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应对地面沉降的排污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8224发布日期:2018-08-10 23:29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应对地面沉降的排污管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由于城市空间有限,许多的城市设施的设计不能在地面以上进行设计,如果采用地面上的城市设计规划,则会进一步减少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使得城市设计十分的混乱;尤其是大型城市,在其中生活的居民有时会达到上千万,由于地面面积有限,市政部门会将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以及一部分的输电线路铺设在城市的地下,但是由于管线自身具有一定的重力,如果再在管线上埋上填土甚至是车来车往,则会对管线造成十分大的损伤,从而降低管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应对地面沉降的排污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能够应对地面沉降的排污管件,包括管道本体、沉降缓冲装置和防阻塞装置,所述管道本体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结构,所述防阻塞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沉降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顶端,所述防阻塞装置包括扰动装置和湍流部件,所述扰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所述湍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湍流部件采用截面为正弦波形的结构,所述沉降缓冲装置包括管套、支撑管、支撑板、密封衬垫、可松紧固定圈、重力传感器和松紧控制器,在所述管套内套接有所述支撑管,在所述支撑管外侧设置有所述密封衬垫,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可松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管套一端,所述管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相连,所述松紧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松紧固定圈上,所述可松紧固定圈与所述密封衬垫相对设置,在所述管套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隔,在所述缓冲间隔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管相连,所述重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松紧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松紧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控制所述可松紧固定圈的松紧程度,所述松紧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气缸的电源相连。

所述扰动装置包括扰动叶片、扰动轴、扰动电源和扰动支架,所述扰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顶端相连,所述扰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扰动轴相连,在所述扰动轴上设置有扰动叶片,所述扰动电源设置在所述扰动支架上。

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加强网、外覆层和内覆层,在所述加强网的连接节点上交错设置有外覆连接件和内覆连接件,所述外覆层通过所述外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加强网的外层,所述内覆层通过所述内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加强网的内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沉降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地面发生沉降对埋于地下的地下管网的损坏,由于在缓冲间隔内设置有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对管套和支撑管进行调整,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位于管件上部的地面由于发生沉降而导致的重力过大时,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对支撑管和支撑板进行有利的支撑,从而避免由于发生地面沉降而导致的压坏管路、路面塌陷的情况发生;在管套上设置有可松紧固定圈和密封衬垫,通过可松紧固定圈能够调整管套与支撑管的松紧度,而密封衬垫的设置则能够避免由于地下环境潮湿而导致的升降气缸发生故障的情况发生;扰动装置设置在管道本体的一端,通过扰动装置对管道内的流体进行扰动,在扰动装置与湍流部件协同作用下能够避免水垢或者是排污管线中的污染物沉积在管道本体的底部,而对管道本体造成阻塞,通过湍流件使得水域湍流件进行碰撞,持续的产生湍流,从而带动水垢或者污染物随水流动,避免沉积在管道本体底部,当水流量较大时无需扰动装置对管件内的水流进行扰动,当水流量较小时,通过扰动装置能够对水流进行扰动,在部分管段加大水流量;管道本体采用加强网、内覆层和外覆层三层的设计,使得管道本体能够通过加强网以及加强网上的连接件对内覆层、外覆层以及管道本身进行加固,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管道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管道本体,2为管套,3为支撑管,4为支撑板,5为密封衬垫,6为可松紧固定圈,7为重力传感器,8为缓冲间隔,9为升降气缸,10为扰动叶片,11为扰动轴, 12为扰动电源,13为扰动支架,14为加强网,15为外覆层,16为内覆层,17为外覆连接件,18为内覆连接件,19为湍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1为管道本体,2为管套,3为支撑管,4为支撑板,5 为密封衬垫,6为可松紧固定圈,7为重力传感器,8为缓冲间隔,9为升降气缸,10为扰动叶片,11为扰动轴,12为扰动电源,13为扰动支架,14为加强网,15为外覆层, 16为内覆层,17为外覆连接件,18为内覆连接件,19为湍流部件。

能够应对地面沉降的排污管件,包括管道本体、沉降缓冲装置和防阻塞装置,所述管道本体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结构,所述防阻塞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沉降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顶端,所述防阻塞装置包括扰动装置和湍流部件,所述扰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所述湍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湍流部件采用截面为正弦波形的结构,所述沉降缓冲装置包括管套、支撑管、支撑板、密封衬垫、可松紧固定圈、重力传感器和松紧控制器,在所述管套内套接有所述支撑管,在所述支撑管外侧设置有所述密封衬垫,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可松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管套一端,所述管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相连,所述松紧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松紧固定圈上,所述可松紧固定圈与所述密封衬垫相对设置,在所述管套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隔,在所述缓冲间隔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管相连,所述重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松紧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松紧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控制所述可松紧固定圈的松紧程度,所述松紧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气缸的电源相连。

所述扰动装置包括扰动叶片、扰动轴、扰动电源和扰动支架,所述扰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顶端相连,所述扰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扰动轴相连,在所述扰动轴上设置有扰动叶片,所述扰动电源设置在所述扰动支架上。

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加强网、外覆层和内覆层,在所述加强网的连接节点上交错设置有外覆连接件和内覆连接件,所述外覆层通过所述外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加强网的外层,所述内覆层通过所述内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加强网的内层。

沉降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地面发生沉降对埋于地下的地下管网的损坏,由于在缓冲间隔内设置有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对管套和支撑管进行调整,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位于管件上部的地面由于发生沉降而导致的重力过大时,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对支撑管和支撑板进行有利的支撑,从而避免由于发生地面沉降而导致的压坏管路、路面塌陷的情况发生;在管套上设置有可松紧固定圈和密封衬垫,通过可松紧固定圈能够调整管套与支撑管的松紧度,而密封衬垫的设置则能够避免由于地下环境潮湿而导致的升降气缸发生故障的情况发生;扰动装置设置在管道本体的一端,通过扰动装置对管道内的流体进行扰动,在扰动装置与湍流部件协同作用下能够避免水垢或者是排污管线中的污染物沉积在管道本体的底部,而对管道本体造成阻塞,通过湍流件使得水域湍流件进行碰撞,持续的产生湍流,从而带动水垢或者污染物随水流动,避免沉积在管道本体底部,当水流量较大时无需扰动装置对管件内的水流进行扰动,当水流量较小时,通过扰动装置能够对水流进行扰动,在部分管段加大水流量;管道本体采用加强网、内覆层和外覆层三层的设计,使得管道本体能够通过加强网以及加强网上的连接件对内覆层、外覆层以及管道本身进行加固,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