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75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通常可以分为现浇类管廊和预制类管廊,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由于混凝土具有渗漏、开裂等特性,导致管廊极易渗水、漏水从而影响管廊的正常使用。目前地下综合管廊最理想的防水措施就是全密封防水,即将防水层安装在结构的迎水面,使结构免遭水的侵蚀从而保障结构的耐久安全性。为了使建筑结构不受温度、湿度变化产生胀缩变形以及防震、防沉降等而设置有变形缝,管廊也设置有相应的变形缝,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只在变形缝底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和防水加强层,由于管廊变形缝两端结构存在不均匀沉降,导致管廊变形缝位置的防水卷材拉裂,破坏卷材防水层,使防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管廊变形缝防水技术没有足够大的防沉降空间,容易导致管廊变形缝位置的防水卷材拉裂,破坏卷材防水层,使防水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与变形缝设计位置的正对处开设有凹槽;

所述混凝土垫层上面铺设防水卷材层;

所述防水卷材层上面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

所述防水卷材层和防水卷材加强层在混凝土垫层凹槽上面的部分保留有对应的凹槽状空间;

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对应的凹槽上面设置有弹性材料;

所述弹性材料上面设置有隔离纸;

所述防水卷材层至少包括1层以上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空铺在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

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粘贴在所述防水卷材最上层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一个直径不小于变形缝宽度的半圆槽;

所述弹性材料为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弹性泡沫棒,所述弹性泡沫棒外壁与凹槽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变形缝的宽度5~30mm;

所述弹性泡沫棒为直径50mm的聚苯乙烯泡沫棒。

优选地,所述隔离纸上面设置有外贴式止水带;

所述外贴式止水带两侧设置有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层包括第一防水卷材层和第二防水卷材层,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采用单面粘结构的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采用双面粘结构的防水卷材铺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铺设宽度不小于500mm。

优选地,所述隔离纸为能够完全覆盖弹性材料的片状软质材料,该片状软质材料两端分别超出弹性材料不少于30mm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隔离纸为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外贴式止水带上面设置结构底板,且该外贴式止水带的位置处于结构底板拼接形成的变形缝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直接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卷材,容易导致由于结构沉降引起管廊变形缝位置的防水卷材拉裂,破坏卷材防水层,导致防水失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结构采用凹槽设计以及和凹槽对应的弹性材料,预先在变形缝底部预留足够的变形空间,当结构变形或者沉降时,弹性材料变形给予卷材伸缩的空间,对变形缝处的防水卷材能够起到很好的适应和保护作用,从而避免了结构变形导致卷材拉裂、使防水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垫层;1-1:凹槽; 2:第一防水卷材层;3:第二防水卷材层;4:防水卷材加强层;5:弹性材料;6:隔离纸;7:外贴式止水带;8:结构底板; 9:保护层;10:中埋式止水带;11:变形缝衬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1、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上面的防水卷材层、设置在防水卷材层上面的防水卷材加强层4、以及设置在防水卷材加强层4上面的结构底板8;其中,

混凝土垫层1与变形缝设计位置的正对处开设有直径不小于变形缝宽度的凹槽1-1,凹槽1-1为半圆槽,凹槽1-1的直径不小于管廊变形缝的宽度,国家标准要求变形缝的宽度为20~30mm,本实施例设计变形缝的宽度为30mm,选择凹槽直径大于变形缝宽度20mm,即凹槽1-1的直径是50mm,凹槽1-1的长度与变形缝的长度相匹配。

混凝土垫层1上表面铺设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包括第一防水卷材层2和第二防水卷材层3,第一防水卷材层2铺设在混凝土垫层1上面,第二防水卷材层3铺设在第一防水卷材层2上面。第一防水卷材层2采用空铺工艺铺设在混凝土垫层1上面;另外防水卷材的型号规格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够满足防水要求即可。根据工程经验,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水卷材层2优选单面粘结构的卷材,第二防水卷材层3优选双面粘结构的卷材,利用第二防水卷材层3的双面粘特性即可完成上层和下层的粘贴作用,从而节省卷材成本。在铺设防水卷材层的过程需要注意保留凹槽1-1的形状,即防水卷材层沿着凹槽1-1的表面铺贴,使得防水卷材层也形成一个与凹槽1-1对应的防水层凹槽;

在第二防水卷材层3上面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4,同样的,铺设经过凹槽1-1时也需要保留对应的加强层凹槽。防水卷材加强层4主要是为了加强变形缝附近防水卷材的抗压、抗拉作用,为了节省成本,只需要在变形缝周围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4即可,防水卷材加强层4铺设宽度不小于500mm,本实施例优选防水卷材加强层4的铺设宽度为1000mm,即以凹槽1-1为中点向两侧分别延伸500mm。

防水卷材加强层4对应的凹槽1-1上面设置有弹性材料5,弹性材料5外壁与凹槽1-1内壁相接触,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为50mm的半圆槽,因此,图1中弹性材料5采用的是直径为50mm的弹性泡沫棒,该泡沫棒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铺贴卷材时,卷材在凹槽处形成弯曲空间,当管廊结构变形或者沉降时,弹性材料5也变形,给予卷材足够的伸缩空间,避免了结构变形导致卷材被拉裂破坏、使防水失效;

弹性材料5上面粘贴或覆盖有塑料材质的隔离纸6,隔离纸6可以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泡沫棒位移、上浮以及防止混凝土回填时灌入凹槽1-1中而导致泡沫棒作用失效,隔离纸6的铺设宽度一般不大于防水卷材加强层4的宽度,隔离纸6铺设时两端应超出弹性材料5不少于30mm的宽度;

隔离纸6上面铺设有外贴式止水带7,外贴式止水带7起多道设防的作用;

外贴式止水带7的两侧铺设有采用细石混凝土构成的保护层9,外贴式止水带7和保护层9上面设置结构底板8,该保护层9的宽度和长度与结构底板8相对应,该外贴式止水带7的位置处于两块结构底板拼接形成的变形缝处,结构底板8靠重力与外贴式止水带7紧压,同时也将弹性材料5挤压到加强层凹槽内;

与传统技术接近,变形缝中间同样设置有变形缝衬垫板11或发泡填缝板和密封膏,变形缝两侧分别设置中埋式止水带10,此处就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