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084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通航建筑物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升船机中,承船厢的浮运方案包括两种:整体浮运和分件浮运。整体浮运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将承船厢整体制造并将其浮运至升船机的船厢室的过程;分件浮运是将承船厢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制造,每个部分单独浮运至升船机的船厢室再进行组装的过程。由于升船机的船厢室空间有限,在船厢室内进行承船厢的组装等过程较为不利,因此,优先考虑采用整体浮运方案。整体浮运方案需要将承船厢整体入水并且浮运至升船机的船厢室,在承船厢入水过程中,承船厢的厢头部分吃水不够易产生跌落,承船厢底部的辅助气囊会钻到承船厢底部中间的凹槽无法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该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便于承船厢移入水中,并且能增大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所受浮力,使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不易跌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承船厢包括两个厢头和厢体,所述厢体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厢头连接,所述两个厢头的底部均低于厢体的底部,所述承船厢的底部为由厢体的两侧装横梁与两个厢头围成的长方形凹槽结构,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均位于承船厢底部的凹槽中。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的下面铺设有气囊。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承船厢的底部,填补了承船厢的底部由厢头和厢体形成的凹槽部分,防止承船厢底部铺设的气囊钻到承船厢底部的凹槽中而无法取出。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的下面铺设有气囊,用于将承船厢移入水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的内部均为型钢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的外部均为钢板壳体,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与钢板壳体相接触,所述钢板壳体为密封结构,该钢板壳体设置有多个水阀。浮箱为密封结构,增大了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使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不易跌落。浮箱设置有多个水阀,当承船厢入水过程结束时,打开水阀即可使浮箱进水下沉从而与承船厢分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端头浮箱与承船厢的厢头相靠近,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之间不固定。所述端头浮箱和中部浮箱与承船厢的底部不固定。设计合理,便于承船厢入水过程结束后,支撑装置的浮箱进水下沉与承船厢分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端头浮箱靠近厢头的一端有斜坡,结构设计合理。

进一步而言,所述承船厢的尺寸是长71m、宽16m、高6.85m。所述支撑装置的整体尺寸为长58m、宽11.4m、高1.09m。与承船厢底部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而言,所述承船厢两端的厢头均设置有气囊。防止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浮力不足产生跌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承船厢的底部,填补了承船厢底部的凹槽部分,方便了承船厢底部铺设气囊装置。

2.本实用新型增大了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使承船厢在入水过程中不易跌落。

3.待承船厢入水过程结束,打开浮箱的水阀即可实现将本实用新型与承船厢分离,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头浮箱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部浮箱透视图。

图中:端头浮箱1,端头浮箱框架101,端头浮箱壳体102,中部浮箱2,中部浮箱框架201,中部浮箱壳体202,承船厢3,厢头301,厢体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升船机承船厢浮运的支撑装置包括端头浮箱1,中部浮箱2,承船厢3。

所述承船厢3包括两个厢头301和厢体302,所述厢体30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厢头301连接,两个厢头301的底部均低于厢体302的底部,所述承船厢3的底部为一个长方体凹槽结构;所述端头浮箱1的内部由端头浮箱框架101支撑,该端头浮箱1的外部由端头浮箱壳体102构成密封结构;所述中部浮箱2的内部由中部浮箱框架201支撑,该中部浮箱2的外部由中部浮箱壳体202构成密封结构;所述端头浮箱框架101和中部浮箱框架201均为钢型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桁架结构;所述端头浮箱1分别镶嵌在承船厢3的底部凹槽靠近两个厢头301的部位,所述中部浮箱2镶嵌在承船厢3的底部两端的端头浮箱1之间。

更具体而言,所述端头浮箱壳体102和中部浮箱壳体202设置有若干个水阀。

更具体而言,所述端头浮箱1靠近厢头301的一端有斜坡。

更具体而言,所述承船厢3的尺寸是长71m、宽16m、高6.85m。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装置的尺寸为长58m、宽11.4m、高1.09m。

更具体而言,所述端头浮箱1和中部浮箱2的底部设置有气囊。

更具体而言,所述承船厢3的两端厢头301均设置有气囊。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1.清理现场,连接并调试好牵引装置。

2.将气囊布置在端头浮箱1和中部浮箱2的底部以及承船厢3的厢头301。

3.气囊充气顶升,承船厢3起墩。

4.撤除承船厢3底部的支撑墩,清扫垫墩位置杂物。

5.摆放接引的气囊。

6.开始移运承船厢3直至其完全入水。

7.回收气囊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8.打开端头浮箱1和中部浮箱2的水阀,端头浮箱1和中部浮箱2进水下沉并且与承船厢3分离。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