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8022发布日期:2018-09-29 05:59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和排水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降低城市雨水径流量。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地表硬化率越来越高。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因此建设海绵型城市的需求日趋强烈。

道路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雨水会通过雨水口排入雨水管网系统,最终流入现状水系。国标图集<06ms201>中雨水口分为三类:平箅式、偏沟式和立箅式。实际工程应用中主要采用平箅式和立箅式雨水口。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中已经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满足标准要求,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道路中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分别为道路铺装、绿化分隔带和人行道绿化带。上海、厦门等城市已经分别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明确了这三种形式的具体做法。但是在微观层面却忽略了雨水口的海绵化改造。按照《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雨水口间距为25~50m。考虑1km长的道路,道路断面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开,则每隔约30m就有4个雨水口。按照每个雨水口的面积约1m2考虑,那么1km长的道路,沿线雨水口若采用海绵化改造,就可增加约135m2的绿化面积。另外,立箅式雨水口的海绵化改造还提升了沿线道路的景观,美化了城市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道路和排水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有效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削减降雨径流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包括路缘石,以及设置在路缘石一侧的井室,其特征在于路缘石中开孔,并通过孔道与井室连通,所述路缘石开孔内嵌设收水篦子,井室下部设雨水连管,所述井室上方设置种植盆,种植盆顶面与人行道铺装顶面齐平,种植盆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土工布、营养基质、种植土。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盆内土工布厚度为0.4~0.6cm,营养基质厚度为2.5~3.5cm,种植土厚度为12~18cm。优选地,其中营养基质厚度与种植土厚度按照1:5进行控制,确保植物根系的伸展和营养成分的吸收。营养基质为腐熟的有机肥,含量控制在1.0~1.5kg/m2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盆下部设有条形开孔区域,所述条形开孔区域内设若干条形槽。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滞留的雨水经过土层渗透后流入井室,整个条形开孔区域有效面积as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w为渗透设施渗透量(m3),取0.005~0.01m3;β为安全系数,取1.0;k为土壤渗透系数(m/s),取0.002mm/s~0.003mm/s;j为水力坡降,取1.0;ts为渗透时间(s),取值≤12h。

经计算,整个条形开孔区域有效面积占植盆下部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确保滞留的雨水经过土层渗透后流入井室。

进一步地,所述井室包括位于井室底部的井室基础,以及位于井室侧面的井室侧壁,其中井室基础采用c15混凝土基础,井室侧壁为砖砌侧壁,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0砖。

进一步地,井室与路缘石间的缝隙采用c30混凝土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开孔处路面比周围路面低4~5cm,路面坡向雨水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施工方法,有效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削减降雨径流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施工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s0、清理基础表面;

s1、铺筑井室混凝土基础,待混凝土达到3d强度后,在混凝土基础上先铺砂浆,再采用一顺一丁法砌筑井室侧壁;安装雨水连管,雨水连管与雨水口内壁齐平,管口用砂浆填缝密实;

s2、在砌好的井室上安置种植盆,并依次敷设土工布、营养基质和种植土;

s3、雨水口砌筑安装至规定标高后,安装井座及雨水立箅,雨水立箅安装就位后,箅子周围用1∶2水泥砂浆嵌牢。

该雨水口对国标立箅式雨水口做了优化改进,优化井室结构,在井室上部设置种植盆,栽种草皮和花卉。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种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可以在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美化道路景观,,削减降雨径流量;种植盆中草皮和花卉的搭配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雨水口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中雨水口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雨水口b-b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种植盆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6为32道路断面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布置示意图。

图中包括:井室1、种植盆2、铸铁篦子3、种植草坪4、路缘石5、雨水连管6、人行道铺装7、混凝土基础8、砖砌侧壁9、c30混凝土填充10、碎石垫层11、c20水泥砼12、c30预制水泥砼平石13、井壁开孔14、土工布15、营养基质16、种植土17、条形孔18、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其包含:井室1、种植盆2和铸铁篦子3。

种植盆2顶面与人行道铺装7顶面齐平,种植盆内依次布置土工布、营养基质、种植土;井室1位于种植盆2正下方,井室1与路缘石5间的缝隙采用c30混凝土填充。井室砖砌侧壁(靠路缘石侧)开孔尺寸为680x150mm。井室含有dn200hdpe雨水连管6。

如图3所示,车行道边侧设置路缘石,车行道底部为碎石垫层11、c20水泥砼12、车行道表面为c30预制水泥砼平石13,收水铸铁篦子嵌在路缘石5中,车行道靠进水处路面比周围路面低5cm,路面坡向雨水口。路面雨水顺着收水铸铁篦子进入井室,由雨水连管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上述的成品种植盆,其中:

尺寸为1160x980x210mm(长x宽x高),厚25mm。

上述的成品种植盆,其中:

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技术参数如下:

上述的成品种植盆,其中:

自下而上分别敷设土工布(0.5cm厚)、营养基质(3cm厚)、种植土(15cm厚)。

上述的成品种植盆,其中:

下部有条形开孔,整个开孔范围为680x420mm(长x宽),其中小孔尺寸为420x10mm(长x宽)。

上述的井室,其中:

井室净尺寸为680x380x790mm(长x宽x高)。

上述的井室,其中:

井室材质为砖砌,m10水泥砂浆砌mu10砖。

上述的井室,其中:

井室基础c15混凝土基础,厚10cm。

上述的井室,其中:

井室中雨水连管采用底平连接。

上述的收水铸铁篦子,其中:

铸铁篦子尺寸为680x150mm(长x宽),厚100mm。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种植盆的顶面与人行道面砖的顶面齐平,种植盆自下而上分别布置土工布(0.5cm厚)、营养基质(3cm厚)、种植土(15cm厚)。盆内可种植浅根系植物和花卉。

如图2所示,收水铸铁篦子嵌在路缘石中,进水处路面比周围路面低5cm,路面坡向雨水口。井室砖砌外壁与路缘石间的缝隙采用c30混凝土填充,确保雨水不会渗入道路面层。井室砖砌井壁(靠路缘石侧)开孔尺寸为680x150mm。路面雨水顺着收水铸铁篦子进入开孔,落入井室。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的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施工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s0、清理基础表面,复核尺寸、位置及标高;

s1、铺筑厚度10cm混凝土底板,待混凝土达到3d强度后,在底板面上先铺砂浆,再采用一顺一丁法进行砌筑;dn200hdpe管安装应与雨水口内壁齐平,管口应用砂浆填缝密实。

s2、在砌好的井室上安置种植盆,并依次敷设土工布、营养基质和种植土;

s3、雨水口砌筑安装至规定标高后,应及时安装井座及雨箅子,雨水立箅安装就位后,箅子周围用1∶2水泥砂浆嵌牢。

与现有技术相比,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削减降雨径流量;同时也防止了铸铁井盖被盗的风险。种植盆中草皮和花卉的搭配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景观。

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在道路和排水工程中的使用,将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落地。

以城市中32m断面的道路为例,道路长度10km作为研究对象(如下表所示),经计算,采用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19后,径流削减百分比11.1%,有显著的削减径流效果。

海绵型立箅式雨水口径流削减结果表

注:海绵城市设施雨水径流量按公式v=10·h·ψ·f进行计算。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