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058发布日期:2018-09-05 01:20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坝体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应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水电清洁能源的需求,修建大量的高坝,利用水头进行发电,汛期由于来流量大,部分水体需要通过泄洪消能建筑物宣泄至下游。泄洪消能建筑物受混凝土浇筑能力限制及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需设置相应的板块尺寸,为适应各板块结构之间变形需要,相邻混凝土板块之间通过设置结构缝以适应结构变形等需要。

受高速水流的影响,为避免水流脉动压强引起板块之间变形错台带来相应的空化空蚀问题,目前高速水流的结构缝缝宽一般为零,这种结构缝能适应板块之间缝面方向的变形;若发生垂直于缝面的变形,缝宽为零的结构缝将不能适应这种变形,若垂直缝面受力超过混凝土抗压能力时,将造成混凝土受压屈服破坏,进而造成泄洪消能建筑物丧失其功能。本发明拟采用预留宽缝的方式以适应缝面方向及垂直缝面的变形。

另外,目前结构缝未考虑高速水流对其影响,在高速水流的长期脉动影响下将逐步掏空宽缝内填充材料,形成空化空蚀源头,并造成板块之间松动易失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障迎水面缝端口抵抗高速水流冲刷,避免宽缝形成人为空化空蚀源的适应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应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包括左混凝土板块和右混凝土板块,所述左混凝土板块和右混凝土板块之间设置有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填充板结构,所述左混凝土板块和右混凝土板块的迎水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防水涂层,高分子材料涂层将结构缝内的填充板结构完全密封。

进一步的是,所述填充板结构为泡沫板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结构缝的缝面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水涂层依次由第一层高分子涂层、胎基布和第二层高分子涂层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层高分子涂层与迎水面紧贴,其中,位于结构缝内的第一层高分子涂层与胎基布之间填充设置有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是,所述结构缝的侧边设置有刻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原有混凝土板块之间结构的优化,本实用新型巧妙的构建了内设有填充板结构的结构缝。该结构首先保证了相邻混凝土板块之间有结构缝从而适应结构变形,其次,混凝土板块迎水面上的防水涂层则有效防止在高速水流的长期脉动影响下,结构缝内填充材料被逐步掏空的问题,从而保证宽缝经久耐用,并最终有效保证了整体坝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坝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H-H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D。

图中标记为:左混凝土板块(A)、右混凝土板块(B)、迎水面1、柔性材料2、止水结构 3、填充板结构4、结构缝5、第一层高分子涂层6、胎基布7、第二层高分子涂层8、刻槽结构9、结构缝宽度B1、第一层高分子材料凹型深度B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适应高速水流的宽缝结构,包括左混凝土板块(A)和右混凝土板块(B),所述左混凝土板块(A)和右混凝土板块(B)之间设置有结构缝5,所述结构缝5内设置有填充板结构4,所述左混凝土板块(A)和右混凝土板块(B)的迎水面1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防水涂层,高分子材料涂层将结构缝5内的填充板结构4完全密封。

所述的宽缝,是为适应坝体结构的变化或基础变形,而在相邻结构之间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缝。如图2所示,在实际施工时,所述结构缝宽度B1缝宽一般选择为5cm左右,为保障在左混凝土板块(A)和右混凝土板块(B)浇筑时,该结构缝5不被混凝土充填,需要在结构缝5的缝面铺设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填充板结构4,所述填充板结构4可以为泡沫板,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填充板结构4的抗压强度应略大于混凝土液态时的浇筑压力,从而保证浇筑时不变形,在遭遇较大压力时又能自由变形。

为了具备更优的止水防水效果,可以如图2所示,选择在所述结构缝5的缝面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结构3。所述止水结构3的止水材料、型式及数量可根据泄洪消能建筑物重要性进行选择。

为了进一步防止高速水流的长期脉动影响下,水流逐步掏空宽缝内填充材料的问题,所述防水涂层可以选择依次由第一层高分子涂层6、胎基布7和第二层高分子涂层8构成。如图3所示,所述高分子涂层的材料可采用单组分聚脲等材料,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保障高分子材料抗冲刷的可靠性和过流面平整性。

另外,为保障涂层材料的相容性,如图3所示的第一层高分子涂层6与结构缝5之间形成的凹型,不再填充板结构4,而采用柔性材料2填充,所述柔性材料2可以为油性聚氨酯或聚硫密封胶等材料。该材料粘性较强,可封闭缝端口,柔软变形能力强。

为了保障应力平顺,可以选择在结构缝5两侧的迎水面上设置刻槽结构9,所述刻槽结构9的坡度采用1:n,其中n一般取10左右即可满足要求。使两层涂层与迎水面位于同一高程,保障表面平滑过渡,降低高速水流剥离涂层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原有混凝土板块之间结构的优化,巧妙的构建了内设有填充板结构的结构缝。该结构首先保证了相邻混凝土板块之间有结构缝从而适应结构变形,其次,混凝土板块迎水面上的防水涂层则有效防止在高速水流的长期脉动影响下,结构缝内填充材料被逐步掏空的问题,从而保证宽缝经久耐用,并最终有效保证了整体坝体结构的安全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