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工工程材料,尤其是一种格栅复合土工布。
背景技术:
公路和铁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对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跨度较大,需要途经各种地质条件建设公路。除了山区的隧道,还需要处理软土地基。采用土工格栅比传统的翻挖换填方式具有明显优势。采用土工格栅搭配砂砾垫层不仅不受时间、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土地类别的限制,还克服了常规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具有加筋、隔离、补强、加固的优越性。
除此之外,在所有的软基处理、加固等工程领域,均可以使用土工格栅做加筋处理,以增强基础的整体受理特性,防止局部沉降。
但是单独的土工格栅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有限,还需要和土工布结合获得更好的减少水土流失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寿命的格栅复合土工布;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格栅复合土工布,由塑料格栅和土工布熔融连接制成;所述格栅支撑部的截面为顶部大于底部的倒梯形。
进一步,所述塑料格栅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小于连接部伸出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土工布为无纺土工布。
进一步,所述无纺土工布为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
进一步,所述无纺土工布为长丝针刺的聚酯无纺土工布。
进一步,所述土工布正反两面均熔融连接有塑料格栅。
进一步,所述塑料格栅为聚丙烯土工格栅。
进一步,所述塑料格栅的连接部设置有泄水槽。
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通过将塑料格栅的截面设置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倒梯形,提高了塑料栅格的固定能力;通过在塑料格栅与土工布连接面开设泄水槽,及时将进入格栅内积水排出,避免积水软化地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局部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复合土工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局部放大图。
图中:1、塑料格栅;1-1、支撑部;1-2、连接部;1-3、泄水槽;2、土工布;3、塑料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格栅复合土工布,由塑料格栅1和土工布2熔融连接制成。为了提高格栅复合土工布的紧固能力,制作时,在板材开设的工艺孔的侧壁为倾斜的,顶部较小,顶底部较大。加热拉伸时,形成栅格顶面较宽,底面较窄的栅格;格栅支撑部1-1的截面成为顶部大于底部的倒梯形。根据工艺孔的设置不同,加工后的栅格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三向或四向的栅格。
为了提高了塑料格栅1和土工布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塑料格栅1与土工布2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部1-2。制作时,塑料格栅1首先经第一热辊加热,熔融挤压连接部两侧均横向伸出0.1至0.2毫米;冷却定型后,再经第二热辊加热,熔融挤压连接部两侧均横向伸出0.1至0.2毫米;再次冷却定型,最后经第三热辊熔融挤压连接部两侧均横向伸出0.1至0.2毫米;形成的连接部1-2,高度方向较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连接部1-2伸出支撑部1-1的底部的尺寸。连接部1-2经第四热辊与土工布熔融连接。连接部1-2不仅增大了熔融连接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而且,伸出的连接部1-2高度方向较薄,弹性好,可以避免受到压力时,在连接部1-2外沿土工布2应力集中而导致容易断裂,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支撑部1-1的尺寸,如果需要,增加熔融挤压的次数,减少每次熔融挤压的变形量,避免连接部1-2的高度方向增长太快。
实施例中的土工布可以采用无纺土工布。优选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最好采用长丝针刺的聚酯无纺土工布。
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紧固土石,还可以在土工布2正面熔融连接有塑料格栅1;反面熔融连接有塑料格栅3。
实施例中的塑料格栅1优选聚丙烯土工格栅;也可以用其他类型的土工格栅。
如图5、图6所示,为了避免格栅内积水,还可以根据格栅复合土工布的排布,在塑料格栅的连接部开出泄水槽1-3。通过泄水槽1-3将上下游的格栅进行连通。当格栅内进水后,水流会从泄水槽1-3及时流向下游的格栅,最后汇入排水沟。
还可以将泄水槽1-3设置为齿状泄水槽,泄水槽的截面为齿状可以增大阻力,减少泥土流失。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