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847发布日期:2018-07-24 23: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态砌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垒、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不仅施工比较麻烦,成本较高,而且建成后因其上不能生长植物而使河岸缺乏生机,破坏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主要采用砌块搭叠成型,用砌块建成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不仅可以种植植物或植被,富有生机和美感,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中鱼虾的生存环境,利于生态平衡。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砌块搭叠成型时通常需要采用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相连两砌块。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不耐用,安全性低,而且施工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对现有的砌块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砌块,该生态砌块避免了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左右两生态砌块,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后侧面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的自两个所述吊装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和所述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凸块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凸块呈梯形。

优选地,所述锚固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2‐4倍。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和所述连通槽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植生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悬臂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多个所述植生槽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植生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生态砌块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叉运槽,所述叉运槽沿所述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砌块本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后侧面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和所述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通过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不仅可以防止两块生态砌块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锁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生态砌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生态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生态砌块1可以应用于公路、渠道、河道护坡的建设。所述生态砌块1包括砌块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11上的植生孔12、排水孔13、四个锚固孔14、四个吊装孔15及三个排水槽16。所述砌块本体11包括沿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侧面113,所述侧面113包括沿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1131和后侧面1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且沿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1135和右侧面1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1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凸起形成有凸块1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1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116。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1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1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的连通槽17,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14,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后侧面1133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16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15和所述排水孔13延伸至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锚固孔14和所述吊装孔1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的尺寸小于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的尺寸。

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通过所述凸块115和所述凹槽1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

其中,当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植生挡土墙时,所述植生孔12起种植植物以及鱼巢功能;所述排水孔13的设置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而且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相邻两块所述生态砌块1堆砌时,所述排水孔13也可以作为结构加强孔使用;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且隔墙上设置的所述连通槽17还可以实现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水体流通;所述排水槽16的设置可以方便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与外界水体交换;所述吊装孔15的设置可以在施工中使用吊车等悬臂机械对所述生态砌块1进行搬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115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所述凸块115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115呈梯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凸块115呈等腰梯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1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半圆柱形、方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锚固孔14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尺寸的2‐4倍。当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锁定时,还可以根据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的对齐程度实现不同坡度的挡土墙的堆砌。

作为所述排水槽16和所述连通槽17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槽16和所述连通槽17均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向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16呈半圆柱形结构,所述连通槽17呈v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16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所述连通槽17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梯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孔12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向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13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12。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117,所述第二悬臂117和所述第一悬臂114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第二悬臂117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114的尺寸。这样,所述第二悬臂117在加强所述生态砌块1的强度时,又不会妨碍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相邻两所述生态砌块1连接时所述凸块115插入所述凹槽116。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1139,多个所述植生槽1139沿所述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后侧面1133作为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植生挡土墙用,所述前侧面1131作为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景观挡土墙用。

作为所述植生槽1139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槽1139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1139呈半圆柱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1139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态砌块1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叉运槽18,所述叉运槽18沿所述左右方向z贯穿所述砌块本体11。这样,在施工中可以通过叉车等机械搬运所述生态砌块1。此外,所述叉运槽18还可以为水生动物(鱼、虾、蟹等)提供栖息空间。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生态砌块1包括砌块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11上的植生孔12、排水孔13、四个锚固孔14、四个吊装孔15及三个排水槽16。所述砌块本体11包括沿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侧面113,所述侧面113包括沿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1131和后侧面1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且沿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1135和右侧面1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1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凸起形成有凸块1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1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116。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1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1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的连通槽17,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14,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后侧面1133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16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15和所述排水孔13延伸至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锚固孔14和所述吊装孔1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通过所述凸块115和所述凹槽1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不仅可以防止两块生态砌块1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