1所存储的能量也可以释放给空调末端,实现释能。

通过将槽体11设置为圆筒状,可以承受更大的径向压力,抗压能力强,并且使用材料更少,而在相同的条件下,圆筒状的槽体11的体积比方形的槽体的体积更大,蓄水更多,提高了蓄水能力。

通过在槽体11内设置支撑元件2,使其顶端支撑槽顶12,在纵向上提高了蓄水槽1的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蓄水装置,抗压能力强,节省了材料,提高了蓄水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蓄能量,为用户节约更多的电费。

较佳地,支撑元件2包括至少一条实心立柱,实心立柱可以对槽顶12进行有力支撑,提高纵向承压能力。

较佳地,支撑元件2包括至少两条支撑管,上布水器14与其中一条支撑管连通,下布水器15与另外的一条支撑管连通。支撑管在实现对槽顶12支撑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内部走水,利于进行水流的流通循环,在进行蓄冷或蓄热时,水在槽体11的内部可以流经不同的支撑管,从而可以避免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影响蓄能效果。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槽顶12上设置有检修孔3,在检修孔3上设置有孔盖4。将检修孔3设置在槽顶3,不会影响蓄水槽1内的蓄水量,并方便检修人员从槽顶12俯瞰槽体11内部的情况,利于检修。

优选地,检修孔3为圆形检修孔,检修孔3偏置在槽顶12的一侧,方便检修人员进入蓄水槽1内进行检修。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槽体11的外侧设置爬梯5,爬梯5的顶端连接在槽顶12上,检修人员通过攀爬爬梯到达槽顶12,然后开启孔盖4,经检修孔3进入槽体11内进行检修,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爬梯5优选地为金属梯,例如不锈钢梯,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较佳地,在爬梯5与蓄水槽1相接处设置有保温元件,起到保温作用,避免爬梯带走蓄水槽1内的能量,导致能量流失。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槽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层6,起到保温作用,避免蓄水槽1内的水的温度流失,造成能量流失。该保温层可以为泡沫板、泡沫塑料或其它保温材料。

该处所指的内表面为槽体11面向其中心侧的表面。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槽体11的外侧紧挨着槽体11的外表面布置有混凝土层7。混凝土层7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槽体11被磨损或损坏,另一方面起到保温作用,避免蓄水槽1内的水的温度流失,造成能量流失。

为了实现双重保温,可以在槽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保温层6,在外表面处布置混凝土层7。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