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014发布日期:2018-07-04 14:3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



背景技术: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转孔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基坑孔洞的挖掘速度,避免了二次加工。

然而传统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护筒受力面积小,在运用于深水库区时候容易造成护筒整体偏移,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影响基坑孔洞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防护效果好、施工效率高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包括:第二护筒;多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护筒的底端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部设有所述限位槽;多个固定结构,多个所述固定结构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背离所述第二护筒的一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限位杆、固定板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限位槽卡合,所述第一卡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端,所述固定板为扇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护筒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块、多个防护板和多个第二卡块,多个所述防护板均为弧形结构,多个所述防护板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一一对应,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块,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卡合,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块背离所述防护板的一端的端部为弧形结构,多个所述防护板围成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护筒还包括多个限位套筒,所述防护板的内侧壁设有成弧形线性分布的多个所述限位套筒。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块的内部贯穿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贯穿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拉环,所述第二拉环与所述限位销钉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销钉的长度等于所述防护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的底端设有第一护筒,所述第一护筒包括多个第一防护杆和多个第二防护杆,所述第一防护杆固定于所述限位套筒,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和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杆交叉编织。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筒还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杆与所述第二防护杆上,所述第一限位杆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所述第二护筒的底端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成扇形的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一卡块卡合,同时通过螺栓固定,增大了所述第二护筒的整体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加均匀,同时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杆,大大提高了所述固定板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了在开挖深水库区过程中所述第二护筒局部受力造成滑动,使开挖的基坑孔洞受力不均坍塌,影响了施工工期,避免了二次施工,大大提高了开挖效率及其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二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护筒,11、第一防护杆,12、第二防护杆,13、第一限位杆,14、第一限位板,2、固定结构,21、第二限位杆,22、固定板,23、第一卡块,3、第一拉环,4、第二护筒,41、第一限位块,42、防护板,43、第二卡块,44、限位套筒,5、第二限位块,6、限位槽,7、限位结构,71、第二拉环,72、限位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二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包括:第二护筒4;多个第二限位块5,所述第二护筒4的底端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5;限位槽6,所述第二限位块5的内部设有所述限位槽6;多个固定结构2,多个所述固定结构2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5背离所述第二护筒4的一端,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第二限位杆21、固定板22和第一卡块23,所述第一卡块23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块5,所述第一卡块23与所述限位槽6卡合,所述第一卡块23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2背离所述第二限位块5的一端,所述固定板22为扇形结构,所述固定板22的内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1。

为了便于调节所述第二护筒4的直径,便于在不同直径的基坑中使用,提高了所述第二护筒4的循环利用效率,所述第二护筒4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块41、多个防护板42和多个第二卡块43,多个所述防护板42均为弧形结构,多个所述防护板42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5一一对应,所述防护板4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限位块41与所述第二卡块43,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41与所述第二卡块43卡合,所述第一限位块41与所述第二卡块43背离所述防护板42的一端的端部为弧形结构,多个所述防护板42围成环形结构。

为了便于固定所述第一护筒1,提高所述第一护筒1的稳定性,提高钻孔效率及其质量,所述第二护筒4还包括多个限位套筒44,所述防护板42的内侧壁设有成弧形线性分布的多个所述限位套筒44。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第二护筒4,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41与所述第二卡块43的内部贯穿有限位结构7,所述限位结构7包括限位销钉72,所述限位销钉72贯穿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块41与所述第二卡块43;所述限位结构7还包括第二拉环71,所述第二拉环71与所述限位销钉72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销钉72的长度等于所述防护板42的高度。

为了防止开挖的钻孔坍塌,提高防护效果,将所述第一防护杆11与所述第二防护杆12交叉编织,编织直径与基坑大小相等的所述第一护筒1,在基坑孔洞开挖完成后,将所述第一护筒1固定在基坑中,将所述第一防护杆11固定在所述限位套筒44上,施工结束后可直接在所述第一护筒1的内部浇筑柱桩,所述第一防护杆11、所述第二防护杆12、所述第一限位杆13和所述第一限位板均为竹筋复合材料制成,为绿色环保材料,施工完成后无需处理,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所述限位套筒44的底端设有第一护筒1,所述第一护筒1包括多个第一防护杆11和多个第二防护杆12,所述第一防护杆11固定于所述限位套筒44,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11和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杆12交叉编织;所述第一护筒1还包括第一限位杆13和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板14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杆11与所述第二防护杆12上,所述第一限位杆13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4。

为了便于拆卸所述固定板22,提高施工速度,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多个第一拉环3,所述第一拉环3与所述固定板22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每个所述防护板42上的所述第二限位块5与成扇形的所述固定板22上的所述第一卡块23卡合,同时通过螺栓固定,然后将多个所述防护板42依次固定,将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板42的所述第一限位块14与所述第二卡块43之间通过所述限位销钉72卡合围成圆环形结构,同时将所述固定板22上的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1固定在地面上,将所述第一防护杆11与所述第二防护杆12交叉编织,编织直径与基坑大小相等的所述第一护筒1,在基坑孔洞开挖完成后,将所述第一护筒1固定在基坑中,将所述第一防护杆11固定在所述限位套筒44上,施工结束后可直接在所述第一护筒1的内部浇筑柱桩,增大了所述第二护筒4的整体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所述固定板22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了在开挖深水库区过程中所述第二护筒4局部受力造成滑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水库区转孔桩穿越抛石层施工护筒装置,所述第二护筒4的底端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5,所述第二限位块5与成扇形的所述固定板22上的所述第一卡块23卡合,同时通过螺栓固定,增大了所述第二护筒4的整体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加均匀,同时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1,大大提高了所述固定板22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了在开挖深水库区过程中所述第二护筒4局部受力造成滑动,使开挖的基坑孔洞受力不均坍塌,影响了施工工期,避免了二次施工,大大提高了开挖效率及其施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