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8190发布日期:2018-11-20 21:59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拦河式水质净化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内河道水体水景观的需求也在提高;而水资源因时空分布不均,对于流域面积不大的中小河流,常出现非雨期河道水量小,部分河道河床裸露,影响了河道景观。因此,一般在河道中通过修建滚水堰、水闸、橡胶板、气盾坝、钢坝等拦挡结构,用于抬高上游水位,维持河道水面。另一方面,因人类的开发建设,排入河道的污染物增加,当超出河道环境容量时,河道水质恶化,急需对水质进行净化,以满足水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能拦挡抬高上游水位蓄水、改善河道水质,同时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包括堰体、升降机构、净化反应箱和截面呈u字型的基础,基础内埋于河道底部,基础的上表面与河道齐平,基础内形成凹坑,升降机构固定于凹坑内,凹坑适于容纳堰体,堰体固定于升降机构的顶升端,净化反应箱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堰体内,堰体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开有进水口,堰体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开有出水口;升降机构用于驱使堰体在缩入堰体内和伸出堰体外的位置间升降切换。

进一步地,进水口设于堰体靠近底部的壁体上,出水口设于堰体靠近顶部的壁体上。

进一步地,进水口内支撑有进口立柱,出水口内支撑有出口立柱。

进一步地,堰体包括围合成长方体的上游挡板、下游挡板、底板和盖板,底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游挡板底部和下游挡板底部,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上游挡板顶部或下游挡板顶部。

进一步地,上游挡板和下游挡板之间固定有底梁,净化反应箱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底梁,底梁与底板之间形成沉淀池,进水口与沉淀池连通。

进一步地,净化反应箱的箱底与箱顶分别设有透水孔,净化反应箱内填充有净化水质用的填料。

进一步地,堰体外壁与靠近河道上游的凹坑内壁间填充有上游止水带。

进一步地,堰体外壁与靠近河道下游的凹坑内壁间填充有下游止水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将堰体升起时,堰体拦挡河道抬高上游水位,满足上游河道维持水面的需求,同时,利用拦挡后的上、下游水位差,通过水力渗透作用,使水体由进水口流经净化反应箱,经净化后,再经出水口流向下游,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同样通过升降机构,可调节挡水高度,使堰体升降更灵活,上游水位也得以灵活调节,以及通过升降机构将堰体缩入凹坑,可使河道正常行洪,以避免影响河道行洪,如此,本发明集抬高上游水位功能与净化水质功能于一体,可改善河道水环境,同时也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整体结构简洁,操作方便,适用于需通过拦挡措施抬高上游水位且同时有净化水质需求的河道中,也适用于需对河道支流水体进行净化后再汇入干流的支流汇入口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在堰体下降缩入凹坑时进行行洪的示意图。

图中:1、基础;2、升降机构;3、底板;4、进口立柱;5、底梁;6、上游挡板;7、下游挡板;8、出口立柱;9、净化反应箱;10、盖板;11、上游止水带;12、下游止水带;13、进水口;14、沉淀池;15、出水口;100、堰体;101、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活动式溢流堰结构,包括堰体100、升降机构2、净化反应箱9和截面呈u字型的基础1,基础1内埋于河道底部,基础1的上表面与河道齐平,基础1内形成凹坑101,升降机构2固定于凹坑101内,凹坑101适于容纳堰体100,堰体100固定于升降机构2的顶升端,净化反应箱9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堰体100内,堰体100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开有进水口13,堰体100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开有出水口15;升降机构2用于驱使堰体100在缩入堰体100内和伸出堰体100外的位置间升降切换。

通过升降机构2,将堰体100升起时,如图1所示,堰体100拦挡河道抬高上游水位,满足上游河道维持水面的需求,同时,利用拦挡后的上、下游水位差,通过水力渗透作用,使水体由进水口13流经净化反应箱9,经净化后,再经出水口15流向下游,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同样通过升降机构2,可调节挡水高度,使堰体100升降更灵活,上游水位也得以灵活调节,以及通过升降机构2将堰体100缩入凹坑101,可使河道正常行洪,以避免影响河道行洪,如此,本发明集抬高上游水位功能与净化水质功能于一体,可改善河道水环境,同时也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整体结构简洁,操作方便,适用于需通过拦挡措施抬高上游水位且同时有净化水质需求的河道中,也适用于需对河道支流水体进行净化后再汇入干流的支流汇入口中。其中,升降机构2可采用液压缸带动板件升降,完成堰体100的灵活升降调节。基础1采用钢筋混凝土在河道内挖坑后浇筑而成。可拆卸的净化反应箱9,使得安装更换方便,同时也利于根据水质不同来在凹坑101内安装不同数量的净化反应箱9。为防止上下游水流渗漏,堰体100外壁与靠近河道上游的凹坑101内壁间填充有上游止水带11。堰体100外壁与靠近河道下游的凹坑101内壁间填充有下游止水带1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例的进水口13设于堰体100靠近底部的壁体上,出水口15设于堰体100靠近顶部的壁体上。如此,可在堰体100内形成上流的水流,即水体进入进水口13后,在净化反应箱9内的流向向上,可更有效的防止堵塞,同时出水口15位于上部,使水体流向下游时可得到充分曝气,进一步改善水质。为增加牢固性和可靠性,本例的进水口13内支撑有进口立柱4,出水口15内支撑有出口立柱8。

为便于更换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堰体100包括围合成长方体的上游挡板6、下游挡板7、底板3和盖板10,底板3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游挡板6底部和下游挡板7底部,盖板1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上游挡板6顶部或下游挡板7顶部。盖板10拆开后便于更换净化反应箱9,以延长使用寿命,上游挡板6、下游挡板7、底板3和盖板10均采用钢材质制成,以利于更好的耐久度。

为进一步改善净化水质的效果,上游挡板6和下游挡板7之间固定有底梁5,净化反应箱9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底梁5,底梁5与底板3之间形成沉淀池14,进水口13与沉淀池14连通。沉淀池14的实现,形成了水质杂质的沉淀过滤,以进一步提高净化水质效果,延长净化反应箱9的使用寿命。

为更好地透水,本实施例的净化反应箱9的箱底与箱顶分别设有透水孔,净化反应箱9内填充有净化水质用的填料,填料也采用透水性较好的过滤材料和/或粘附材料。

当河道较宽时,堰体100沿垂直于河流的方向可设置若干个净化反应箱9。当运行一段时间后,净化反应箱9内的填料净化功能减弱或丧失后,可拆开堰体100顶部的盖板10,将净化反应箱9整体吊出更换填料。

如图2所示,当河道行洪时,堰体100通过升降机构2降落,此时堰体100不拦挡河道,不影响行洪。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