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40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由于地表层中含水量较大,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地表水会顺着基坑的侧壁渗出,然后逐步积聚在基坑的底部,影响基础施工。为了方便排水,施工人员通常使用竖向井点管以降低基坑内的水体的液面高度,进而方便施工。竖向井点管在排水过程中,基坑内的水位呈向竖向井点管方向凹陷的漏斗形。但是在部分地质条件中,位于地表层下方的隔水层距离基坑坑底较近,常规的竖向井点分布在基坑底部时,位于竖向井点周侧的水位虽然顺着竖向井点下渗至隔水层以上,而远离竖向井点位置的水位则难以通过竖向井点液面的下降下渗至坑面以下,导致竖向井点管的排水效果不好,难以解决基坑底部残留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对基坑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所述基坑本体开设在下方为隔水层的地表含水层上,所述基坑本体与隔水层之间穿设有与基坑本体的坑底平行的水平井点管网,所述水平井点管网的周向还设置有中砂层和粗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井点管网与残留水之间形成的过水断面面积要远大于竖井井点与残留水之间的过水断面面积,因此通过水井点管网进行残留水的排出过程中,残留水在水平井点管网上的流量要远大于在竖井井点上的流量,其排水效果要远远好于竖井井点的排水效果,使基坑本体内残留水的降水速度得到大大的提升,通过中砂层和粗砂层的设计,粗砂层和中砂层能够起到集水效果,减少残留水直接通过水平井点管网向隔水层方向下渗而无法排出,同时粗砂层和设置在中砂层的外部,粗砂层能够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再经过中砂层的进一步过滤,形成对残留水的梯度过滤,避免残留水中的杂质进入到水平井点管网的管道内部,进而避免了由于杂质导致水平井点管网的内部出现受损。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井点管网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水平管的开口朝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水平管的开口朝向相反,在排水过程中,残留水能够向两侧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平管连接有第一PVC支管,所述第二水平管连接有第二PVC支管,所述第一PVC支管与第二PVC支管均与通过真空泵与总管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能够将位于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水平管中的残留水通过第一PVC支管与第二PVC支管从总管中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PVC支管与第二PVC支管对称水平井点管网设置在基坑本体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PVC支管与第二PVC支管对称设置使基坑本体两侧壁之间的受力能够得到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基坑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位于水平井点管网的正上方且与水平井点管网的延伸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槽的设计能够使位于基坑本体地底部的残留水汇集在引水槽中,通过引水槽再下渗至水平井点管网中,通过引水槽对残留水的导向,使大部分的残留水在下渗过程中能够从水平井点管网的正上方下渗,从而提高水平井点管网对残留水的截留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槽呈圆弧形向水平井点管网方向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槽呈圆弧形凹陷能够进一步提高引水槽的导向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槽内填充有鹅卵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鹅卵石的填充能够初步起到吸附残留水中的杂质的效果,通过鹅卵石的填充,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在走动过程中陷入引水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基坑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引水槽连接的导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的设计能够将侧壁的残留水通过导水槽之间引入引水槽中,进而提高了通过饮水槽下渗的残留水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降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通过水平井点管网、中砂层、粗砂层的设计,使残留水与水平井点管网之间形成的过水断面面积要远大于竖井井点与残留水之间的过水断面面积,进而能够通过真空泵抽去基坑本体底部的水,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避免基坑本体含水过大而影响基础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水平井点管网的布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水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地表含水层;11、中砂层;12、粗砂层;2、基坑本体;21、引水槽;211、鹅卵石;22、导水槽;3、隔水层;4、水平井点管网;411、第一水平管;412、第一PVC支管;421、第二水平管;422、第二PVC支管;43、透水孔;5、总管;6、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基坑水平管降水系统,包括开设在地表含水层1上的基坑本体2,地表含水层1的下方为泥土压实结块形成的隔水层3。基坑本体2呈开口较坑底大的四棱台形空腔。基坑本体2与隔水层3之间穿设有与基坑本体2的坑底平行的水平井点管网4。

参见图1和图2,水平井点管网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之间互相平行,且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的侧壁均开设有供残留水通过的若干透水孔43。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的开口朝向相反,分别连接有对称嵌设在基坑本体2两侧壁的第一PVC支管412和第二PVC支管422。第一PVC支管412和第二PVC支管422分别与其所处基坑本体2侧壁的倾斜角度一致,且第一PVC支管412和第二PVC支管422均从地表含水层1中穿出,并通过真空泵6与铺设在地表含水层1上的总管5连通,将从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抽出的残留水从总管5中排出。

参见图1和图3,地表含水层1位于水平井点管网4的周向还设置有中砂层11,中砂层11的周向还设置有将中砂层11包覆的粗砂层12。残留水在进入水平井点管网4之前,通过粗砂层12和中砂层11的集水和效果以及梯度过滤,避免杂质进入水平井点管网4中,对于水平井点管网4连接的真空泵6造成损坏,避免影响真空泵6的运行,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

参见图1、图3和图4,基坑本体2位于其坑底开设有若干互相平行的引水槽21,引水槽21位于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的正上方且与水平井点管网4的延伸方向一致。引水槽21的截面空腔呈半圆形,且其底部向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方向凹陷,具有导流残留水的效果。引水槽21内还填充有若干鹅卵石211,鹅卵石211的端面与坑底的端面平齐。基坑本体2位于设置有第一水平管411和第二水平管421的两侧壁还开设有与引水槽21连通的若干导水槽22。

当该降水系统在基坑本体2的底部埋设完毕后。随着地表含水层1的逐渐向基坑本体2方向渗水,地表水沿着导水槽22导向下流至引水槽21,并且通过位于引水槽21中鹅卵石211之间的空隙继续向下渗透,大量的地表水下渗至水平井点管网4上,由于水渗的流向与透水孔43之间具有较大的倾角,因此水与透水孔43之间具有较大的过水断面,水体进入水平井点管网4时具有较大的流速,从而使水平井点管网4能够通过真空泵6将水抽出基坑本体2的底部,并输送至总管5中进行排放。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避免基坑本体2含水过大而影响基础施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