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底坑液压坝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430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底坑液压坝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河道中、通过升降操作发挥蓄水、防洪等作用的液压坝构造。



背景技术:

液压坝是近年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水利调蓄领域的截水装置,升起直立可以拦蓄上游水位,调整后倾可以行洪调节水位。一般液压坝的坝面是通过背后的液压油缸调节倾角的。液压油缸安放在坝体基础的预留坑孔内(即液压油缸完全埋置在基础构造内,仅留设伸缩杆的活动口),液压油缸的缸筒完全置于坑内,活塞杆置于坑上,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和缸筒小角度的自由活动控制坝面的角度。由于液压油缸的操作需要,其预留坑孔内不能密封或填实,因此在杂物、沉积物较多的河道中应用时,非常容易因预留坑孔内进入杂物而阻碍液压油缸正常工作,甚至使之严重损坏,同时液压油缸长期浸泡在污水中,也增加了锈蚀、失灵、损坏的隐患。所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人工清理或维修更换,大大降低了液压坝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紧急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泄洪不畅,导致人员、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底坑液压坝构造,要解决传统的液压坝结构容易因预留坑孔内进入杂物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使之严重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底坑液压坝构造,包括有基础、坝面和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的顶面上、安放坝面的位置处预埋有坝面预埋件,在坝面预埋件的后方、基础的顶面上、基础上安放液压油缸的位置处预埋有液压油缸预埋件,所述基础上没有安放液压油缸用的预留坑孔;所述坝面的底端铰接连接在坝面预埋件上;所述液压油缸位于坝面的后方,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液压油缸预埋件上,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坝面的背面,并且液压油缸与液压油缸预埋件的铰接点,低于坝面与坝面预埋件的铰接点;所述液压油缸的后方的基础上还设有供坝面放倒时、支放坝面的顶端用的支撑墩。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由下至上、向坝面外侧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支撑墩旁边的基础上设有油管预留沟槽。

优选的,所述基础的顶面分为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区域,所述坝面预埋件预埋在高平面上,所述液压油缸预埋件预埋在低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液压坝的基础构造,取消液压油缸的预留坑孔,不仅消除了异物淤塞的隐患,避免了因液压油缸底坑进入异物而导致液压坝操作失灵的情况的发生和污水对动力装置的浸泡侵蚀,而且拓展了动力活动空间,缩短了油管路径,节约了基础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坝体的基础上取消了预留坑孔,在基础的顶面上预留预埋件,用来固定安装液压油缸。安装连接方式要保证液压油缸可以在垂直坝面的平面内自由转动,这样依然可以仅通过调节液压油缸的压力改变活塞杆的长度,自动改变坝面的角度。改进后坝体的基础的顶面基本为平面,在通水时杂物可以随水流冲刷通过,不会造成淤积,拦截蓄水时,液压油缸等动力装置和主要连接节点均处于自然空气中,避免了污水侵蚀,从而提高了液压坝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将液压油缸提升到基础的顶面以上,方面检查维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对原结构改动较小,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拦截蓄水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泄洪放水时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1-坝面、2-坝面预埋件、3-液压油缸、4-液压油缸预埋件、5-油管预留沟槽、6-支撑墩、7-基础、8-高平面、9-低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这种无底坑液压坝构造,包括有基础7、坝面1和液压油缸3。

所述基础7的顶面上、安放坝面1的位置处预埋有坝面预埋件2,在坝面预埋件2的后方、基础7的顶面上、基础7上安放液压油缸3的位置处预埋有液压油缸预埋件4,所述基础7上没有安放液压油缸3用的预留坑孔。

所述坝面1的底端铰接连接在坝面预埋件2上。

所述液压油缸3位于坝面1的后方,液压油缸3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液压油缸预埋件4上,液压油缸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坝面1的背面,并且液压油缸3与液压油缸预埋件4的铰接点,低于坝面1与坝面预埋件2的铰接点。本实施例中,就是基础7的顶面分为高平面8和低平面9两个区域,所述坝面预埋件2预埋在高平面8上,所述液压油缸预埋件4预埋在低平面9上。这样设计,可以使所述坝面1能够完全水平放置。

所述液压油缸3的后方的基础7上还设有供坝面1放倒时、支放坝面1的顶端用的支撑墩6。所述支撑墩6旁边的基础7上设有油管预留沟槽5, 油管预留沟槽5是液压油缸配套构造,其作用是液压油缸伸缩时补充、储存油液用。所述坝面1完全水平放置时,其顶端可以放置在所述支撑墩6上。

所述液压油缸3由下至上、向坝面1外侧方向倾斜。

所述坝面1、液压油缸3与基础7形成三角支撑状态,三个角的节点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保证能在垂直于坝面1的平面内自由转动,能够在任意角度固定,所以不需要为液压油缸3提供预留坑孔。坝面1的底部略高于液压油缸1底部,使坝面1打开时能够完全放平,保证水流顺畅。根据坝面1平放时的长度,在坝顶(即坝面1的顶端)对应位置的基础7上做支撑墩6,减轻液压油缸3收缩状态下承受的压力。

在图2中,液压油缸3根据指令伸长,使坝面1以底部铰接点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当达到指定位置后,液压油缸3锁住,稳固支撑坝面1,发挥拦截蓄水的作用。此时液压油缸3等动力装置和主要连接节点均处于自然空气中,减小浸泡侵蚀。

在图3中,液压油缸3根据指令缩短,使坝面1以底部铰接点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当坝面1的顶端低于上游水位,或坝面1与相邻构造产生缝隙时,即可发挥泄洪放水的作用。水流可以携带杂物顺畅流过液压坝,避免涡流和沉积的发生。

图2所示状态为坝面1完全闭合,图3所示状态为坝面1完全打开,在此两种状态之间,坝面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液压油缸3的长短任意调整角度,以达到调整水位高低、水流大小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