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5303发布日期:2018-06-01 19:2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拔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拔出装置,特别是拔桩器。



背景技术:

在抗洪时,经常会在决堤口插入木桩,放上沙袋。而洪水过后,木桩的回收却成了一个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现在多采用大型起重机械,将木桩牵引后拔起;但由于地形地貌等原因,大型机械往往无法进入现场,或难以平稳支撑,使得大型起重机械无法施展工作,并且难以保证木桩的完整性,因此,如何快捷的回收木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拔桩器,可有效解决现有拔桩机结构较大,成本较高且拔桩效率低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水平状且中心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平板,第一平板的下端面上均布有多个竖直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平板上贯穿有两个左右对称且竖直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位于第一平板的外侧,连接杆的上端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压紧块,压紧块内有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腔,锥形腔贯穿压紧块,压紧块内设有多个抱紧块,抱紧块外缘面为可与压紧块的锥形腔相贴合的斜面,多个抱紧块的内缘面组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第一平板的下端面上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固定板,固定板位于连接杆的外侧,每个固定板上均铰接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压杆,压杆的外端位于固定板的外侧,压杆的内端与连接杆组成一个压杆外侧向下转动时使连接杆向上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与压紧块固定连接,压紧块与抱紧块为分离结构,或连接杆的上端与压紧块为分离状态,压杆在固定板上的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上下调节;

压杆的下方有一个水平放置且中心开设有通孔的第二平板,第二平板的上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重合,第一套筒上贯穿有数个水平放置且可在第一套筒上左右移动的导向杆,导向杆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套筒的内外两侧,每个导向杆的内端均安装有一个卡紧块,多个卡紧块的內缘面可组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第一套筒的外侧有一个与第一套筒轴线重合且可绕轴线转动并可复位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内侧壁之间有一定距离,导向杆的外端与第二套筒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套筒转动可推动导向杆向内运动,第二平板上安装有第二套筒转动一定角度可固定第二套筒位置的固定结构,连接杆的下端安装有绳索,绳索向上运动可使固定结构松开第二套筒;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能达到用较小的力并可多次拔出木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平板与第一固定杆装配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杆下端为球状凸起时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压杆上设有水平通槽时与连接杆装配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抱紧块抱紧木桩时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套筒通过棘齿条固定位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套筒通过棘齿条固定位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套筒通过定位槽固定位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套筒通过定位槽固定位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抱紧块的三维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卡紧块与圆形木桩抱紧时的俯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卡紧块非圆型木桩抱紧时的俯视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棘齿条与第一定位销钉配合的右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3 给出,本发明包括一个水平状且中心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平板1,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上均布有多个竖直的第一固定杆2,第一平板1上贯穿有两个左右对称且竖直放置的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两端均位于第一平板1的外侧,连接杆3的上端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压紧块13,压紧块13内有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腔,锥形腔贯穿压紧块13,压紧块13内设有多个抱紧块14,抱紧块14外缘面为可与压紧块13的锥形腔相贴合的斜面,多个抱紧块14的内缘面组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上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固定板4,固定板4位于连接杆3的外侧,每个固定板4上均铰接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压杆5,压杆5的外端位于固定板4的外侧,压杆5的内端与连接杆3组成一个压杆5外侧向下转动时使连接杆3向上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连接杆3的上端与压紧块13固定连接,压紧块13与抱紧块14为分离结构,或连接杆3的上端与压紧块13为分离状态,压杆5在固定板4上的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上下调节;

压杆5的下方有一个水平放置且中心开设有通孔的第二平板6,第二平板6的上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重合,第一套筒7上贯穿有数个水平放置且可在第一套筒7上左右移动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导向杆8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套筒7的内外两侧,每个导向杆8的内端均安装有一个卡紧块9,多个卡紧块9的內缘面可组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第一套筒7的外侧有一个与第一套筒7轴线重合且可绕轴线转动并可复位的第二套筒10,第一套筒7的外侧壁与第二套筒10的内侧壁之间有一定距离,导向杆8的外端与第二套筒10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套筒10转动可推动导向杆8向内运动,第二平板6上安装有第二套筒10转动一定角度可固定第二套筒10位置的固定结构,连接杆3的下端安装有绳索12,绳索12向上运动可使固定结构松开第二套筒10。

为了保证压杆5在固定板4上的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上下调节,所述的固定板4上均布有多个竖直排列的第一通孔36,压杆5上设有第二销钉37,第二销钉37可插装在第一通孔36内,压杆5可经第二销钉37与不同高度第一通孔36的配合与固定板4铰接在一起,从而达到调整压杆5在固定板4上的铰接位置的效果。

当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为分离状态时,为了保证在卡紧块9松开木桩40而连接杆3未接触压紧块13时,压紧块13不向下移动,所述的压紧块13下端面上有两个竖直的上小下大的阶梯孔29,连接杆3的直径大于阶梯孔29的小孔直径且小于阶梯孔29的大孔直径,连接杆3上端可置于阶梯孔29的大孔内并可在阶梯孔29的大孔内上下移动,阶梯孔29的小孔内装有第三压簧30,第三压簧30的上端固定在阶梯孔29的底面上,第三压簧30的下端固定在连接杆3的上端面上,当再次压动压杆5时,连接杆3未与压紧块13接触或未置于阶梯孔29内时,连接杆3向上移动会通过绳索12带动棘爪,使棘爪与棘齿条20分开,从而使卡紧块9松开木桩40,在此过程中,连接杆3向上移动会压缩第三压簧30,使第三压簧30给压紧块13施加向上的力,从而防止在卡紧块9松开木桩40而连接杆3未接触压紧块13时,压紧块13向下移动。

为了保证第二套筒10可绕轴线转动,所述的第二平板6上设有凹槽,第二套筒10置于凹槽内,且第二套筒10内壁与凹槽靠近木桩40一侧的侧壁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41,由此,第二套筒10可保证绕轴线转动。

为了保证当第二套筒10转动时,推动导向杆8向内移动,所述的第二套筒10的内端面上圆周均布有与导向杆8数量相同的弧形面11,每个弧形面11在顺时针方向距圆心的距离逐渐减小,弧形面1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导向杆8的外端为球形且与第二套筒10对应的弧形面11接触,当第二套筒10逆时针转动时,弧形面11可推动导向杆8向内移动。

为了保证第二套筒10转动之后可以回复到原位,所述的第一套筒7上套装有一个扭簧15,扭簧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筒7上,扭簧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10的內缘面上,,第二套筒10转动后,扭簧15可使第二套筒10复位;或者第二套筒10的内壁与导向杆8之间安装有拉簧16,拉簧16的一端固定在弧形面11连接的台阶面上,拉簧16的另一端固定在导向杆8的外端面上。

为了保证第二套筒10在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被固定,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一个套装在第二套筒10上的第三套筒17,第三套筒17上贯穿有两个对称并竖直放置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定位销钉18,第一定位销钉18上套装有第一压簧19,第一压簧19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套筒17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钉18的下端面上,第二平板6的上端面上安装有圆周方向放置的棘齿条20,棘齿条20与第一定位销钉18配合作用,可使第二套筒10只能单方向逆时针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套筒10在转动时被固定到任意位置。

为了保证第二套筒10在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被固定,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一个套装在第二套筒10上并可转动的第四套筒21,第四套筒21的内侧面与的第二套筒10的外侧面有一定距离,第二平板6上设有凹槽,第二套筒10置于第二平板6的凹槽内,第二套筒10下端圆周上均布有多个定位槽22,第二平板6的凹槽的侧板上水平贯穿有两个对称且可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的第二定位销钉23,第二定位销钉23上套装有第二压簧24,第二压簧24的一端固定在第四套筒21的内侧面上,第二压簧2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钉23的内端面上,第二定位销钉23的一端可插入第二套筒10的定位槽22内,第二定位销钉2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平板6的外侧,第四套筒21的外侧安装有一个第一定滑轮25,第一定滑轮25上绕有弹性绳26,弹性绳2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钉23上,弹性绳26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套筒21的外侧面上,第四套筒21的内侧面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凸起块27,第二套筒10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第二凸起块28,第一凸起块27置于第二凸起块28之间,两个第二凸起块28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使当第一凸起块27随第四套筒21转动时,第一凸起块27从其中一个第二凸起块28接触,运动到与另一个第二凸起块28接触时,可通过弹性绳26带动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

为了保证绳索12向上移动时,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所述的第四套筒21上安装有一个第二定滑轮34,绳索12的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34固定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上,绳索1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杆3的下端面上。

为了保证当压杆5外侧向下转动时,连接杆3向上移动,所述的压杆5内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通槽31,连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销钉32,第一销钉32插装在第一通槽31内且可在第一通槽31内左右移动,第一销钉32将压杆5和连接杆3滑动铰接在一起;或连接杆3下端面为球状凸起33,球状凸起33位于压杆5的上方,使用时,向下转动压杆5,压杆5与球状凸起33接触带动连接杆3向上运动。

为了保证能够拔起不同形状的木桩40,所述的多个抱紧块14内缘面的横截面可为弧形或方形,多个抱紧块14组成的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的横截面可组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木桩40的形状选择相对应的抱紧块14。

为了保证能够卡紧不同形状的木桩40,所述的卡紧块9的通槽的横截面可为弧形或者方形,使用时,根据木桩40的不同形状选择相应的卡紧块9。

为了便于第二平板6的固定,所述的第二平板6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数个竖直放置的第二固定杆35。

为了实现更好的抱紧效果,所述的抱紧块14内侧为横向沟槽38,卡紧块9内侧圆弧形腔体内设有橡胶层39或者其他防滑材料,以增加抱紧时的摩擦力。

本发明使用前,首先将第二平板6穿过木桩40,并将第二固定杆35插入地面,从而固定第二平板6的位置,然后逆时针转动第二套筒10,由于逆时针转动时,弧形面11到圆心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弧形面11会压动导向杆8向内移动,此时拉簧16被拉伸或扭簧15被扭动,由于棘齿条20和第一定位销钉18的作用,此时第二套筒10只可单方向逆时针转动,所以可转动第二套筒10至卡紧块9卡紧木桩40,从而通过第一定位销钉18固定此时第二套筒10的位置。

或者可逆时针方向转动第四套筒21,由于弹性绳26初始状态处于被拉伸状态,所以转动第四套筒21时,在第一凸起块27从与其中一块第二凸起块28接触到与另一块接触时,弹性绳26会拉动第二定位销钉23向外侧运动从而使第二定位销钉23脱离定位槽22,继续转动第四套筒21,第一凸起块27会通过第二凸起块28带动第二套筒10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套筒10的圆弧面推动导向杆8向内运动,当卡紧块9卡紧木桩40时,可松开第四套筒21,第四套筒21在弹性绳26的作用下,会顺时针转动至与另一个第二凸起块28接触,同时第二定位销钉23再次插入定位槽22内,从而固定第二套筒10此时的位置。

当上述动作完成后,将第一平板1套装在木桩40上,并将第一固定杆2牢牢插入地面,并调整第一固定杆2插入地面的深度,使第一平板1与木桩40垂直,然后将连接杆3穿过第一平板1,将多个抱紧块14圆周均布在连接杆3上端的压紧块13内,之后将绳索1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杆3的下端,绳索12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固定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上,并调整绳索12长度使绳索12处于张紧状态。

当调整好上述状态后,连接杆3与压紧块13之间的状态可为固定连接和分离两种状态。

当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固定连接时,其使用过程为:向下压动木桩40左右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由于压杆5和连接杆3接触,所以压杆5内端会带动连接杆3向上移动,当连接杆3与压紧块13固定连接,由于多个抱紧块14的斜面组成上大下小的锥形面,且锥形面的小端直径位于压紧块13锥形腔的小端直径与大端直径之间,所以当压紧块13向上移动时,压紧块13的内锥面挤压抱紧块14的外锥面,从而使抱紧块14抱紧木桩40;与此同时连接杆3向上移动时,会拉动绳索12并带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移动,由于抱紧块14抱紧木桩40时,压紧块13向上运动的距离与使第一定位销钉18与棘齿条20分离时,第一定位销钉18移动的距离一致,或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的距离一致,所以在抱紧块14抱紧木桩40时,第二套筒10在扭簧15或者第一拉簧16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卡紧块9松开木桩40,调整绳索12的长度至放松状态,继续向下压动压杆5,压紧块13继续向上运动,同时通过抱紧块14带动木桩40向上运动,使木桩40被拔起。

检查木桩40被拔出的状态,当上述过程无法使木桩40完全松动而被拔出时,可再次逆时针旋转第二套筒10或第四套筒21,使卡紧块9再次卡紧木桩40;之后将抱紧块14与压紧块13松开木桩40,调整压杆5角度至初始状态,从而调整压紧块13相对与木桩40的位置,并调整绳索12的长度,使绳索12处于张紧状态,再次向下压动木桩40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同理,抱紧块14会抱紧木桩40,卡紧块9松开木桩40从而使木桩40再次被拔出,如此往复,直至木桩40完全松动而被拔出。

当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分离时,此种情况有两种状态: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无第三压簧30连接和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通过第三压簧30连接。

当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分离且两者之间没有第三压簧30连接时,其使用过程是:向下压动木桩40左右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由于压杆5和连接杆3接触,所以压杆5内端会带动连接杆3向上移动。并且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连接杆3与压紧块13接触时,连接杆3会带动压紧块13向上移动,同理由于抱紧块14和压紧块13的形状结构,所以当压紧块13向上移动时,抱紧块14会抱紧木桩40,同时连接杆3向上移动时,会拉动绳索12并带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移动,并使得卡紧块9松开木桩40,调整绳索12的长度至放松状态,继续向下压动压杆5,压紧块13继续向上运动,同时通过抱紧块14带动木桩40向上运动,使木桩40被拔起。

检查木桩40被拔出的状态,当上述过程无法使木桩40完全松动而被拔出时,可再次逆时针旋转第二套筒10或第四套筒21,使卡紧块9再次卡紧木桩40;之后调整第二销钉37与第一通孔36配合的位置,使第二销钉37位于与第一通孔36之前一次配合的孔的上方的孔内,调整过程中,由于卡紧块9卡紧木桩40,所以木桩40不会带动抱紧块14和卡紧块9向下移动,由此可调整绳索12的长度,使绳索12处于张紧状态时,压杆5上端与压紧块13下端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不小于使第一定位销钉18和棘齿条20分离的距离,或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的距离;压动木桩40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连接杆3带动绳索12运动使第一定位销钉18与棘齿条20分离或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从而使卡紧块9松开木桩40,此时连接杆3可能还未与抱紧块14接触,木桩40与卡紧块9会有轻微的向下移动,但移动距离较小,不影响整个拔桩的过程。

当压紧块13与连接杆3之间分离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簧30时,其使用过程是:向下压动木桩40左右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时,压杆5的内端会带动连接杆3向上移动,由于此时连接杆3的顶端不与阶梯孔29的下方的孔的端面接触,所以连接杆3的上端会压缩第三压簧30,同时连接杆3的下端会拉动绳索12,绳索12带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由于第三压簧30被压缩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定位销钉18和棘齿条20分离的距离,或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的距离,所以第二套筒10可被松开,从而使两个卡紧块9松开木桩40,继续压动木桩40左右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压紧块13继续向上移动,通过抱紧块14抱紧木桩40,从而使木桩40被拔起。

检查木桩40被拔出的状态,当上述过程无法使木桩40完全松动而被拔出时,可再次逆时针旋转第二套筒10或第四套筒21,使卡紧块9再次卡紧木桩40;之后调整第二销钉37与第一通孔36配合的位置,使第二销钉37位于与第一通孔36之前一次配合的孔的上方的孔内并处于与起始状态相同的角度,调整绳索12的长度,使绳索12处于张紧状态。再次向下压动木桩40左右两侧的压杆5的外端,连接杆3上端会先压缩第三压簧30,此时卡紧块9松开木桩40,卡紧块9松开木桩40时,上方的第三压簧30已被压缩,第三压簧30给上方压紧块13一个向上的力,阻止压紧块13和木桩40下降;继续向下压动压杆5的外端,木桩40再次被拔出,如此往复直至将木桩40全部松动而被拔出。

本发明通过压紧块13的锥形腔体与抱紧块14组成的外锥面的配合,可以使整个装置在上升过程中给通过压紧块13为抱紧块14一向内的压紧力,保证在拔桩过程中抱紧块14与木桩4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抱紧效果。

本发明通过压杆5与连接杆3的配合,在拔出过程中,利用压杆5将向上的拔桩力转化为向下压动压杆5的压力,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且由于压杆5具有一定的宽度,可增大施力面积,使得操作者可采用手按或脚踩等方式进行施力;并利用杠杆原理,使得整个拔出过程更加省力。

本发明通过抱紧块14与卡紧块9的配合,在向上拔桩时,使卡紧块9与木桩40脱离,抱紧块14与木桩40抱紧,并拔出木桩40,当一次无法完全拔出木桩40时,卡紧块9会与木桩40抱紧,防止木桩40下降,可调节压杆5的位置,从而再次拔桩。

本发明通过第三压簧30和绳索12及卡紧块9的配合作用,当连接杆3压缩第三压簧30时,连接杆3通过绳索12带动第一定位销钉18或第二定位销钉23移动,并使得第一定位销钉18和棘齿条20脱离或使第二定位销钉23移出定位槽22,从而使卡紧块9松开木桩40,并将卡紧块9松开动作和拔桩动作很好的衔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实现多次拔桩。

本发明结构巧妙, 通过压杆5、抱紧块14、绳索12、卡紧块9及压紧块13的联合作用,最终实现用较小的力拔出木桩40,并能够将拔桩过程分为多次从而满足不同深度木桩40的拔起,减小了制造成本,且大大提高了拔桩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