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015发布日期:2018-08-14 17:2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排水系统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对一些道路排水现状和排水设施布设情况的分析表明,居住区道路常见的各种病害,其中水是危害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以雨水为例,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排泄,若排水系统不通畅,排泄出现堵塞;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积水现象,但在严重的情况下结合地下水侵蚀道路路基,使其沉陷,冲刷,翻浆,断裂等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排水的速度过慢,不能过滤雨水冲击道路带来的杂质,造成连接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率,造成路面积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虹吸漏斗、相互连接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虹吸漏斗设置有多个,位于路面雨水汇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与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三级沉淀池连接有潜水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监测模块,所述控制监测模块包括用于监控管理三级沉淀池的液位传感器、网络管理机和云端数据库模块,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三级沉淀池内,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网络管理机连接,所述网络管理机与云端数据库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漏斗设置在路沿石和居住道路层的汇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漏斗设置在汇水口的雨水篦子内。

进一步地,虹吸漏斗沿道路方向布置间距为50~100m。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篦子采用圆形雨水篦子。

更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篦子的直径为10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沉淀池顶部与市政排水管道连接。将二级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排水口可以把控沉淀池的水位,此排水口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接,有效的防止水溢出导致居住区室外道路出现积水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漏斗的上外罩包括钢圈和由两根以上的钢丝首尾焊接在钢圈上构成的网状半球结构,所述钢圈也由至少两根以上的钢丝首尾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设计居住区道路的雨水口内采用虹吸漏斗作为基础的过滤装置,有效过滤雨水冲刷底面的杂质,避免雨水中夹带的物质造成管道堵塞。多个虹吸漏斗同时排水提高排水速度。通过三级沉淀池进行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可进一步对小区绿化灌溉。通过液位传感器与云端数据库模块结合,可以有效控制水位过低而导致潜水泵在运作时受损,方便清除三级沉淀池底部的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虹吸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雨水篦子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和左接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检测模块结构框图。

图中:第一圆形雨水篦子-1、第一虹吸漏斗-2、第二圆形雨水篦子-3、第二虹吸漏斗-4、T型连接管道-5、排水管-6、第三圆形雨水篦子-7、第三虹吸漏斗-8、居住道路层-9、右接水管-10、第四圆形雨水篦子-11、第四虹吸漏斗-12一级沉淀池-13、过水洞-14、二级沉淀池-15、排水口-16、三级沉淀池-17、水阀-18、出水口-19、抽水管-20、潜水泵-21、液位传感器-22、连接管道-23、路沿石-24、雨水口-25、左接水管-26、两个以上的接水管-501、上外罩-101、导流罩-102、紧固压环-103、空气隔板-104、螺铨-105、不锈钢底盘-106、法兰-107、导流槽-10201、凸起-10202、圆形底盘-10203、导流卡-10204、网络管理机-27、云端数据库模块-28、GPRS网络模块-181、信息处理模块-182、A/D转换模块-183、信息传输模块-1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路沿石24和居住道路层9内部设有雨水口,路沿石24位于居住道路层9的两侧,居住道路层9的路面设有第二圆形雨水篦子3和第三圆形雨水篦子7。第二圆形雨水篦子和第三圆形雨水篦子内分别装有第二虹吸漏斗4和第三虹吸漏斗8,第二虹吸漏斗4和第三虹吸漏斗8之间用T型连接管道5连通,T型连接管道5和位于其下方的排水管6固定连接,路沿石24旁设有第一圆形雨水篦子1和第四圆形雨水篦子11,第一圆形雨水篦子1和第四圆形雨水篦子11内分别设有第一虹吸漏斗2和第四虹吸漏斗12。第一虹吸漏斗2与排水管6用左接水管26连通,第四虹吸漏斗12与排水管26用右接水管10连通。

排水管6为W形状,在排水管6的第二个拐角处设有两个以上的接水管501,用于连接多个排水管6接水管和排水管活动连接。

排水管6与一级沉淀池13相通,过水洞14将一级沉淀池13和二级沉淀池15连通,排水口16设在二级沉淀池15的顶部,连接管道23连通二级沉淀池15和三级沉淀池17,三级沉淀池17的底部设有两个潜水泵21,潜水泵21和出水口之间通过抽水管20固定连接,抽水管20的中间部位设有水阀18,液位传感器22设在三级沉淀池17侧面墙体底部。

第一虹吸漏斗2、第二虹吸漏斗4、第三虹吸漏斗8、第四虹吸漏斗12均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都是由上外罩101、导流罩102、紧固压环103、空气隔板104、螺铨105、不锈钢底盘106、法兰107构成,为了适应本设计应用环境,本设计对虹吸漏斗做了材料上的改进,具体如下;

上外罩101为由两根以上的钢丝首尾焊接的钢圈并且两根以上的钢丝两端焊接在钢圈上从而构成一个网状半球结构,上外罩101的底圈嵌于导流罩102外侧的凹槽里面,螺铨105一端固定在不锈钢底盘106上表面,螺铨105另一端从下到上依次贯穿空气隔板104、紧固压环103的通孔与导流罩102活动连接,不锈钢底盘106底部上设有法兰107,法兰107与右接水管10、左接水管26活动连接。

导流罩102设有导流槽10201、凸起10201、圆形底盘10203、导流卡10204。

圆形底盘10203中间设有五角状的凸起10201,两凸起10201之间设有导流槽10201。

导流槽10201倾斜度为30°-45°。

圆形底盘10203下固定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流卡10204。

液位传感器22的数据传输给网络管理机27,网络管理机27内部设有GPRS网络模块181、信息处理模块182、A/D转换模块183和信息传输模块184。

GPRS网络模块181和信息传输模块184连接,信息处理模块182通过A/D转换模块183和信息传输模块184连接,网络管理机27将处理后的液位传感器信号发送到云端数据库模块28。

本实用新型采用虹吸漏斗作为基础的过滤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尺寸,过滤雨水冲刷底面的杂质,避免雨水中夹带的物质造成管道堵塞。根据居住区建筑面积、室外道路规划设计、坡度比、雨水收集程度。雨水篦子可纵向间隔50~100米设置一排。为了不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和排水效率,路面铺设的圆形雨水篦子直径可定为100~200mm。当下雨时,居住道路层上雨水会通过雨水篦子流入雨水口25内,经过网状半球结构的外罩101进行初步过滤,而导流罩102将雨水逐步导入排水管6中,并且空气隔板104可以隔绝外界的空气,避免空气造成管道的分层,影响排水效率。当排水管6里的水流入各级沉淀池时,可进行污水过滤、杂质沉淀。若园林绿化需灌溉时,人可以打开水阀18利用三级沉淀池17里的潜水泵21抽取过滤后的水经抽水管20、出水口19灌入绿化区。当出现强降雨时,居住区道路的雨水收集量可能大于各级沉淀池的容量时,为避免路面积水,水通过二级沉淀池15侧墙顶部的排水口16汇入市政排水管道中。

实施例2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在三级沉淀池17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2,一旦三级沉淀池17的水位过低,液位传感器22测量水位并发送至网络管理机27,经过处理发送至云端数据库模块28。云端数据模块28接收到的数据主要是测量水位以及三级沉淀池是否含有水或杂质;工作人员可根据数据进行判断是否泄水或取水灌溉。可以有效控制水位过低而导致潜水泵22在运作时受损,方便清除三级沉淀池17底部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利用虹吸原理排水速度加快,相对现有的道路排水速度能力有更加显著效果。液位传感器测量水位并发送至网络管理机,经过处理发送至云端数据库模块,可以有效控制水位;而不是工作人员对沉淀池的水位进行目测,该弊端有第一站在沉淀池上方观察不准,第二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潜水泵抽水的水位。第三工作过程繁琐、困难重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