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家用下水管道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3790阅读:1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家用下水管道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功能家用下水管道盖。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下水管道盖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传统下水管道盖就是使用单独的放置面板,在放置面板上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孔,传统单层下水管道盖在清理杂物从下水管道上取下后不能再起到对下水管道的保护作用,所以就需要一种新型下水管道盖来改进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下水管道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家用下水管道盖,所述下水管道盖包括用于与下水管道口相适配用于污水过滤的过滤部,在过滤部上端设有用于对下水管道盖安放位置限制的安放面板,在安放面板上设有用于污水进入过滤部的第一开口,所述过滤部包括设置在安放面板上用于污水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圆筒,在第二过滤圆筒底部设有用于污水流动的第二流动孔,在第二过滤圆筒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相适配用于污水进入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过滤圆筒内部设有用于污水初步过滤的第一过滤圆筒,第一过滤圆筒底部设有用于污水流动的第一流动孔,在第一过滤圆筒上端设有用于污水进入的第三开口。

所述第二过滤圆筒上端设有向外延展的外凸台,外凸台外径与第一过滤圆筒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第二过滤圆筒下端连接有用于避免下水管道气味溢出的液封部。

所述液封部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圆筒下端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与第二过滤圆筒下端相连接的主导管,主导管截面呈圆锥形,在主导管下端连接有用于液封的U型管,U型管一端与主导管下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在第二过滤圆筒侧壁上设有与外凸起台相适配用于支撑放置第一过滤圆筒的内支撑块。

所述内支撑块上设有用于与外凸起下侧面上滑动块相适配的圆弧槽。

所述第二过滤圆筒外侧面设有用于实现第二过滤圆筒与下水管道过盈配合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材料为橡胶。

所述第一过滤圆筒为可移动过滤圆筒。底部通过滑槽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过滤,基本避免了传统单层家用下水管道盖在清理下水管道盖时杂物流入下水管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圆筒的设置是长时间与下水管道口相连接的,清理时只需要清理第一过滤圆筒,减少或者避免了杂物进入下水管道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圆筒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安放面板,2、第三开口,3、第二流动孔,4、主导管,5、U型管,6、第一流动孔,7、第一过滤圆筒,8、第二过滤圆筒,9、弹性层,10、第一开口, 11、第二开口,12、内支撑块,13、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多功能家用下水管道盖,下水管道盖包括用于与下水管道口相适配用于污水过滤的过滤部,在过滤部上端设有用于对下水管道盖安放位置限制的安放面板1,在安放面板1上设有用于污水进入过滤部的第一开口10,所述过滤部包括设置在安放面板1上用于污水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圆筒8,在第二过滤圆筒8底部设有用于污水流动的第二流动孔3,在第二过滤圆筒8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10相适配用于污水进入第二开口11,第二过滤圆筒8内部设有用于污水初步过滤的第一过滤圆筒7,第一过滤圆筒7底部设有用于污水流动的第一流动孔 6,在第一过滤圆筒7上端设有用于污水进入的第三开口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圆筒8与下水管道口相配合,安装时第二过滤圆筒8与下水管道口过盈配合,并且第二过滤圆筒8连接有用于支撑第二过滤圆筒8的安放面板1,安放面板1的设置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即使第二过滤圆筒8不能与下水管道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安放面板1也能放置在下水管道口,当然在实际使用中配套使用效果是最好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过滤设置,在第二过滤圆筒8内设有第一过滤圆筒7,第一过滤圆筒7上端设有向外延展的外凸台,外凸台外径与第一过滤圆筒7的内径相适配,外凸台最好也是与第二过滤圆筒8相适配的,保证杂物不会通过外凸台与第二过滤圆筒8的连接处进入第二过滤圆筒8内;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污水先进入第一过滤圆筒7,实现对污水的初步过滤,减少过大的杂物进入下水管道;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设计目的是当第一过滤圆筒7内杂物堆积过多,我们需要对第一过滤圆筒7进行清理,传统的下水管道盖是直接从下水管道头取下,把下水管道盖上的杂物倒入垃圾桶内,虽然也能实现对下水管道盖的清理,但是因为传统是单层设计,当下水管道盖从下水管道口取下后,下水管道上就不存在保护盖,这时过大的杂物就会流入下水管道内,进而可能引起管道的堵塞,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圆筒8在一般情况下是常处于下水管道口的,清理杂物时,因为污水都是通过第一过滤圆筒7进入第二过滤圆筒8的,所以较大的杂质基本都是处于第一过滤圆筒7中的,需要清理时只需要取出第一过滤圆筒7就可以清理极大部分的杂物,在第一过滤圆筒7取出后,第二过滤圆筒8 仍然处于下水管道上,还是能够阻挡较大杂物进入下水管道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圆筒8下端连接有用于避免下水管道气味溢出的液封部,液封部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圆筒8下端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与第二过滤圆筒8下端相连接的主导管4,主导管4截面呈圆锥形,在主导管4下端连接有用于液封的U型管5,U型管5一端与主导管4下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这里的设置就如同马桶下端液封装置的设置,这里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对下水管道的液封,避免下水管道气味影响房间内的气味。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圆筒8侧壁上设有与外凸起台相适配用于支撑放置第一过滤圆筒7的内支撑块12,内支撑块12上设有用于与外凸起下侧面上滑动块13相适配的圆弧槽,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过滤圆筒7与第二过滤圆筒8的连接更为稳固,整体过滤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圆筒8外侧面设有用于实现第二过滤圆筒8与下水管道过盈配合的弹性层9,所述弹性层9材料为橡胶,橡胶的设置可以用来保护第二过滤圆筒8,同时弹性层9的设计更能实现第二过滤圆筒8与下水管道的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过滤圆筒可以进行优化,第一过滤圆筒包括圆筒本体71,圆筒本体71一端开设有用于污水进入的第三开口,圆筒本体 71另一端设有用于污水从圆筒本体71上流出的流动部,流动部包括与圆筒本体 71相适配设置在圆筒内部的过滤挡板73,圆筒本体71端部设有用于限制过滤挡板73位置的圆筒挡块72;实际上就是把上文所公开的第一过滤圆筒进行了改进,上文所描述的第一过滤圆筒是整体结构,在倾倒垃圾时可能会出现倾倒不彻底的情况,所以对第一过滤圆筒进行了改进,第一过滤圆筒包括一个中空的圆筒本体71,在圆筒本体71两端都设有开口,一端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三开口,另一端设置的是用于污水流动的开口,同时在圆筒本体71内部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挡板73,在污水流动的开口端部设有用于阻挡过滤挡板73从圆筒本体71 脱离的圆筒挡块72,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过滤挡板73可以在圆筒本体71内部轴向移动,当倾倒圆筒内部垃圾时,可以用杆状物体推动过滤挡板73,保证圆筒本体71内部杂物垃圾完全脱离过滤圆筒内部,优化了第一过滤圆筒的倾倒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