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4003发布日期:2018-07-24 23:08阅读:15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地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海相、湖相及河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其中,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地基上方建筑物的开裂与损坏,为了提高地基的牢固程度,一般会在地基下方设置了大量的桩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牢固程度,但是桩子没有防水的作用,在浇灌完成后,混凝土桩子内部本身就存在一些空隙,在长期受到水压力作用的影响下,桩子内部空隙会增大,甚至出现裂缝,因此,当桩子用于建筑长期受压力水作用时,地面下方的水分会通过桩子和地基的混凝土到达房屋的墙壁和地面上,使得建筑内地面潮湿,甚至发霉,影响室内环境和家具的使用寿命。如何通过合理的地基结构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解决地基的防水问题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水泥支护桩上端设置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并向其内部防水注入混凝土,使支护桩、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形成一体结构,有效减少地基沉降问题,并能防止地下水通过支护桩到达房屋的墙壁和底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坑挖掘:根据楼层占地面积大小选择基坑的范围,基坑长度大于楼层长度8~15m,基坑宽度大于楼层宽度8~15m,然后动工挖土,挖土至距地表1.5~2.0m,形成基坑;

(2)坑槽挖掘:在基坑范围内以1~3m的间距继续挖土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大坑槽,在大坑槽中央继续向下挖掘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小坑槽;

(4)沉管:在小坑槽的中央将管径0.3~0.5m的钢管垂直打入地下,直至下端面到达设计标高,钢管的下端封闭;

(5)注浆:使用注浆管向钢管内部注入水泥浆,边注浆边向上提拔注浆管,直到整个钢管被注满水泥浆;注浆结束后拔除钢管,形成支护桩;所述支护桩的顶部设置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筋条,筋条的上端高于基坑下缘0.3~0.5m;

(6)浇注防水混凝土:在大坑槽使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浇注形成二级平台;在小坑槽使用防水混凝土浇注形成一级平台,使得支护桩、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形成一体结构;

(7)编网:待防水混凝土的干燥后,在基坑内用钢筋进行纵横交错的焊接相连而组成一个长方体的钢筋镂空网络结构;

(8)焊接:把钢筋镂空网络结构吊设于基坑上方,并对筋条与钢筋镂空网络结构之间进行焊接相连,使得钢筋镂空网络结构水平固定在基坑内;

(9)基坑浇注:在基坑内浇注防水混凝土,直到防水混凝土的顶部高度超出钢筋镂空网络结构上表面2~5cm。

优选地,步骤(2)所述大坑槽距地表2.5~3.5m,大坑槽的直径为2~2.5m;

优选地,步骤(2)所述小坑槽距地表4.0~5.5m;小坑槽的直径为1~1.5m;

优选地,步骤(6)和步骤(9)所述防水混凝土为混凝土和防水剂混合而成。

优选地,上述防水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15~35份,细骨料砂子15~25份,粗骨料砂子8~15份,二氧化硅颗粒0.1~0.5份,防水剂0.5~1.0份,水10~20份。

优选地,所述防水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伊利石粉20~40份;熟石灰2~5份;三乙醇胺5~7份,甲基硅酸钠6~12份。

优选地,所述防水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20份,细骨料砂子20份,粗骨料砂子12份,二氧化硅颗粒0.3份,防水剂0.5份,水10份;

所述防水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伊利石粉30份;熟石灰5份;三乙醇胺6份,甲基硅酸钠10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水泥支护桩上端设置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并向其内部注入混凝土,使支护桩、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形成一体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强地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沉降增大承载量;通过在一级平台上方设置钢筋镂空网,并在基坑内浇筑混凝土,与普通不设置平台的地基相比,本发明施工得到的地基结构的承载力提高20%-30%,沉降量减小10-20%。

2、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的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能够有效地下水通过支护桩渗入,有效提升了地基的防水性,并能防止地下水通过支护桩到达房屋的墙壁和底面。

3、本发明采用的防水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通过特定的组分和含量使得所述防水混凝土对于钢筋的腐蚀性非常小,并且对于钢筋具有防锈功能,并能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密实的憎水层,阻断混凝土的毛细管效应,从而将水分牢牢地阻挡在混凝土的受水面,防止水分达到背水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建筑地基施工方法施工地基剖面示意图。

图中:1-支护桩;2-筋条;3-二级平台;4-一级平台;5-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涉及的试剂、设备或原料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普通市售品,皆可通过市场购买获得。下面进行具体案例实施,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这些案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防水注入式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坑挖掘:根据楼层占地面积大小选择基坑5的范围,基坑5长度大于楼层长度8~15m,基坑5宽度大于楼层宽度8~15m,然后动工挖土,挖土至距地表1.5~2.0m,形成基坑5;

(2)坑槽挖掘:在基坑5范围内以1~3m的间距继续挖土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大坑槽,在大坑槽中央继续向下挖掘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小坑槽;所述大坑槽距地表2.5~3.5m,大坑槽的直径为2~2.5m;所述小坑槽距地表4.0~5.5m;小坑槽的直径为1~1.5m;

(4)沉管:在小坑槽的中央将管径0.3~0.5m的钢管垂直打入地下,直至下端面到达设计标高,钢管的下端形成封闭;

(5)注浆:使用注浆管向钢管内部注入水泥浆,边注浆边向上提拔注浆管,直到整个钢管被注满水泥浆;注浆结束后拔除钢管,形成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的顶部设置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筋条2,筋条2的上端高于基坑下缘0.3~0.5m;

(6)浇注防水混凝土:在大坑槽使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浇注形成二级平台3;在小坑槽使用防水混凝土浇注形成一级平台4,使得支护桩1、一级平台4和二级平台3形成一体结构;

(7)编网:待防水混凝土的干燥后,在基坑5内用钢筋进行纵横交错的焊接相连而组成一个长方体的钢筋镂空网络结构;

(8)焊接:把钢筋镂空网络结构吊设于基坑5顶部,并对筋条2与钢筋镂空网络结构之间进行焊接相连,使得钢筋镂空网络结构水平固定在基坑5内部;

(9)基坑浇注:在基坑内浇注防水混凝土,直到防水混凝土的顶部高度超出钢筋镂空网络结构上表面2~5cm。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地基施工使用的防水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20份,细骨料砂子20份,粗骨料砂子12份,二氧化硅颗粒0.3份,防水剂0.5份,水10份。

所述防水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伊利石粉30份;熟石灰5份;三乙醇胺6份,甲基硅酸钠10份。

以上实施案例是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各种具体案例进行修改或补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