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梯形丁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7749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梯形丁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道整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梯形丁坝。



背景技术:

河床演变是指自然情况下及在修建整治建筑物后河床发生的冲淤变化过程,这种冲淤变化过程不会总是有利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控制,这类工程措施即称河床整治,把整治河床所用的建筑物,称为河床整治建筑物。

丁坝是最常见的河床整治建筑物,一般可分为透水丁坝和非透水丁坝两类。丁坝一般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部分组成,坝头伸向河心,坝根与河岸连接,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或斜交,在平面上与河岸构成丁字形。丁坝为横向阻水的整治建筑物,当水流未淹没丁坝时,它能束窄河槽,提高流速冲刷浅滩;当水流淹没丁坝后,则会造成横向环流,横向导沙,增加航道水深。除此之外,丁坝还能调整分汊河道的分流比,控制分流,淤高河滩,保护河岸,挑出主流以防顶冲河岸和堤防。

以往的丁坝坝体型式多为单一纵坡型式,与河岸的适应性较差,浪费许多的材料。此外传统的丁坝一般为非透水丁坝,隔断水生生物与自然岸坡之间的联系,尤其对生态功能考虑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加强抗冲能力和具有生态景观效应的透水梯形丁坝。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水梯形丁坝,其横断面呈梯形,包含纵坡、迎水坡、坝顶、背水坡和坝心,所述纵坡由坝头向河坡、坝身纵坡和坝根纵坡三部分组成,所述坝头向河坡、所述坝身纵坡和所述坝根纵坡形成与天然边滩形态接近的阶梯型式,在所述迎水坡、所述坝顶和所述背水坡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水孔,所述坝心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坝心下部是采用块石充填袋抛筑而成的,坝心中部是采用有机肥料充填袋抛筑而成的,坝心上部是采用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抛筑而成的。

所述坝头向河坡的坡度为1:2.5~3.5,所述坝身纵坡的坡度为1:100~300,所述坝根纵坡的坡度为1:10~20。

所述迎水坡的坡度为1:1.0~2.0,所述背水坡的坡度为1:1.5~3.0,所述坝顶宽度为1.5~4.0m。

所述透水孔采用圆孔,直径为35~45cm。

所述块石充填袋、所述有机肥料充填袋和所述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袋体均是采用复合土工布制成的。

所述块石充填袋内填充的块石直径为0.20~0.45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稳定性明显提高:坝心下部采用块石压底,明显提高了坝体的稳定性。

二)坝体周围的水流更加平顺:坝体纵坡采用与天然边滩形态接近的阶梯型式,即透水梯形丁坝的纵坡从头部至坝身、坝身至坝根部依据天然地形分别采用与天然地形接近的坡度,使坝体周围的水流更加平顺,从而加强了坝体的抗冲能力。

三)生态效益增强。坝心上部充填袋里面填充有机肥料和植物种子,坝心上部充填袋里充填有机肥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长出草本植物,使坝体和自然岸坡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生态性和景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Ⅰ-Ⅰ剖视图;

图3为图1的Ⅱ-Ⅱ剖视图。

图中:1-1、坝头向河坡;1-2、坝身纵坡;1-3、坝根纵坡;2、迎水坡;3、坝顶;4、背水坡;5、透水孔;6-1、块石充填袋;6-2、有机肥料充填袋;6-3、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3,一种透水梯形丁坝,其横断面呈梯形,包含纵坡、迎水坡2、坝顶3、背水坡4和坝心。

所述纵坡由坝头向河坡1-1、坝身纵坡1-2和坝根纵坡1-3三部分组成,所述坝头向河坡1-1、所述坝身纵坡1-2和所述坝根纵坡1-3形成与天然边滩形态接近的阶梯型式。

在所述迎水坡2、所述坝顶3和所述背水坡4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水孔5,所述坝心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坝心下部是采用块石充填袋6-1抛筑而成的,坝心中部是采用有机肥料充填袋6-2抛筑而成的,坝心上部是采用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6-3抛筑而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坝头向河坡1-1的坡度为1:2.5~3.5,所述坝身纵坡1-2的坡度为1:100~300,所述坝根纵坡的坡度为1:10~20。所述迎水坡2的坡度为1:1.0~2.0,所述背水坡4的坡度为1:1.5~3.0,所述坝顶宽度为1.5~4.0m。所述透水孔5采用圆孔,直径为35~45cm。所述块石充填袋6-1、所述有机肥料充填袋6-2和所述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6-3袋体均是采用复合土工布制成的。所述块石充填袋6-1内填充的块石直径为0.20~0.45m。

本实用新型坝心下部采用块石充填袋6-1抛筑,有利于坝体的稳定,使坝体具有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坝心中部和上部分别采用有机肥料充填袋6-2和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充填袋6-3抛筑,可使坝体和周围的环境融合为一体,具有生态性和景观性。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