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及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158发布日期:2018-07-04 15:0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及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及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排水管网中常用到分流井或弃流井,分流井用于分流生活污水、初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下雨时初期雨水还是排进污水处理厂,中后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由于雨水、污水中常常混杂有污染物,因此,在井内常常会有垃圾聚集,这些垃圾包括位于井底的沉降物或浮在水面的漂浮物,特别是在雨季的时候,垃圾会聚集的更多。因为雨季井内水位较高,漂浮污染物根本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可能会堵塞下游管道,影响排水,加深城市内涝即使可以排出去,如果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捞渣装置,该装置可以分别对沉降污染物及悬浮污染物或漂浮物进行拦截和打捞,增加了污染物的拦截打捞效率,做到污染物分类处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其用于弃流井或分流井内垃圾清理,其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

捞渣机构,所述捞渣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两侧和所述第二滤网两侧均分别滑设于两所述导轨上;

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相连,且所述提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滤网旁,且所述挡板底部在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相互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导轨平行的两个导引通道,两所述导引通道间隔设置,所述导引通道与所在侧的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挡板为浮动式挡板,所述挡板两侧分别活动的置于两所述导引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架和卷扬机,所述支架上设有双滑轮,所述双滑轮上穿设有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卷扬机上,且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双滑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为尼龙制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为不锈钢制滤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其包括:

井体,所述井体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两导轨,两所述导轨分别设于所述井体内壁的两侧;

位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捞渣机构,所述捞渣机构包括沿井深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两侧和所述第二滤网两侧均分别滑设于两所述导轨,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朝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滤网底端与所述井体井底接触;

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导轨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区域,所述挡板顶部位于水面之上且底部在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固设于所述井体的井口旁,所述提升机构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相连,且所述提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相互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壁的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平行的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与所在侧的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挡板活动的置于所述导引通道内,所述挡板为浮动式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固定式挡板,所述挡板两侧分别抵持于所述井体内壁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将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以及沉降污染物分别进行拦截打捞,增加了污染物的拦截打捞效率,做到污染物分类处理。

(2)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仅适用于弃流井或分流井,其应用范围广,故障率低也容易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为浮动式挡板时的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为固定式挡板时的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方向示意图;

图5为设有图1中打捞装置的分流井或弃流井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10-导引通道,2-捞渣机构,20-第一滤网,21-第二滤网,3-挡板,4-提升机构,40-支架,41-卷扬机,42-双滑轮,43-第一绳索,44-第二绳索,5-进水口,6-出水口,A-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其用于弃流井或分流井内垃圾清理,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1、捞渣机构2和提升机构4;捞渣机构2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第一滤网20两侧和第二滤网21两侧均分别滑设于两导轨1上;提升机构4与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均相连,且提升机构4用于驱动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沿导轨1上下移动。

导轨1用于方便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的上下移动,使得移动顺畅,导轨1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固定于弃流井或分流井内,可以嵌入弃流井或分流井井壁上,也可以锚定在两侧井壁上,导轨1可以采用不发生锈蚀的材料制作,避免导轨1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配件损坏,具体在制作时,可以在导轨1上开设滑槽,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在滑槽中上下移动,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还可以设置滤网框架,滤网框架设置在滑槽中以带动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的移动。第一滤网20位于第二滤网21之上,第一滤网20用于拦截悬浮污染物和漂浮污染物,并在提升机构4的作用下将之打捞上来,而第二滤网21用于拦截沉降的污染物,并在提升机构4的作用下将之打捞上来。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将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以及沉降污染物分别进行拦截打捞,增加了污染物的拦截打捞效率,做到污染物分类处理;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仅适用于弃流井或分流井,其应用范围广,故障率低也容易维修。

参见图1、图2、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位于所述第一滤网20旁,且所述挡板3底部在所述第一滤网2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当下雨导致水位较高时,挡板3可以将漂浮污染物拦截,等水位降下来后再被第一滤网20拦截打捞,做到晴天雨天都可以正常使用。

参见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相互独立设置。

这种技术方案可以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第一滤网20和挡板3不相连,同时设置有供所述挡板3上下移动的导引通道10,挡板3两侧活动置于导引通道10内,所述挡板3为浮动式挡板,可以部分位于水面上,因此可以随着水位的上升下降而上升或下降,不用考虑水位的问题,同样可将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进行拦截打捞,而且第一滤网20也不会阻碍泄洪,在不论在晴天或下雨时,如果水位未淹没第一滤网20,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直接被第一滤网20拦截打捞,如果水位淹没了第一滤网20,挡板3可以先将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挡住,防止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遗漏,等水位下降到未淹没第一滤网20时,在进行拦截打捞。挡板3可以采用中空的板状结构,或者采用浮箱。第二种情形:第一滤网20和挡板3相连,所述挡板3可以部分浮在水面上,只需要应用在具体的场景下,保证挡板3即使承载第一滤网20以及装满漂浮污染物或悬浮污染物时顶部仍然位于水面以上即可,即使淹没了第一滤网20,但是挡板3可以将漂浮污染物或悬浮物拦截,当水位下降后,第一滤网20便可以拦截打捞。

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与导轨1平行的两个导引通道10,两导引通道10间隔设置,所述导引通道10与所在侧的所述导轨1连接;所述挡板3为浮动式挡板,挡板3两侧分别活动的置于两导引通道10内。

通过设置导引通道10,更方便挡板3的上下移动,使打捞更快捷顺畅,导引通道10可以和导轨1连接,或者不连接。当然了,可在导轨1上开设并排的两个滑槽,一个供第一滤网20移动,另一个供挡板3移动。

参见图2、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提升机构4包括支架40和卷扬机41,支架40上设有双滑轮42,双滑轮42上穿设有第一绳索43和第二绳索44,第一绳索43和第二绳索44的一端均设置在卷扬机41上,且另一端均穿过双滑轮42并分别与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相连。

具体地,支架40包括第一架体和由第一架体朝一侧延伸的第二架体,双滑轮42设置在第二架体上。卷扬机41控制第一绳索43和第二绳索44分别独立地提升或下放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除了卷扬机外,还可以换成其他的常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为了使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移动更加平稳,受力均衡,第一绳索43和第二绳索44与滤网连接的一端可以分成两股连接绳,两股连接绳与滤网连接,而且使两个连接点沿滤网顶部的中心线对称。在设计时,该提升机构4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在不打捞时,可以避免占用空间,这种可拆卸方式也是本领域常用的方式,在此不赘述。

另外,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还可以相连。

在这一种技术方案下,挡板3也是固定的,可以固定在井体壁面上,水位淹没第一滤网20时,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直接被挡板3拦截,等水位下降到第一滤网20未被淹没时,第一滤网20进行拦截打捞,在进行提升时,将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同时提升清理,这种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垃圾比较少的情况下,这样可以保证两个滤网提升在过程中不会太沉。

进一步地,第一滤网20为尼龙制滤网,第二滤网21为不锈钢制滤网。

因为第一滤网20主要拦截打捞的是轻质的污染物,故采用尼龙材质,减轻重量,方便提升,还可以采用其他较为轻质也不易锈蚀的材质;第二滤网21打捞的是较重的沉降污染物,沉降污染物一般主要为棱角较为锋利的石头等,采用尼龙网的话,可能会被割破,故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承重能力,还可以采用其他较重也不易锈蚀的材质,而且下层沉降污染物对第二滤网21的冲击比较大,不锈钢材质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寿命。考虑到提升方便,第一滤网20高度可以适当加大,而第二滤网21的高度尽可能减小。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该分流井或弃流井均包括井体A、两导轨1、捞渣机构2、挡板3和提升机构4;井体A底部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两导轨1分别设于井体A内壁的两侧;捞渣机构2位于进水口5和出水口6之间,捞渣机构2包括沿井深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最好均以垂直于水流的方向设置,第一滤网20两侧和第二滤网21两侧均分别滑设于两导轨1,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均朝向进水口5,第二滤网21底端与井体A井底接触;挡板3设于导轨1和进水口5之间区域,挡板3顶部位于水面之上且底部在第一滤网2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拦截,也不会挡住第二滤网21的拦截;提升机构4固设于井体A的井口旁,提升机构4与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均相连,且提升机构4用于驱动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沿导轨1上下移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相互独立设置,井体A内壁的两侧还设置有与导轨1平行的导引通道10,所述导引通道10与所在侧的所述导轨1连接,挡板3活动的置于导引通道10内,所述挡板3为浮动式挡板,可以部分浮在水面上。

在这一技术方案下,不论是在晴天还是雨天,污水中的沉降污染物直接被第二滤网21拦截打捞,如果水位未淹没第一滤网20,则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直接被第一滤网20拦截打捞,如果水位大于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的高度之和,挡板3会随水为上升,故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被挡板3拦截,等水位下降后在被第一滤网20拦截,或者在水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会被第一滤网20拦截,另一部分则等水位下降后在被第一滤网20拦截。在设计时,结合当地下雨量以及污水处理量,不管雨天还是晴天,保证挡板3顶端都位于水面上,这样无论雨天还是晴天,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以及沉降污染物,都能够有效地被拦截打捞。同时,根据当地正常水位情况,设计时,第一滤网20高度大于正常水位高度。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挡板3为固定式挡板,挡板3两侧分别抵持于井体A内壁的两侧,挡板3顶端位于水面以上。

在这一技术方案下,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污水中的沉降污染物直接被第二滤网21拦截打捞,如果第一滤网20未被淹没,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直接被第一滤网20拦截,如果第一滤网20被淹没,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被挡板3拦截,等到水位下降后,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将会被第一滤网拦截,而在设计时,结合当地下雨量以及污水处理量,不管雨天还是晴天,保证挡板3顶端都位于水面上,这样无论雨天还是晴天,漂浮污染物和悬浮污染物以及沉降污染物,都能够有效地被拦截打捞,而且挡板到第一滤网20的距离也有要求,太远了,挡板3起不到效果,可以根据下面公式确定:D≥πR2/W(D为第一滤网20到挡板3的距离,R为进水管半径,W为分流井或弃流井宽度)。同时,根据当地正常水位情况,设计时,第一滤网20和第二滤网21的高度之和大于正常水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