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扶壁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54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扶壁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壁结构。



背景技术:

重力式扶壁结构在水上工程得到广泛应用。重力式码头结构由墙身、基床、墙后填料组成,墙身由胸墙和墙身块体组成。重力式码头具有结构型式简单、施工方便、使用适应性强、建造与维护费用低等特点,重力式码头结构在较好地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扶壁码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扶壁码头整体性较差,施工稳定性较差;墙后土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前趾应力较大甚至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沉箱码头结构相比扶壁码头结构受力情况较好,墙后土压力分布均匀,且沉箱码头整体性能好,但沉箱需要在陆上预制场进行预制,并通过船舶拖运,需要大型施工机械,施工条件与要求较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码头正呈现大型化、深水化的发展趋势,扶壁式码头将承受后侧巨大的土压力,传统的扶壁式结构难以满足码头前沿水深急剧增大产生的后侧土压力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扶壁式结构整体性较差,难以满足码头前沿水深急剧增大产生的后侧土压力要求,为克服扶壁结构前壁结构强度较弱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提高重力式扶壁码头的抗震稳定性的弧形扶壁式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扶壁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扶壁底板、扶壁侧壁和弧形扶壁前壁,扶壁侧壁和弧形扶壁前壁一起竖直固定于扶壁底板上,弧形扶壁前壁对接于两扶壁侧壁的前端;所述弧形扶壁前壁为弧形结构,其弧形外凸面朝前凸出;弧形扶壁前壁的内弧面排布有竖向加强肋,各竖向加强肋自弧形扶壁前壁的内弧面朝后凸出。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竖向加强肋之间还设有若干横向加强肋,横向加强肋连接于弧形扶壁前壁的内弧面,其两端与相邻两竖向加强肋的侧面垂直连接形成对弧形扶壁前壁及竖向加强肋的加固结构。扶壁前壁上的横向加强肋和竖向加强肋可提高前壁的强度,减小前壁厚度,降低造价。

进一步地,在扶壁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相间的凸缘及凹部,相邻设置的两扶壁通过一扶壁底板的凸缘与另一扶壁底板的凹部相互咬合形成整体连接固定结构,这样可以达到更为稳固的连接,提高相邻扶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相邻扶壁结构间可设置倒虑结构,防止扶壁结构后侧的回填料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扶壁前壁为半圆筒形结构,其前表面为光滑的圆柱形面,而弧形扶壁前壁的后端与扶壁侧壁的前端连接为一体结构。半圆筒形的扶壁前壁使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整个扶壁结构为预制结构(如混凝土预制件),所述弧形扶壁前壁的直径为5~10m。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加强肋与所述弧形扶壁前壁的高度通长,竖向加强肋的截面边长为20~30cm,相邻竖向加强肋间的夹角为10~30度,且竖向加强肋与弧形扶壁前壁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横向加强肋布置在弧形扶壁前壁的内侧,其呈180度的弧形结构,截面边长为20~30cm,相邻横向加强肋间的距离为1~5m,且横向加强肋与竖向加强肋及弧形扶壁前壁为一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大幅提高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筒形结构配合横竖加强肋作为扶壁前壁,该结构以面力为主而弯曲应力较小,受力条件好,更节省材料用量;同时采用底板两侧的凹凸齿状结构,使得相邻的扶壁结构相互咬合,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抗震稳定性,减小码头水平位移,与普通扶壁相比,更适用于深水码头,同时可以结构减小尺寸,提高码头使用效果;在现有重力式扶壁码头施工工法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扶壁结构造型使得重力式扶壁码头结构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结构特性,更适用于深水码头结构,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重力式扶壁码头中的典型布置示意图。

图中,1为弧形扶壁前壁,2为竖向加强肋,3为横向加强肋,4为凸缘,5为凹部,6为扶壁侧壁,7为扶壁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弧形扶壁式结构,包括有扶壁底板7、扶壁侧壁6和弧形扶壁前壁1,扶壁侧壁6和弧形扶壁前壁1一起竖直固定于扶壁底板7上,弧形扶壁前壁1对接于两扶壁侧壁6的前端;所述弧形扶壁前壁1为弧形结构,其弧形外凸面朝前凸出;弧形扶壁前壁1的内弧面排布有竖向加强肋2,各竖向加强肋2自弧形扶壁前壁1的内弧面朝后凸出。

在相邻的竖向加强肋2之间还设有若干横向加强肋3,横向加强肋3连接于弧形扶壁前壁1的内弧面(后表面),其两端与相邻两竖向加强肋2的侧面垂直连接形成对弧形扶壁前壁1及竖向加强肋2的加固结构。扶壁前壁上的横向加强肋3和竖向加强肋2可提高前壁的强度,减小前壁厚度,降低造价。

在扶壁底板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相间的凸缘4及凹部5,相邻设置的两扶壁通过一扶壁底板7的凸缘4与另一扶壁底板7的凹部5相互咬合形成整体连接固定结构,这样可以达到更为稳固的连接,提高相邻扶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相邻扶壁结构间可设置倒虑结构,防止扶壁结构后侧的回填料泄漏。

所述弧形扶壁前壁1为半圆筒形结构,其前表面为光滑的圆柱形面,而弧形扶壁前壁1的后端与扶壁侧壁6的前端连接为一体结构。半圆筒形的扶壁前壁使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整个扶壁结构为预制结构(如混凝土预制件),所述弧形扶壁前壁1的直径为5~10m。

所述竖向加强肋2与所述弧形扶壁前壁1的高度通长,竖向加强肋2的截面边长为20~30cm,相邻竖向加强肋2间的夹角为10~30度,且竖向加强肋2与弧形扶壁前壁1为一体结构。

横向加强肋3布置在弧形扶壁前壁1的内侧,其呈180度的弧形结构,截面边长为20~30cm,相邻横向加强肋3间的距离为1~5m,且横向加强肋3与竖向加强肋2及弧形扶壁前壁1为一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大幅提高结构强度。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