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819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雨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无法渗透到地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能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包括框架、盖板、底板和锥形的渗水头,所述框架四周和顶面镂空,所述盖板搭接在框架的顶部,盖板上设有若干透水孔且其顶面铺设有滤网,框架的其中一侧设有缺口,缺口相对的另一侧框架上设有与缺口配合的凸块,所述底板设于框架底部,所述渗水头设于底板的底部,所述框架、底板和渗水头一体成型,渗水头内设有渗水孔,渗水孔延伸至底板顶面。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斜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将其拆卸的吊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面四周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框架、顶板、底板以及渗水头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式的结构设计,地表的雨水通过盖板流入到底板上并经锥形的渗水头渗入到地表浅层,实现城市的透水功能,所述盖板上的滤网可以对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堵塞渗水头,盖板与框架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清除盖板上的部分堵塞物,另外,所述框架能够借助缺口和凸块进行组装,避免框架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框架,2-盖板,3-底板,4-渗水头,5-透水孔,6-滤网,7-缺口,8-凸块,9-渗水孔,10-斜支撑件,11-吊孔,1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包括框架1、盖板2、底板3和锥形的渗水头4,所述框架1四周和顶面镂空,所述盖板2搭接在框架1的顶部,盖板2上设有若干透水孔5且其顶面铺设有滤网6,滤网6可与盖板2一体成型,框架1的其中一侧设有缺口7,缺口7相对的另一侧框架1上设有与缺口7配合的凸块8,相邻的两块框架1可以借助缺口7和凸块8进行拼接组装,在缺口7和凸块8的限位作用下,避免框架1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稳定性更好,所述底板3设于框架1的底部,所述渗水头4设于底板3的底部,锥形的渗水头4设计有利于该装置稳定地固定在地表上,不易移动,所述框架1、底板3和渗水头4一体成型,渗水头4内设有渗水孔9,渗水孔9延伸至底板3顶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的侧面设有斜支撑件10,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上设有用于将其拆卸的吊孔11,可以借助吊孔11将盖板2拎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的顶面四周设有加强筋12,进一步提高了底板3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所述框架1、顶板、底板3以及渗水头4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1式的结构设计,地表的雨水通过盖板2流入到底板3上并经锥形的渗水头4渗入到地表浅层,实现城市的透水功能,所述盖板2上的滤网6可以对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堵塞渗水头4,盖板2与框架1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清除盖板2上的部分堵塞物,另外,所述框架1能够借助缺口7和凸块8进行组装,避免框架1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稳定性更好。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