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526发布日期:2018-10-16 19:2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常见的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锚定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墙、加筋土挡土墙等。

但是在传统的水利水电的道路施工中,需要使用挡土墙来稳墙后土体。传统的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挡土墙均存在使用材料较多,成本较大,墙体的受力不均匀,导致在外力作用,易出现意外使得挡土墙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它包括底座,该底座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四阶墙体,该四阶墙体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三阶墙体,该三阶墙体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二阶墙体,该二阶墙体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一阶墙体;所述底座、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形状均为长方形,该底座、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左侧面形外墙体,该外墙体为垂直面;所述底座、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右侧面形成阶梯结构,该底座、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形成主墙体结构;

所述四阶墙体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一,该梯形地梁一的高度是四阶墙体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三阶墙体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二,该梯形地梁二设置在梯形地梁一顶面上;所述二阶墙体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三,该梯形地梁三设置在梯形地梁二的顶面上;所述一阶墙体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四,该梯形地梁四设置在梯形地梁三的顶面上;所述梯形地梁一、梯形地梁二、梯形地梁三、梯形地梁四形成中部挡土墙地梁构件;

所述主墙体的一阶墙体的顶面前后两侧与底座的右侧面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两根相同拉力的拉力钢绳一、拉力钢绳二;

所述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顶面前边端右角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斜拉钢绳一、斜拉钢绳二、斜拉钢绳三和斜拉钢绳四,斜拉钢绳一、斜拉钢绳二、斜拉钢绳三和斜拉钢绳四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拉力钢绳一上;

所述所述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顶面后边端右角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斜拉钢绳五、斜拉钢绳六、斜拉钢绳七和斜拉钢绳八,斜拉钢绳五、斜拉钢绳六、斜拉钢绳七和斜拉钢绳八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拉力钢绳二上。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地梁二、梯形地梁三、梯形地梁四的左侧端下部均设置有l形槽口,该l形槽口与四阶墙体、三阶墙体、二阶墙体、一阶墙体的内侧面形成的阶梯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一阶墙体的底面宽度是二阶墙体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二阶墙体的底面宽度是三阶墙体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三阶墙体的底面宽度是四阶墙体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四阶墙体的底面宽度是底座的底面宽度的五分之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它采用阶梯式主墙体结构,以及在阶梯式主墙体两侧设置有拉力钢绳和在阶梯式主墙体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式地梁;它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材料较少,成本较低,安装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阶墙体;2、二阶墙体;3、该三阶墙体;4、四阶墙体;5、底座;6、斜拉钢绳四;7、斜拉钢绳一;8、斜拉钢绳二;9、拉力钢绳一;10、梯形地梁一;11、梯形地梁二;12、梯形地梁三;13、梯形地梁四;14、斜拉钢绳五;15、拉力钢绳二;16、斜拉钢绳六;17、斜拉钢绳七;18、斜拉钢绳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它包括底座5,该底座5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四阶墙体4,该四阶墙体4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三阶墙体3,该三阶墙体3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二阶墙体2,该二阶墙体2的顶面左侧端设置有一阶墙体1;所述底座5、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形状均为长方形,该底座5、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左侧面形外墙体,该外墙体为垂直面;所述底座5、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右侧面形成阶梯结构,该底座5、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形成主墙体结构;

所述四阶墙体4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一10,该梯形地梁一10的高度是四阶墙体4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三阶墙体3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二11,该梯形地梁二11设置在梯形地梁一10顶面上;所述二阶墙体2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三12,该梯形地梁三12设置在梯形地梁二11的顶面上;所述一阶墙体1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梯形地梁四13,该梯形地梁四13设置在梯形地梁三12的顶面上;所述梯形地梁一10、梯形地梁二11、梯形地梁三12、梯形地梁四13形成中部挡土墙地梁构件;

所述主墙体的一阶墙体1的顶面前后两侧与底座5的右侧面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两根相同拉力的拉力钢绳一9、拉力钢绳二15;

所述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顶面前边端右角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斜拉钢绳一7、斜拉钢绳二8、斜拉钢绳三和斜拉钢绳四6,斜拉钢绳一7、斜拉钢绳二8、斜拉钢绳三和斜拉钢绳四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拉力钢绳一9上;

所述所述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顶面后边端右角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斜拉钢绳五14、斜拉钢绳六16、斜拉钢绳七17和斜拉钢绳八18,斜拉钢绳五14、斜拉钢绳六16、斜拉钢绳七17和斜拉钢绳八18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拉力钢绳二15上。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地梁二11、梯形地梁三12、梯形地梁四13的左侧端下部均设置有l形槽口,该l形槽口与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的内侧面形成的阶梯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一阶墙体1的底面宽度是二阶墙体2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二阶墙体2的底面宽度是三阶墙体3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三阶墙体3的底面宽度是四阶墙体4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四阶墙体4的底面宽度是底座5的底面宽度的五分之一。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中,主墙体结构由底座5、四阶墙体4、三阶墙体3、二阶墙体2、一阶墙体1组成,主墙体结构的外侧面为垂直光滑面,主墙体结构的内侧面为阶梯结构;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主墙体结构的稳固度,本设计四阶墙体4的底面宽度是底座5的底面宽度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的底座的稳固。此外三阶墙体3的底面宽度是四阶墙体4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二阶墙体2的底面宽度是三阶墙体3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一阶墙体1的底面宽度是二阶墙体2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二,从而形成逐阶而上的阶梯结构。

为了保证主墙体结构在使用时,抗压抗力的能力。本设计在主墙体结构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拉力钢绳一9、拉力钢绳二15,使得主墙体结构的两侧面与拉力钢绳一9、拉力钢绳二15形成两个三角结构稳定结构。此外拉力钢绳一9与主墙体结构之间设置有斜拉钢绳一7、斜拉钢绳二8、斜拉钢绳三和斜拉钢绳四6,以及拉力钢绳二15与主墙体结构之间设置有斜拉钢绳五14、斜拉钢绳六16、斜拉钢绳七17和斜拉钢绳八18,更进一步提高了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主墙体结构的稳固抗压性,以及分散受力。本设计在主墙体结构后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了梯形地梁一10、梯形地梁二11、梯形地梁三12、梯形地梁四13,形成阶梯式的中部挡土墙地梁构件,从而极大提高本设计的结构强度,保证其抗压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挡土墙,它采用阶梯式主墙体结构,以及在阶梯式主墙体两侧设置有拉力钢绳和在阶梯式主墙体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式地梁;它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材料较少,成本较低,安装施工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