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084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 。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道路建设加速发展,道路路基填筑土质不良、施工控制不够等因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严重,从而导致路面大范围开裂等病害。由此,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准确快捷的测试路基不均匀沉降,并做好施工防护补救,将能大大减少道路病害的发生。

国内最普遍使用理论公式计算法,有限元计算法及实地监测法三种,得出路基沉降值,其中实地监测法是最准确的方式。实地监测法主要包括沉降板法和水平测斜仪法,这两种方法均能够准确的量测路基不均匀沉降。然而沉降板法需要布设多个沉降板,且需要通过引水准点的方式进行沉降量测,十分不便,水平测斜仪法不适宜填挖结合路基沉降的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 ,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过线管与横向设置的水平测斜管,所述水平测斜管内设置有水平测斜仪,所述水平测斜仪的一端连接有牵引绳,所述水平测斜仪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线,所述牵引绳穿出水平测斜管、过线管后至牵引绳收放端,所述导线穿出水平测斜管后至导线收放端,所述牵引绳收放端与导线收放端相互靠近并位于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过线管与水平测斜管之间设置有用以使牵引绳转向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远离牵引绳收放端与导线收放端,所述滑轮组件包含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经第一支撑架设置过线管的牵引绳入线端处,所述第二滑轮经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水平测斜管的牵引绳出线端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第一支座与若干根第一支撑条,若干根所述第一支撑条以过线管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第一支撑条设置在第一支座与过线管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架包含第二支座与若干根第二支撑条,若干根所述第二支撑条以水平测斜管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第二支撑条设置在第二支座与水平测斜管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滑轮组件处设置有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过线管内设置有用以牵引绳穿过的过线架,所述过线架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过线架包含多个经连接框串联的过线单体,所述过线单体包含外支撑环、内支撑环以及若干根支撑杆,若干根所述支撑杆以过线孔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采用钢绞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快捷准确的对填挖结合路基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测试成本低、施工便利且监测时效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线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过线管,2-水平测斜管,3-水平测斜仪,4-牵引绳,5-导线,6-滑轮组件,601-第一滑轮,602-第二滑轮,603-第一支撑架,604-第二支撑架,7-防护罩,8-过线架,801-连接框,802-过线单体,a-牵引绳收放端,b-导线收放端,c-原有路堑边坡,d-填方路基,e-细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过线管1与横向设置的水平测斜管2,所述水平测斜管2内设置有水平测斜仪3,所述水平测斜仪3的一端连接有牵引绳4,所述水平测斜仪3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线5,所述牵引绳4穿出水平测斜管2、过线管1后至牵引绳收放端,所述导线5穿出水平测斜管2后至导线收放端,所述牵引绳收放端与导线收放端相互靠近并位于同一侧;所述水平测斜仪3采用现有的水平测斜仪;优选的,所述过线管1设置水平测斜管2的上方,且所述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如图2所示;当然所述过线管1也可以设置水平测斜管2的前方或后方,且所述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之间经钢丝或铁丝牢固地捆扎在一起,或所述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之间经粘胶剂牢固地粘接在一起,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之间设置有用以使牵引绳4转向的滑轮组件6,所述滑轮组件6远离牵引绳收放端与导线收放端,所述滑轮组件6包含第一滑轮601与第二滑轮602,所述第一滑轮601经第一支撑架603设置过线管1的牵引绳入线端处,所述第二滑轮602经第二支撑架604设置在水平测斜管2的牵引绳出线端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603包含第一支座与若干根第一支撑条,若干根所述第一支撑条以过线管1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第一支撑条设置在第一支座与过线管1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架604包含第二支座与若干根第二支撑条,若干根所述第二支撑条以水平测斜管2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第二支撑条设置在第二支座与水平测斜管2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件6处设置有防护罩7,避免所述滑轮组件6受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线管1内设置有用以牵引绳4穿过的过线架8,所述过线架8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优选的,所述过线孔置于过线架8的中心位置,所述过线孔与过线管1同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一滑轮601与过线管1同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二滑轮602与水平测斜管2同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一滑轮601与第二滑轮602位于同一铅垂面上,所述滑轮组件6与过线架8的设置均为了减小牵引绳4、导线5在行进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运行更为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架8包含多个经连接框801串联的过线单体802,所述过线单体802包含外支撑环、内支撑环以及若干根支撑杆,若干根所述支撑杆以过线孔为中心呈放射状间隔分布,若干根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绳4采用钢绞线,为防止其遇水腐蚀,在钢绞线的外侧涂抹防锈涂料,钢绞线长度为水平测斜管2的两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S1:首先在原有路堑边坡处钻出安装孔;

步骤S2:将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设置有转向组件的一端放入安装孔中,再利用水泥砂浆灌注安装孔与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之间的空隙,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将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的外露一端保护,并进行路基填筑;

步骤S3:待路基填筑高度高于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标高时,再下挖已填筑路基,开挖出安装凹槽,安装凹槽标高与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标高保持一致,将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沿着安装凹槽的长度方向接长,即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沿着安装凹槽的长度方向利用套管增加长度,直至过线管1与水平测斜管2的最外端伸出路基填筑边坡的外侧;

步骤S4:将安装凹槽用细砂回填,至原地面标高,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继续进行回填压实,同时可采用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进行不均匀沉降监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绳收放端与导线收放端均设置在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的外露一端;使用时,工作人员松开所述导线、在牵引绳收放端拉动牵引绳4,从而带动所述水平测斜仪3沿着水平测斜管2向靠近滑轮组件6方向移动,工作人员松开所述牵引绳4、在导线收放端拉动导线5,从而带动所述水平测斜仪3沿着水平测斜管2向远离滑轮组件6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水平测斜仪3沿着水平测斜管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进行不均匀沉降监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填挖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水平测斜导线装置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