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2858发布日期:2018-11-24 13:3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净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及其安装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的尾水、农业等面源产生的污水以及污染的河水,都对城市水环境造成重大的威胁,且近年来水环境保护要求逐步提高,而地表水自净能力却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对这部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地净化以提升水质。

对这部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需要新建诸如曝气生物滤池等处理构筑物,增加处理成本和占地面积。如采用成本较低的人工湿地或者生态滤床等,也需要提供大量的场地。而城市发展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并无大量场地可供这些入河污水进一步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申请号为cn201010109456.3的中国专利,将河道护坡与复合流人工湿地进行结合,净化效果有所提升,但净化路径及时间仍然受到限制,且适用的河道坡面类型有限。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岸坡的空间位置使用生态管槽延长污水入河路径以提高净化效果,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易于施工且绿色环保的岸坡生态净化系统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及其安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包括在河道堤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生态管槽,所述生态管槽为横向设置的条状沟槽,生态管槽的侧部贴附于河道堤坡表面,生态管槽上部为开口,生态管槽内填充有泥沙或土壤,泥沙或土壤中种植有植被,生态管槽靠近其一个端部的底面或侧面开设有漏水孔,下层生态管槽内的漏水孔位于远离上层生态管槽内的漏水孔的端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态管槽中具有漏水孔的一端水平高度低于该生态管槽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态管槽底部具有用于固定在河道堤坡上的锚杆基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最下层的生态管槽内底部布满漏水孔。

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河道堤坡上安装若干生态管槽,每根生态管槽通过锚杆基础固定在河道堤坡上,生态管槽的侧部贴附于河道堤坡表面,保持生态管槽处于倾斜状态,上层的生态管槽较低一端靠近下层的生态管槽较高一端,并河道堤坡顶部布水;

步骤二:将生态管槽的两端密封,并在生态管槽较低一端的内底部或侧部打出漏水孔,在最下层的生态管槽内底部打满漏水孔;

步骤三:所述生态管槽内,底部铺设粗砂层,上部铺设土壤层或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填料层并埋入适量缓释肥,沿坡方向每个管槽内可种植不同类型的湿生植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河道原有坡面系统,在不破坏原有护坡断面的基础上进行快速施工改造,在无需另外提供较大场地条件下,为污水厂尾水、面源污水或污染河水在入河之前的生态净化处理提供了可能。所构建的每一个生态管槽都可作为一个小的净化单元,对入河污染物进行层层截留和处理,且通过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坡度的生态管槽延长了水流的入河路径,从而增加了净化的路径和时间,无论是对污染物的截留还是tn、tp的去除都大有裨益,最终使得净化效果大大提高。此外,生态管槽内可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可结合当地特色营造别具一格的景观和生态效果,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易于施工且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生态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垂直坡面上利用生态管槽构建岸坡生态净化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生态管槽,2-锚杆基础,3-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所述利用生态管槽构建的岸坡生态净化系统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护坡断面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组装施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河道坡面,如自然护坡、硬质护坡、垂直护坡等;解决了污水厂尾水、面源污水或污染河水在需要进行生态净化处理时没有场地的问题。现有的人工湿地、生态滤床、曝气生物滤池等基于生态原理的深度处理设施普遍存在需要较大的场地,而城市河道普遍存在处理场地难以确保的问题。

结构上包括在河道堤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生态管槽1,所述生态管槽1为横向设置的条状沟槽,生态管槽1的侧部贴附于河道堤坡表面,生态管槽1上部为开口,生态管槽1内填充有泥沙或土壤,泥沙或土壤中种植有植被,生态管槽1靠近其一个端部的底面开设有漏水孔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水力停留时间要求等,也可在管槽侧壁进行打孔替代底部打孔,或同时存在,下层生态管槽1内的漏水孔3位于远离上层生态管槽1内的漏水孔3的端部;生态管槽1使用钢材制作,优选的,生态管槽1具有一个接触河道堤坡的斜坡面,该斜坡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35度,生态管槽1底部宽度为40-60cm,生态管槽1高度为65-75cm;生态管槽1打的漏水孔3孔径大小为3-6cm,生态管槽1靠近其一个端部打孔3-5个,相邻孔间距为3-5m。

图1中的箭头指向为污水在多层生态管槽1之间的流动示意指向,图2为底部和侧部均开设有漏水孔3的生态管槽1。

所述生态管槽1中具有漏水孔3的一端水平高度低于该生态管槽1的另一端,坡度设置为3‰-5‰。

所述生态管槽1底部具有用于固定在河道堤坡上的锚杆基础2,锚杆基础2沿平行于河道方向将管槽呈阶梯状固定在坡面上,能够起到稳定河道岸坡避免流水侵蚀的效果。

最下层的生态管槽1内底部布满漏水孔3,使经过多个前面生态管槽1净化过的水流均匀入河。

一种利用河道堤坡的组装式生态净化管槽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河道堤坡上安装若干生态管槽1,每根生态管槽1通过锚杆基础2固定在河道堤坡上,生态管槽1的侧部贴附于河道堤坡表面,保持生态管槽1处于倾斜状态,上层的生态管槽1较低一端靠近下层的生态管槽1较高一端,使经过若干生态管槽1的水流能够依次顺着管槽折返流动,并在河道堤坡顶部布水,堤顶设有输水渠或输水沟或输水槽,进水自上而下依次经过生态管槽;

步骤二:将生态管槽1的两端密封,并在生态管槽1较低一端的内底部打出漏水孔3,在最下层的生态管槽1内底部打满漏水孔3;

步骤三:所述生态管槽1内,底部铺设粗砂层,粗砂层厚度为10-15cm,上部铺设土壤层或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填料层并埋入适量缓释肥,上部土壤层或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填料层厚度为20-30cm,沿坡方向每个管槽内可种植不同类型的湿生植物,如再力花、美人蕉、葱兰、菖蒲、花叶芦竹、百喜草、千屈菜等湿生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