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9039发布日期:2018-08-21 19:08阅读:2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城市遇到强降雨时常常发生内涝灾害,一方面源于旧城较低排水设计标准满足不了排洪流量,或是雨污合流排水系统设计导致管道堵塞;另一方面,原始设计的硬化路面和人为增加的不透水层,覆盖了渗透性较好的自然土壤,雨水难以被土壤就地吸收;2014年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即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土体具备良好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调节水循环能力;在干旱缺水时又可将储存在地下土层中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而雨水渗井是构件海绵城市的措施之一。

专利CN106555431A公布了一种城市排水防涝的雨水渗井,包括管道、箅子、垃圾沉淀槽、井管、碎石、沙子、滤网,能使屋顶雨水或地面雨水再井管内积蓄,利用雨水的重力作用向下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力,当雨水的重力与雨水渗透受到的阻力平衡时井内水位线就不再升高;降雨量越大,井内水位线就越高,产生的渗透压就越大,雨水的渗透量也就越大;但是该雨水渗井,当降雨量超过渗井雨水极限渗透量时,容易发生雨水倒灌产生内涝的问题,且雨水渗井吸纳雨水的能力取决与井的直径和深度,而排水防涝的总体能力取决于其星罗棋布的密度,这导致在降雨量充足的地区投入量相当大,不经济实用;

专利CN204311551U公布了一种组合型雨水渗进,渗井由原有的雨水检查井和井下留置填满砂石的多圆锥台混凝土渗水井组合而成,降雨地面径流通过雨水管收集,流至渗井雨水经滤网、滤料过滤流入地下,而不叠加在下游的雨水管,当竖井内充满雨水而下渗不及时,雨水再流入下游管道,减小了流入下端管道的流量,起到错峰调蓄的作用;但该渗井为组合构筑物,采用组合方式施工,上部的井体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且为混凝土构件,施工难度大,造价高,且其仅能适用于城市道路下雨水调蓄,对于建筑小区和人行道等不能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蓄渗流效果强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包括井箅、井筒,所述井箅设置在井筒的上端,所述井筒置于土体中,在所述井筒上开设有渗流孔眼,在所述井筒沿人行道方向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连通在井筒侧壁上,且所述出水管内底高程高于进水管内底高程。

进一步,在所述井筒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截污框,在所述井筒外壁上包裹有土工布,在所述土工布与井筒外壁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碎石,在所述土工布外侧填铺有粗砂。

进一步,所述土工布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井筒轴向和环向渗流孔眼处。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膨胀螺栓、不锈钢扁铁,所述土工布设置在不锈钢扁铁上,所述膨胀螺栓穿过不锈钢扁铁将土工布固定于井筒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井筒与井箅均为PE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截污框为倒四棱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将传统的雨水检查井和蓄水渗井有效结合,根据调蓄需要随时切换功能,充分发挥调蓄渗流作用,有效地加强了调蓄渗流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其吸水蓄水效率高,通过井箅和上游出水管快速吸纳从小区绿地和人行道上收集的雨水,消除雨水径流,转为地下渗流,极大减轻雨水对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压力,从而提高城市的防涝能力;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渗流入土壤的雨水过滤效果好,通过四重过滤,确保净化的水体补充给地下水,涵养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强力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其体量小,采用PE材质,可根据设计的蓄水渗水量灵活的调整管径和渗流孔眼的数量,且可工厂化制作,减小施工难度,节省巨额资金,实现绿色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井箅,2-井筒,3-渗流孔眼,4-进水管,5-出水管,6-截污框,7-土工布,8-碎石,9-粗砂,10-固定装置,101-膨胀螺栓,102-不锈钢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包括井箅1、井筒2,所述井箅1设置在井筒2的上端,所述井筒2置于土体中,在所述井筒2上开设有渗流孔眼3,在所述井筒2沿人行道方向连接有进水管4与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与出水管5分别连通在井筒2侧壁上,且所述出水管5内底高程高于进水管4内底高程;本实用新型中,在下雨时,通过井箅1滞留部分雨水中携带的体积较大的污物,如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等,防止污染物质进入至井筒2内,在井筒2内开设有渗流孔眼3,所述渗流孔眼3主要开设在井筒2底部及井筒2下端外壁位置处,不断流入的雨水通过渗流孔眼3从井筒2中流出,进而渗透至周围的土壤内,给绿地土壤补充水分实现灌溉;所述进水管4与出水管5连通在井筒2上部位置处,所述进水管4与出水管5管径均为200-300mm;随着降雨量的增多,上游雨水渗井的出水管5将多余的雨水流入至本级井筒2内,井筒2开始蓄水,当存蓄的雨水的重力大于雨水渗透受到的阻力时,井筒2内蓄水水位线就不断升高,直至升高至出水管5的高度,多余的水通过出水管5排至下游的雨水渗井内,最终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其充分发挥调蓄渗流作用,吸水蓄水效率高,消除雨水径流,转为地下渗流,极大减轻雨水对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压力,提高了城市的防涝能力;且当不需要蓄水而作为渗透检查井时,将井箅1换成同尺寸的井盖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为了提高雨水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井筒2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截污框6,在所述井筒2外壁上包裹有土工布7,在所述土工布7与井筒2外壁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碎石8,在所述土工布7外侧填铺有粗砂9;所述碎石8粒径为20-30mm,所述粗砂9粒径为5-10mm,下雨时,雨水中较大杂物通过井箅1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一次过滤后的雨水进入截污框6实现第二次过滤,再流入井筒2中,阻挡的固体垃圾在截污框6内沉积,可人工取出截污框6进行随时清理;不断流入的雨水通过井筒2内的渗流孔眼3,流入碎石8层经过第三次过滤,随后进入粗砂9经过第四次过滤渗透至周围土壤内;通过四次过滤,提高雨水的净化程度,确保净化的水体补充给地下水,涵养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强力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加强土工布7连接在井筒2外壁上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土工布7通过固定装置10固定在井筒2轴向和环向渗流孔眼3处;所述井筒2内渗流孔眼3所在位置即为雨水渗流处,通过固定装置10的固定作用,可有效地使土工布7稳定的固定在井筒2上,使土工布7将渗流孔眼3覆盖,且包裹在土工布7内的碎石8不易流失,从而保证雨水净化效果。

所述固定装置10可选用螺钉,通过螺钉直接将土工布7固定在井筒2外壁上,由于碎石8本身的重量及降雨时流入至碎石8内的水流重量,导致土工布7局部应力集中,容易导致土工布7的撕裂;为了延长土工布7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膨胀螺栓101、不锈钢扁铁102,所述土工布7设置在不锈钢扁铁102上,所述膨胀螺栓101穿过不锈钢扁铁102将土工布7固定于井筒2外壁上;具体的,所述不锈钢扁铁102为两片,将土工布7夹持在不锈钢扁铁102之间,土工布7通过不锈钢扁铁102间接的固定在井筒2外壁上,增大了土工布7的受力面积,避免了应力集中,通过膨胀螺栓101固定,有效加强土工布7的承重能力及稳定连接能力。

为了节约成本,减小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中,述井筒2与井箅1均为PE材质制成;通过PE材质制成,可根据设计的蓄水渗水量灵活的调整管径和渗流孔眼3数量,可工厂化制作为成品,其体量小,有助于减小施工难度,实现绿色施工。

为了提高截污框6内过水能力及水流速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截污框6为倒四棱锥形结构;倒四棱锥形结构具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特点,雨水由截污框6的上端流入,由截污框的下端流出,有助于加快雨水流通的速度,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将传统的雨水检查井和蓄水渗井有效结合,根据调蓄需要随时切换功能,充分发挥调蓄渗流作用,有效地加强了调蓄渗流效果;且其吸水蓄水效率高,通过井篦和上游出水管快速吸纳从小区绿地和人行道上收集的雨水,消除雨水径流,转为地下渗流,极大减轻雨水对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压力,从而提高城市的防涝能力;渗流入土壤的雨水过滤效果好,四重过滤,确保净化的水体补充给地下水,涵养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强力助推海绵城市建设;该雨水渗井体量小,采用PE材质,可根据设计的蓄水渗水量灵活的调整管径和渗流孔眼的数量,且可工厂化制作,减小施工难度,节省巨额资金,实现绿色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